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新农人”唱响田园新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杨如

    金秋的株洲大地,硕果累累,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广袤的田野,一群曾努力走出农村的年轻人如今又重回农村,他们以土地作为青春的起跑线,将所思、所学践行于田间地头,转型成为种粮大户、农机“全能高手”、智慧农业的带头人等……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家乡这片热土,唱响属于“新农人”的田园新歌,为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带来新的动能。

    “全能农机手”田间操作“变形金刚”

    9月29日,天元区三门镇双季稻综合示范片,李琼熟练地跳上收割机驾驶室,很快,机器在田间驰骋起来,金黄的稻谷被收入“囊中”。

    “不管是什么农机,一到手,我基本都能操作。”1989年出生的李琼,从事农机服务,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全能农机手”,不仅能熟练操作使用,而且设备出现故障时还会维修。

    今年,李琼和家人一起种植800多亩水稻、300多亩大豆和玉米草。这1100多亩地,大部分是他和父亲驾驶着各种农机完成的。此外,他每年还要为周边的散户耕地2000多亩。

    “年轻人都去了大城市,将来谁来种地?不能让这么好的田都空着。”这是李琼从事农业的初衷。当其他人选择去城市发展时,他却选择回到农村大干一场,希望通过机械化来改变过去那种既辛苦又低效的传统种植方式。

    李琼精心钻研水稻种植技术,搞规模化种植,还成立农机服务合作社。在时代的大潮中,他把农机玩得很潮。家里旋耕机、插秧机、育秧机、无人机、挖机、农用车等各类“变形金刚”般的农机设备一应俱全,“现在插秧、施肥、播种、收割都是智能化,精准度比较高,粮食的品质也更高。”

    为了更好实现种植全程机械化,李琼每年都要投入大笔资金,大力推进农机更新,“过去的小旋耕机,一天只能耕田10多亩,现在购买的履带式旋耕机,一天可耕地50多亩;过去请一个人在田里施肥打药,一天顶多完成四五亩,现在家里有2台无人机,一天可以轻轻松松完成两三百亩。”

    同样的土地,不同的种法

    农村田野间的微风,正在返乡青年心中掀起涟漪。株洲大地的“新农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要培育100万名农村创业带头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1500万人。

    天元区湘滨社区的西瓜种植大户万芳,早已是种植行业的“行家里手”。她种植的西瓜不仅好吃而且便宜,很多老顾客每年从大老远赶来采购;石塘社区的“80后”罗耀荣,从厨师转行为“共享农场”的主人,种瓜果蔬菜,养小龙虾和黑山羊……他的农产品源源不断被端上株洲市民的餐桌。

    “80后”返乡青年王灿,在雷打石镇建龙村,打造“蛙稻鳅共生”的生态种养方式;离建龙村不远的伞铺村,网红“柚子哥”郭道,在自己的生态果园里拍视频、开直播,介绍柚子树苗的培育经验,分享黄桃和桑葚的种植方法。

    三门镇福田村的胡浩和妻子,放弃城市里安逸稳定的生活,回乡流转了几百亩土地,种植猕猴桃和火龙果,今年的猕猴桃迎来丰收,产量达到1.5万公斤……

    农村新变,让不少在外的游子酝酿着归心,广袤的田间地头正成为他们施展才华的天地,成为他们创业就业的“蓝海”。天元区现代农业协会有100多名在册会员,90%的会员都是40岁以下的“新农人”。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