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好地方 干出好光景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土豆丰收了。凌显富 供图

    黄革平正在查看黄桃。 黎世伟 摄

    喜看新村貌

    金黄的稻谷、火红的辣椒,瓜果蔬菜压弯了枝头……金秋九月,炎陵县水口镇水口村迎来了丰收的季节。

    行走在水口村,只见整洁干净的村道、鲜花环绕的民宿、五彩斑斓的彩绘墙,村民们三三两两来到文化广场上休闲健身。“水口是个好地方!”这是毛泽东当年来到水口村说的一句话。如今,在市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以下简称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水口村的变化日新月异,特色农业越来越兴旺,设施越来越完善,乡村“颜值”越来越高。

    ●特色农业,助村民增收

    8月24日,烈日下的水口村富硒稻鸭水稻种植基地,禾苗在抽穗。田间,一群鸭子在禾苗下穿梭,捕食虫子。在市农科所专家指导下,村民们拿起喷雾器,给禾苗喷洒富硒肥。

    “通过施用富硒肥,每公斤稻谷富硒含量增至300微克以上。”市农科所总农艺师龚建华介绍。

    这是水口村发展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农业产业化,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来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黄革平担任驻村工作队长,队员们和村支两委,经过考察,多次商讨后,决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水口村共有农田面积1300亩,其中优质稻种植基地800亩,过去沿用传统种植方式,效益上不去。今年,驻村工作队牵线,水口村与市农科所合作,建设富硒稻鸭水稻种植基地,采用全自然耕作模式,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在稻田放鸭,让鸭吃虫、中耕,利用鸭粪做农家肥。在有机水稻抽穗前、中、后期,三次喷施有机硒肥到叶面上,提高水稻的硒含量。较于传统种植方式,富硒稻鸭水稻亩产可增收3000余元。按照计划,今年先试发展30亩,3年内扩至500亩。

    沿着公路来到1公里外的洣水河边,尽管气温近40℃,但这里垂阴相荫,河风徐来,送来阵阵清凉,让人心旷神怡。

    堤内,黄桃、李子等果树长势喜人。“这里生态优良、土壤肥沃,适合种植水果,但土壤不含硒。按照‘人有我优’的原则,我们将原先的黄桃产业园提档升级,通过规范化种植,打造富硒水果产业园,提升水果品质。”黄革平兴奋地说。

    来到赖家组的蔬菜基地,只见部分菜地种上朝天椒,红绿相间,甚是好看。几名椒农头戴遮阳帽,正在忙碌着,脸上写满丰收的喜悦。

    黄革平介绍,村里在黄家组、赖家组建设富硒蔬菜园,规划面积100亩,今年已有部分菜农改种朝天椒,明年种的人会更多。

    产业发展快,全靠能人带。种粮大户罗世明带头种植富硒稻鸭水稻,水果种销能人朱品华带头发展富硒水果产业,“土豆大王”郭晓利引领村民发展富硒蔬菜。

    下一步,水口村还将发展富硒猪、富硒鸡鸭,做大特色农业,增加村民收入。

    ●完善设施,让乡村“变脸”

    青山叠翠,溪流清澈。走进水口村,只见清洁的乡村公路蜿蜒于青山绿水间,路旁各色鲜花盛开,农舍错落有致,宛如一幅靓丽的山水画。

    地处洣水河边的水口村,过去常有水灾发生。驻村工作队多方筹资10万元,将1公里长的洣水河堤加固加高0.5米,消除了洪水隐患。后又筹资36万元,先后硬化水渠3600多米,使600多亩农田不再“靠天”吃饭。

    工作队筹资50万元,在村部前坪建起17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乡村大舞台。筹资20万元,建起红色主题纪念馆,内有浓缩水口镇6个红色纪念地的情况介绍,有直观的沙盘、实物等。

    当地村干部介绍,过去公路两旁路灯用的是白炽灯,电耗高、效果差,简陋且影响美观。今年来,驻村工作队筹资40多万元,实施亮化工程,在106国道两旁安装太阳能路灯244盏。这些路灯均为太阳能凤尾灯,非常美丽,并带有大红广告宣传牌,既美化喜庆了村里,又宣传了水口村。这条美丽的路灯带,长达3公里,不仅使村民们出行更加便利,且使乡村更显美丽与大气。

    如今的水口村,处处透着精气神,展现新气象。

    走近新“村民”

    “我当工作队队长,就是想把自己的所学、所用结合起来,帮老百姓干实事,让村民富起来,让乡村美起来。”9月5日,驻村工作队长黄革平,见到记者第一句话就这么说。

    今年3月初,到炎陵水口村驻村后,他带领队员走访农家,与村干部、村民们促膝谈心,听取意见与建议,回到株洲后,向单位领导反映情况,寻求支持,回去再制订乡村发展规划。

    为了尽快适应工作,黄革平加大了走访力度,每到一地,他都跟村民们打招呼,大家有说有笑。“食立饭了冒”“做玛格”,记者细心地发现他尽管驻村不久,但能“溜”几句当地的客家话。

    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一直是驻村队员们服务宗旨。为了水口村的发展,他们费尽心思,吃过不少苦。

    今年8月,一处水坝毁坏,影响农田灌溉。驻村队员们带领村民奋战两天时间,背来石头修复堤坝,使500多亩农田不再“口渴”;村里的水渠年久未疏,容易发生堵塞,驻村队员们带领村民不分昼夜,及时清理水渠中的杂草,从而使得水渠通水顺畅。

    农忙插秧季节,村民邱耀理家种了2亩多水稻,因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无人插秧而发愁。驻村队员们头顶烈日,组织村民来帮忙,经过两天奋战,帮邱家全部插完。

    黄桃销售时节,黄革平看到有的村民销售困难,带领驻村队员利用后盾单位、“朋友圈”等渠道大力推销黄桃。联系销路后,他又带领驻村队员、村干部一起选果、装箱、装卸车,共销售黄桃3000公斤。

    官仓下村支书欧石球向记者说起这样一件事,该村原属水口村帮扶片区,去年起划归其它片区,来自市水务集团的驻村队员尹开勇仍经常协助官仓下村管理自来水。去年,官仓下村自来水厂遇季节性缺水,导致一些农户用水难。他不顾危险,在海拔800多米高山上,翻山越岭,四处寻找新的水源。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先后5次努力,他终于在6公里外的一个名叫铁坑的地方找到了新水源。如今,新水源饮水施工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为改善水口村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来自市乡村振兴局的驻村队员马俊峰多方奔走,筹资20万元,修筑水渠2000米。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