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种田”到“慧种田”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三门镇南江村,收割机正在收割稻谷 记者/杨如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杨如

    黄金九月,风吹稻浪。又到一年农忙时。当很多人还在脑补农民弯腰弓背用镰刀割水稻,挥汗如雨用拌桶打谷子的画面时,广袤田野里,无人机遥感技术等科技的应用,让种粮大户们实现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连日来,记者走访株洲田间地头发现,今年的收获季科技感满满。

    “藏粮于地”,大户种粮成趋势

    9月28日,天元区三门镇株木村,一片金灿灿的稻田中,种粮大户李新良驾驶收割机,正快速收割水稻,谷粒落入存储仓,秸秆被切碎回田。40多亩田,一天时间收割完毕。

    不远处的雷打石镇霞石村,一望无垠的金色稻田里,种粮大户谢立新开着收割机来回驰骋,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层层水稻被卷入机械中,一粒粒稻谷被收入“囊”中……

    一个忙着晾晒稻谷的村民说道:“每到丰收季节,谢立新会开着收割机为我们收割,确保颗粒归仓,稻谷直接拖到我家地坪,省时省力又方便。”

    李新良和谢立新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2016年,李新良成立农机合作社,并承包了几百亩土地用来种植水稻、大豆、玉米草等。李立新从事规模化种植的时间也有四五年了。

    针对农村在乡人员少、有效劳动力缺的现实,株洲大力培育和发展种粮大户,以大户种粮,促进和发展粮食生产。“从种到收,种粮大户都能够实现全程机械化。所以培育种粮大户是实现粮食生产长久长远发展、高质高效发展的需要。”

    因为政府的培育和支持,田间地头,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据悉,仅在三门镇南江村,今年的种粮大户就有8个。

    “藏粮于技”,种收全程机械化

    装好电池、倒入除草剂、轻轻操控手柄,李新良一番熟练操作后,无人植保机便原地升空,向着稻田飞去。

    “一边操作,一边装药,一台无人机一天能喷好几百亩的除草剂。”李新良感叹,通过科技,效率比传统人工提升了上百倍。很多人佩服他,一个“60后”种粮大户,竟然是各种信息化“新式农机”的里手。

    李新良笑着答道:“如今的种田人,早已不是过去那个庄稼汉咯。”

    “早起四点半,归来满天星。”这是前些年,李新良和谢立新在田间劳作的真实写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近年来,他们慢慢用上了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旋耕机和无人机等现代化设备。

    从人赶着牛犁田的“六只脚”,到拖拉机的“四只脚”,再到不用下田的无人化智能操作,新时代的“种田人”改变着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

    今年,李新良种植了800多亩水稻,谢立新种植了300亩水稻。如何提高粮食产量?怎样增加粮食产能?他们在不断思考。

    “藏粮于技”,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是答案。

    插秧机高速作业,所经之处嫩绿的秧苗排列成行;无人机匀速飞行,不断向平整的秧田撒药;履带式旋耕机,一天能耕地五六十亩……今年7月, 一场精彩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演示会,在李新良的双季稻示范片上演。

    “从春耕到秋收,我们都可以实现全过程机械化作业,为粮食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李新良介绍,在提高效率的同时,粮食损耗率大大降低,对于改善粮食品质、节约肥料、降低成本也有好处。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