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后,获奖团队在学校合影留念。通讯员/供图 ▶赛前,指导教师和学生紧张备赛中。通讯员/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孙晓静
通讯员/付萱
8月下旬,在德州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颁奖现场,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南铁科职院”)张晨宇、易圣杰、戴弘团队骄傲地将奖杯高举过头顶。
他们在(高职组)“光伏电子工程的设计与实施”赛项中,与来自全国的54支代表队的强手巅峰对决,最终摘得全国一等奖。
看着台上的获奖学生,台下的指导教师周湘杰、王文楷内心激动不已。
裁判也对这支来自湖南株洲的队伍印象格外深刻,因为在8个小时的比赛时间内,时间紧任务重,有80%的代表队无法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但湖南铁科职院代表队第一个完成任务,比第二个“交卷”的代表队,足足快了半小时。
胜利,来之不易。突破,绝非偶然。
紧盯新产业,开发新动能,把握新方向,抢抓新机遇……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湖南铁科职院人深耕细作,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生动注脚,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让梦想照进了现实,书写了一份“匠心育匠才”的出色答卷。
科学谋划 借力校企合作“弯道超车”
所有逆袭,都是有备而来,都是努力埋下的伏笔。
在该校党委班子眼里,与时偕行者恒进,乘势而为者常新。只有紧盯新产业、新动能,才能把握新方向、新机遇。
回溯过往,该校光伏专业建设、技能竞赛推进与光伏产业提质增效、蓄势蝶变的时间线高度吻合——
2015年,我国光伏产业确立了提升电池转换效率的“主赛道”,迎来发展黄金期。
2018年,三部委联合发文,优化光伏发电新增建设规模。
2020年,光伏产业迎来新一轮历史性的发展契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赋予光伏产业更大的历史责任。
此时的湖南铁科职院则紧跟光伏产业发展步伐——
2017年,组建光伏专业。
2018年,首次组队出征“光伏电子工程的设计与实施”国赛,获三等奖。
2019年再战,未有突破。
2021年三战,小组赛败北。
2022年四战,勇夺桂冠。
“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在每年的全国性技能竞赛中,都占很大比重。参赛不能一时起意。只有提前谋划好,才有赢的可能。”在该校校长陈彬眼里,光伏产业方兴未艾,技术技能人才缺口又比较大,与之相关的技能竞赛也会多一些。
提前谋划布局,不断积累比赛经验,是湖南铁科职院参加国赛脱颖而出的不二法门,而制胜的另一个法宝则是校企合作。
此次国赛,工艺占到了16分。在赛前集训中,如何把一圈铜线实行高效率裁剪,如何在接线时做到整齐美观、不漏铜,困扰着参赛学生。
“把工艺做到极致,拿到满分,我们才有更多胜算!”带队老师周湘杰对团队提出了“必须拿下”的要求。
就在学生们止步不前时,中车时代电气专家的一堂竞赛指导课让大伙茅塞顿开——运用企业的新工艺,能让一圈铜线裁剪率从170根提升到200根以上,难题迎刃而解。
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是该校与签约企业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技能比赛项目和标准流程都源于企业。该校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引入了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同时积极组织企业专家与学院教师共同研究国赛规则及相关政策,并指导竞赛。
谈及校企合作对自己的帮助,参赛学生易圣杰滔滔不绝:“学校为我们专门配备实训室,里面的设备大多来自校企合作项目,非常‘潮’。通过校企合作,我们不仅学到了实用性很强的课外知识,还接触到了晶科能源、中国电子科技、中车时代电气、湖南创一集团这些业内头部资源,收获满满。”
“借助合作企业的产业、科研资源优势,我们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水平师资队伍打造、产业教学资源库建设、1+X证书制度试点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在技能竞赛中大显身手。”该校党委书记康月林这样说。
以赛促学 激励青年学子“技能成才”
从新生菜鸟,到国赛选拔;从最初只是想学一门技术,到夺得国赛第一名;从默默无闻的高职生到龙头企业的“香饽饽”……张晨宇通过技术技能实现了人生梦想。
张晨宇来学校的初衷是想学一门技术,赚钱补贴家用。然而进校后,张晨宇一度迷惘,他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点在哪,也不清楚应该从哪儿发力才能让自己迅速成长。
“我们学校有10多个跟专业有关的协会,直到加入了光电创新协会,我才有了努力的方向。”张晨宇介绍,经常有专业老师来协会答疑解惑,有时老师们也会利用业余时间给他们“加餐”,讲讲课本以外的专业知识,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
进入大二,张晨宇的生活一下紧张起来了,在他们这个200多人的协会,每月都会组织一场全员参与的小规模竞赛,晋级者进入下一轮角逐,最终选拔出6名同学集中训练、备战省赛国赛,落选者则仍可参加协会的日常活动和实训。
