让幸福“加码” 为发展赋能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云阳壮歌》在神农大剧院上演。 陈爱勇 供图

    新投入使用的茶陵县文化馆。 刘湘容 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洲平 通讯员/刘湘容 张露丹 王鸿

    文化兴,则国运兴;体育强,则民族强。文体事业,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更是城市发展的精髓和软实力所在。

    十年来,茶陵文化篇章年年连载,笔墨岁岁加重,大手笔撬动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繁荣文化精品创作,传承保护文化遗产,开拓文化旅游产业,赓续千百年文脉,迸发新时代活力,朝着文化强县阔步前行。

    十年来,作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茶陵体育事业岁岁升级,服务年年优化,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体育生活需要为宗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升竞技体育水平、促进体育产业发展,让城市充满动感,为居民健康不断“加码”。

    如今,新征程启动。在建设“一心四区”,打造湘赣边中心县的道路上,繁荣发展的文体事业,为茶陵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强大动力。

    一个文体名县的自信风姿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红色摇篮”“学士故里”“千年古城”“中国唯一以‘茶’命名的行政县”,这些“含金量”十足的文化名片折射的是茶陵浓厚的文化底蕴,也是茶陵人的骄傲与自豪。党的十八大以来,茶陵对这些文化底蕴的保护传承弘扬成效显著,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这些“旧”名片累次翻新。

    提起“红色摇篮”,人们想到的不仅是工农兵政府旧址、毛泽东主席来茶住室、茶陵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湾里红军村、湖口挽澜遗址等,还有茶陵湘剧《云阳壮歌》。

    1月3日下午,第七届湖南艺术节新创大型舞台剧目展演第22场,在株洲市神农大剧院上演,茶陵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创作的湘剧《云阳壮歌》,参加本次展演并受到观众的追捧。值得注意的是,全省仅3个县级剧团创作节目入选了此次艺术节展演名单,《云阳壮歌》正是其中之一。

    《云阳壮歌》以激情昂扬的艺术体现,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再现了一个当年发生在茶陵云阳村的革命故事,充分展示了茶陵人民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忍辱负重、前赴后继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坚韧、坚贞的人格品质。该剧入选为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是茶陵地方性湘剧作品的代表,并在全国巡演近30场。

    谈起“学士故里”,我们能够欣赏的不仅有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茶陵诗派”李东阳等名人的诗句,还能在阳春三月畅游秩堂万亩油菜花海、品茶陵特色美食、体验茶乡文化。如今,茶陵已连续举办了八届油菜花节。每年春天,“学士故里”、古代祠堂文化之乡的秩堂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探寻“千年古城”,除了走进县城体会,还能通过一张小小的信封来见证。2018年8月21日起,中国与乌拉圭建交30周年纪念封开始在两国发行,由茶陵县南宋古城墙、南浦铁犀以及乌拉圭费洛雷斯石窟所构成的纪念封图案正式亮相。南宋古城墙、南浦铁犀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湖南省著名旅游景点。纪念封以茶陵千年南宋古城墙和历经风雨而不生锈的铁犀为图案,充分寓意着中乌两国的友谊坚固。

    品味“茶陵‘茶文化’”,不仅能喝还能赏。千年国饮,始于茶陵。十年的发展,茶陵茶叶面积13.5万亩,茶叶经营主体22家,“茶陵红茶”更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修建茶祖文化产业园、加入“湘赣红”、承办茶文化研讨会、打造三产融合现代茶园……近年来,该县以茶文化助力茶产业,以茶产业振兴新茶陵,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高质量发展理念,使得茶文化和茶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在翻新的“旧名片”中,还少不了体育事业涌动的澎湃力量。作为全国体育先进县,一个个全省乃至全国的奖牌,是茶陵竞技体育事业繁荣发展铸就的丰碑。今年,茶陵因一个小姑娘再次骄傲——茶陵县业余体校向上输送的彭翠婷已入选国家举重集训队,她将代表中国全力备战2022年杭州亚运会和2024年巴黎奥运会。

    一座城市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自信的风姿。十年来,茶陵以文体塑城,塑造出一座城市的内在韵致和恒久魅力。

    一个魅力之县的活力奋涌

    文化,赋予了一座城市独特的魅力,“擦亮”了一座城市的气质与灵魂,也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核心体现。

    这十年,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扮靓”茶陵人的生活。

    你看!文艺精品,彰显茶乡魅力。

    2021年12月初,一场送戏下乡公益文艺汇演活动走进茶陵县桃坑乡。半个月来,茶陵湘剧保护传承中心的艺术家们自编自导的特色戏曲节目,融入了乡村振兴、传统美德的元素,为老百姓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这是茶陵打造精品文艺节目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积极创新文艺生产机制,2016年茶陵云阳演艺中心新创的小戏《小楼昨夜》获株洲市首届艺术节金奖;2017年创排的歌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歌》在株洲市“清风株洲”的文艺汇演中获县市两级领导和观众朋友的高度赞扬;2017年创作歌曲《茶山情》获“欢乐潇湘”全省群众文艺汇演二等奖;此外,2015年和2018年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中多人荣获省二等奖、三等奖,县文化馆被授予优秀文艺单位。

