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对保持身材、牙齿健康甚至是皮肤保养都不太友好,但甜食总是很难让人拒绝,人们对于“甜食能令人开心”的说法深信不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甜味给人带来短暂的愉快之后,很快会让人重新归于沮丧和抑郁的状态。
不是禁糖,但不能超量
科学研究认为,甜饮料消费量增加可能会促进抑郁风险。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高糖饮料一口都不能喝。按糖的摄入量来分析,15克以下的糖摄入量和抑郁风险没有关联,但在15至100克之间,随着摄入量的增加,抑郁相对风险上升。
这个结果提示我们,如果只喝一杯酸奶是不用担心的。
甜食带来的喜悦只是暂时的
很多人说,喝甜饮料、吃甜食,确实会让人感觉快乐,为什么说吃多了会让人变得抑郁呢?
日本学者对千名受访者进行为期三年的调查,研究揭示,这些本不属于严重抑郁的人群,摄入糖最多的人,抑郁评分上升也最多。
因为,一种食物的当时效果和长期效果未必一样。吃甜食,喝甜饮料,对于嗜甜的人来说,当下确实会感觉愉悦,因为甜食摄入增加了血清素和多巴胺,能暂时性地使人心情变好。但是,这种快乐只是一种暂时极度快乐,长期而言,不会给人带来更好的心理状态或幸福感。
学者们认为,甜食可以看做是一种暂时的麻醉,长期看,它会降低人体对压力的应对能力,降低神经系统的调控能力,从而不利于预防抑郁。
为什么大量摄入甜食会促进抑郁?
研究者认为,一方面,动物实验表明大量添加糖会导致动物皮质醇水平上升,特别是发育期的动物摄入大量糖之后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成熟,使压力调控系统发生紊乱,从而增加抑郁风险。
另一方面,甜饮料促进肥胖,而肥胖本身就使身体的压力调节能力下降。肥胖和抑郁风险之间的关系已经被多项研究所证实。
另外,甜饮料能够引起糖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而这类代谢紊乱会造成低度但持续的炎症反应,一些炎症因子的释放本身就会增加抑郁风险。
第四点,还有动物实验发现长期饲喂大量添加糖的饲料会降低树突状细胞的血清素1A受体,这个受体减少之后,下丘脑中血清素合成和释放的反馈控制就会发生紊乱,对压力的应对能力下降。这个机制对于预防抑郁十分重要。
(来源:科普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