“我们6个人组成了两个队,老师的排兵布阵很讲究。比如我心思细,观察能力强,老师让我当队长,负责统筹。戴弘稳重、技术全面,专攻细节问题。易圣杰心态好,最后一个环节由他负责。”谈起队友,张晨宇充满自豪:“我们两支队伍一起训练,每周PK,谁能赢谁就能代表学校出战,最后我们赢了!”学院内的频频角逐,让参赛学生的实力更强、战术更精、默契度也更高。
“像训练一样打仗,像打仗一样训练!”在该校实训室,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催人奋进。进入暑假,张晨宇团队开启了“魔鬼训练”。
8个小时的比赛时间,从每个模块用时多久,到每分钟具体做哪个步骤,都要心中有数。每天结束12小时以上的训练后,还要接着复盘、谋划并记录,张晨宇和小伙伴索性住进了实训室。
“把光伏硬件搭建时间从3小时缩短到50分钟,这个过程我们真是脱了一层皮。”回想起冲刺阶段两个月的不眠不休,王文楷老师至今颇为感慨。
“深夜经常半睡半醒地想到了竞赛的某个流程能更优化,我就赶紧起床记下来,生怕忘记。有一次凌晨两点多,想到个好点子,我赶紧喊醒他们两个起来一起验证,不知不觉就干到了天亮。”一段段经历同样让张晨宇刻骨铭心。
辛勤汗水浇灌心中的梦想,不懈奋斗开创美好的未来。如今,获奖学生张晨宇、易圣杰即将奔赴理想的工作岗位,戴弘则将前往南华大学开启他的本科求学路……他们通过技能大赛,成就了人生梦想。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在该校,像张晨宇这样追求卓越、怀揣梦想的青年学子还有很多。
一次次比赛前的层层“大海选”,淬炼了一批批学子的专业技能,也给他们埋下了匠心的种子。或许,他们有的最终未能走上省赛、国赛的舞台,但崇尚技能、立志报国的精神会成为他们职业生涯的自觉追求。
以赛促教 培养高水平“工匠之师”
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不仅是“考学生”,更是“考老师”。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指导学生参赛,教师就得先是专业的“行家里手”。
建立起“能教会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湖南铁科职院完善技能人才培养链的“重要一环”。
“我们的团队不是一个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国赛一等奖指导教师周湘杰说道。
从2018年首次备战“光伏电子工程的设计与实施”国赛起,该校就将国赛中的技术标准、操作范式、专家资源反哺到学校的技能竞赛和教育教学之中。从教学计划到生活日常,带队教师团队每一项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编排。
“一般我们会为参赛选手配备两位指导老师,两位老师的侧重点不同,一位侧重日常的技术指导,一位侧重训练所需要素的准备。”该校铁道供电与电气学院院长杨旭清表示,这样的分工合作,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学效果。
周湘杰、王文楷都是来自行业头部企业的高层次人才,他们把新技术、新工艺贯穿到训练始终,把企业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中。
“跟着周老师一起指导学生参赛,能让我对行业和设备更了解,日常教学中的实训课也上得更得心应手。”“90后”教师范飞是教练团队的一员,通过指导比赛,他和学生们一起成长。
“带学生参赛不仅能向团队中的优秀教师学习,而且会倒逼我们奋起直追。”同为年轻教师的龚事引,对此也深有感触。他说,每月在群里“晒成绩”“交答卷”时压力与动力并存,不得不让他在专业建设上有更多的思考。
智能循迹小车、无人机、电流检测无线感应设备……在伍丰老师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堂上,一系列贴近生活、实用性强的“小玩意”闪亮登场,赢得同学们阵阵尖叫。
伍丰介绍,这些酷炫的高科技产品都源于历年的电子设计竞赛,所有学生需要按竞赛要求完成,把赛题融入课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赛题的实操,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都用得着,这让我们更喜欢所学的专业。”该校学生蔡彬说。
秉持“唯有攀登、方能向上”的信念,湖南铁科职院持续擦亮“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底色。近年,学校获得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级众创空间等30多项国家级荣誉;获批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A档、湖南省卓越职业学校等60多项省级荣誉;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成绩斐然,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25项、省级竞赛奖项240余项……
唯思变创新者强,唯砥砺奋进者胜。
如今,在湖南铁科职院,以技能竞赛为抓手,促进教师教学创新,一支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教师队伍正凭借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娴熟的教学技艺,为培育新一代湖湘工匠注入了新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