    你看!群文活动,让生活更多彩。

    9月15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2022年茶陵县“居然之家”广场舞大赛正式启动,来自全县55支队伍2000余人参加比赛,线上线下观看人数6.78余万人,营造了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幸福美好的文化氛围。

    其实,在茶陵这样的群众文艺活动并不少见。近年来,该县实施品牌活动培育工程,全面提升文化服务效能,重点策划打造了“犀城·国学诵读班”、“犀城讲坛”和“小山茶手工坊”3个品牌活动;“文化大赶集”“文化惠民进万家”“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等,已成为茶陵群文活动响当当的品牌,“文化大赶集”活动更是我省的品牌群文活动;连续7年组织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展“欢乐潇湘”群众文艺汇演活动……

    如果说文化活动为茶陵注入了灵魂,那么体育活动则为茶陵强健了体魄。

    热爱运动已成为茶陵人的一大特色,也为茶陵精气神的提升注入了磅礴动力。如今,第七届“万步有约”正如火如荼举行,自2017年以来,茶陵参与“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奖赛活动人数逐年递增,成绩硕果累累,特别是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荣获“全国金牌健走示范区”“全国优秀组织示范区奖”等荣誉。

    这项赛事备受茶陵人欢迎的背后,是该县正在蓬勃发展的体育事业。

    在乡村,“村BA”流行。10月1日上午,在锡田村村委会,秩堂镇锡田村第七届“云达荣杯”篮球赛如约而至,战况激烈,在场观众目不转睛、大声叫好。

    在县城,“大型赛”年年办。7月9日,2022年茶陵县职工篮球、气排球开赛,分别有近150支队伍参赛。如这样的还有羽毛球、乒乓球等全县大型常规赛事,每年都分期分批举行。

    在身边,“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居民。茶陵二中生物老师谭凤2019年通过考试获得了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资质后,经常来到云阳街道腊园社区免费指导居民运动。像他这样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该县有近700人,实现所有村(社区)全覆盖。

    作为全国体育先进县,茶陵体育事业走向繁荣,让健康茶陵迸发出无限活力,为人们生活添加幸福砝码。

    一个欠发达县的幸福跃迁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茶陵地处湘赣边,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但十年来,茶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了,文体旅等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提质升级,生活美起来了。

    近年来,茶陵县按照“市场引领、突出特色、以点带面、融合共享”的要求,努力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文化旅游为重要支点、重要因素和力量源泉,文旅产业格局日趋完善,市场规模品质同步提升,文化旅游业正成为茶陵经济新兴支柱产业之一。

    代代传承的红色血脉,给这座城市铺就了底色。以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为中心,以毛泽东主席来茶住室、湾里红军村、湖口挽澜旧址、茶陵列宁学校旧址等为红色文化资源重点,茶陵推进重大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打造韶山—井冈山红色文化旅游线路专线品牌,让湘赣边人民感受历史,汲取奋进力量。

    千年历史文化记忆的积淀,给了这座城市厚重的底蕴。按照城市新陈代谢规律实施老城区有机更新,茶陵推动历史街区风貌整体改观,以一总街、二总街古城建设为契机,整合南宋古城、南浦铁犀、洣江书院、毗塘景区等历史文化资源,一个个重现老茶陵韵致的古街古巷,成为更多人乐于探寻的精神居所。

    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文体旅地标,给了这座城市更多生动的表情。从新搬迁升级的图书馆、文化馆,到已然成型的县体育文化公园,从新增的3A景区中国花湖谷到正在升级5A景区的云阳山,茶陵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品质文体旅生活。

    我们悄然发现,这样的巨变还发生在身边。

    体育设施愈加丰富。近几年来,茶陵不断完善健身设施布局,投入全民健身路径185个、篮球场395个、三人制篮球场13个、室内篮球馆10个、门球场7个、室内健身房10个、室外乒乓球场474个、室内乒乓球馆41个、羽毛球场25个、室内羽毛球馆10个、足球场5个,实现了体育场地和健身器材全覆盖,全县体育场地达66.884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健身场地面积达1.5平方米。

    文化设施连点成网。6月11日,坐落在县文体中心的茶陵县图书馆、茶陵县文化馆现代化新馆正式对外开放。茶陵不断完善县、镇、村、组四级文化阵地网络,建成1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242个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72个“门前三小”建设点,打造10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村,补足图书、书架、阅览桌椅、电视机及音响等设施设备;并积极落实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全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标,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2.5平方米,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3.62次。

    随着“十分钟文体圈”“十五分钟阅读圈”等目标一一实现,“圈”出了茶陵人的幸福感。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