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琼 通讯员/黎婕妤
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
如何解决患者的“心病”?近年来,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恺德医院”)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心血管疾病MDT(多学科团队合作)诊疗模式,打破学科壁垒,攻克医学难关,为每一名患者“量身订制”最优救命方案,竭力筑牢每一个生命最后的防线。
启用MDT诊疗,为患者重启“心门”
“是这些医护人员给了我新生命。”提及3个月前经历的一场手术,70岁的唐大爷(化名)直言庆幸。
原来,5年前,唐大爷因心脏瓣膜病做过主动脉瓣、二尖瓣的生物瓣置换手术。可今年初,他再次出现胸闷、气促、下肢浮肿等不适症状。经诊断,他此前置换的人工生物瓣膜毁损,这意味着心脏“大门”又坏掉了。
“我不想再经历开胸手术了。”得知自己需要再次更换心脏瓣膜,唐大爷忧心不已。
今年6月,老人拖着已经肿大到无法行走的双腿,来到恺德医院寻求帮助。
由于病情复杂,恺德医院立即启动MDT模式,由心脏中心副主任刘宇牵头,来自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导管室、手术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超声医学科等科室的精英加入治疗团队。
经过缜密的影像学评估及术前讨论,他们很快形成统一意见:利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实施换瓣手术,即瓣中瓣置入手术(TAVR手术)。
“我们通过患者的股动脉,利用介入导管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区后打开,替代原有主动脉瓣,实现瓣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刘宇介绍,以往此类二次或再次心脏手术,仅在国内为数不多的顶尖三甲医院才能完成,但唐大爷的病情已无法承受远距离的奔波。为了挽救危在旦夕的患者,他们决定接下这个“烫手的山芋”。
幸运的是,手术进展顺利。术中,医生通过一个3厘米的小切口成功将一枚人工心脏瓣膜置入。随后,唐大爷的心脏功能恢复。
“这场手术的成功意味着株洲地区心脏病治疗取得新突破,为重症心脏病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刘宇感叹道。
整合学科资源,让专家围绕疾病转
事实上,这样的心血管疾病MDT诊疗场景在恺德医院并不鲜见。
前段时间,该院完成了一例心脏肿瘤切除手术,成功为51岁的熊女士解除“心病”。
最近,熊女士总感觉胸闷气短,走路时喘得厉害。她去当地医院就诊,结果被查出心脏有肿瘤。
“患者入院后,我们一键启动高效绿色救‘心’通道。”心血管外科副主任薛湘苏介绍,心脏肿瘤发病率较低,人群中不多见,因为她的心脏肿瘤有鸡蛋大且易碎,一旦发生组织脱落极易导致血管梗塞及猝死。
如何与死神赛跑?恺德医院立即启动全院大会诊,制定周全的手术方案,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医院派出精干医护人员进行手术。庆幸的是,手术顺利完成,心脏肿瘤被成功取出。
熊女士的死里逃生,得益于恺德医院已运行数年的心血管疾病MDT诊疗模式。
该院以病种为单位,整合了心血管外科、手术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和神经内科等多学科资源,打破学科壁垒,让专家围绕疾病转,让患者获得更高效、更专业的救“心”服务。
为何该院的MDT诊疗模式运用得如此成熟?透过这些荣誉,我们或许能窥见答案。2020年,恺德医院心内科被省卫健委确定为湖南省市州级省临床重点专科。近年来,其胸痛中心、心衰中心分别获得了行业内胸痛中心总部、心衰中心总部的认证,高血压达标中心也已通过了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高血压达标中心等多个单位联合认证。学科强,专科精,强强联合让MDT诊疗效果发挥到最大。
优势明显,为患者“量身订制”救命方案
不少人会好奇,为何要开展MDT协作诊疗模式?
“随着现代医学不断发展,学科分类也越来越细。专业的细分让不同专科的医生往往对自己的专业领域如数家珍,这可以给患者在某一治疗领域带来更加专业的诊疗服务,但同时也为多病共存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困难。”刘宇介绍,例如一个患者既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又被查出心脏病,在治疗这名患者时就需要让医生围着病人转,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研究,为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性、连续化的诊疗服务模式,“量身订制”最优救命方案。
实行MDT协作诊疗有何优势?刘宇表示,其优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能够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实现多学科“一站式”个性化、精准治疗;能够充分考虑诊疗的连贯性,有效为患者节约时间及经济成本,让医学充满温度,真正让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