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拼搏争先锋 乘势而上踏征程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杨凌凌 通讯员/罗金鹏

    芦淞是株洲发祥地和中心区,古称建宁。八百多年前,南宋理学家朱熹、张栻在此留下“朱张分袂”的千古佳话。为纪念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芦淞”各取一字而来。

    也许你不曾到访过这里,但与这座城市的结缘已在不知不觉间。中共八叠支部蕴含的红色印记,山河阿若拉飞机展示的自信担当,芦淞服饰体现的流行风潮……也许你的言谈话语间,已融入芦淞。

    如果你曾踏上这片土地,又留下了哪些回忆?是底蕴厚重的商圈文化,壮丽秀美的大京山水,星罗棋布的苏式建筑群,抑或是令人垂涎的夜市美食?

    然而,芦淞可不只有吃喝玩乐,“时尚”只是芦淞的城市名片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芦淞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24.47亿元到2021年的455.73亿元,十年间翻了一番,增加231.26亿元。

    用发展实绩说话,以真实数字作答。一个个发展数据、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奋进案例背后,是芦淞“撸起袖子不放松”的城市精神体现,成为非凡十年最生动的注脚。

    A

    产业提质——先进制造业抢占“智”点

    2020年,株洲市服饰产业实现总规模1015.3亿元!这是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之后,我市第二个总规模过千亿的产业集群。其中芦淞服饰产业规模达712.7亿元,占70.1%。

    站在中国十大服饰市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十大活力集群等“高起点”上,芦淞汇聚了华丽、意法、中国城等服饰专业市场38个,欧微、狐轩、素白等原创品牌3900多个。

    今年7月,随着欧微智能工厂的竣工投产,从生产到物流,欧微服饰已经实现全环节的智能化生产、管控。近年来,拥抱数字化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成为推动服饰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

    十年,栉风沐雨,一棒接着一棒干。借助“互联网+”“工业4.0”的赋能,服饰产业正走上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也成为芦淞最闪亮的名片之一。

    近年来,芦淞区坚持“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工作思路,以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为方向,加快推动服饰产业二次创业由规模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二批市场向一批市场转变、线下销售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不断提升芦淞服饰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从实体店铺到直播卖货,如今,在芦淞市场群各大服饰专业市场,从事“直播带货”的档口比比皆是。目前,芦淞区集聚电商企业1400余家,集聚了以衣哥为代表的网络主播超3万人,2021年直播带货销售额达36.6亿元。

    产业实力,成绩为证——

    2020年,芦淞区白关服饰小镇获评省级特色工业小镇,2022年上半年,以芦淞服饰为主体的全市线上服饰销售额排名全国第十,抖音平台服饰类交易额排名全国第三;2022年9月,芦淞区服饰特色产业集群成为我省重点集群培育对象……

    服饰产业风生水起,航空产业大干快上。

    蓝天如画、客商如织。上个月,2022湖南(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动态飞行表演在芦淞通用机场举办,4天时间,共吸引2万余人次到场观看,线上观众超100万人次。

    作为全国集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于一体的航空发动机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地区之一,穿越近70年漫长的岁月,航空产业在这里茁壮成长。

    时间回溯到1954年8月16日,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在国营三三一厂试制成功,为中华民族结束了不能独立制造飞机的历史。

    从那时开始,逐梦蓝天就打开了每一个芦淞人多彩的梦想。在这片有着深厚积淀的土地上,接连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10多个“第一”。10年,谋变、思变、嬗变,芦淞始终坚守航空报国情怀,加快推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0年,芦淞通用机场选址确定,有了第一条临时起降跑道;2018年,芦淞通用机场首次开通民用业务;2021年,芦淞通用机场正式升格为全省首个A1类通用机场……

    如今,一座现代化航空城拔地而起。

    “十三五”期间,芦淞区聚焦航空产业的经济体量质量、产业创新活力、资源集聚效应,抓龙头、筑链条、壮筋骨,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全省唯一的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两机”重大专项投产达效,航空小镇获评省级特色工业小镇。

    目前,在58.1平方公里的株洲航空城内,有整机制造企业2家、发动机研制企业3家、优质配套企业28家。同时,这里还聚集了山河通航、翔为通航等12家通航运营企业,机队规模及运营服务能力居全省之首。

    B

    开放提速——“朋友圈”不断扩大

    作为台资企业,株洲乐莎食品有限公司谋划在芦淞区建设烘焙文创产业园。芦淞区统筹推进项目进度,协调各方力量为项目服务,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点堵点。2021年6月28日,在短短四天内,株洲乐莎食品有限公司拿齐《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刷新了株洲建设项目审批最快速度。

    这一幕,也是芦淞区改革开放释放新活力的生动见证。

    打开“芦淞人社”微信公众号,通过活体生物特征认证系统,面对手机镜头张嘴、摇头,很快完成认证。9月3日,芦淞区董家塅街道南沿社区居民罗菊华在工作人员帮助下,用外孙女的手机体验了一把“互联网+人社”的便利。

    一个小小的社保卡,不仅承载“老芦淞”的美好愿景,也成为芦淞区推进政务服务改革的真实写照。

    2017年以来,借着人社部“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以及株洲市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东风,芦淞区打造“放管服”改革升级版,从解决信息“跑不动”、群众“跑不停”等问题入手,推进“3140智慧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聚焦群众办理事项不清、流程繁琐等问题,将162项人社业务事项整合精简为72项,其中47项“最多跑一次”、25项“一次都不用跑”。

    2019年,芦淞区开展“3140”优质服务窗口二期建设,将综合柜员制铺设到最基层的社区,将平台服务功能向下延伸至全区8个镇(街道)、80个村(社区),梳理下放52项高频业务,实现了群众办事“就近办”。因工作亮点突出,芦淞区“3140智慧人社”经验在全国推介。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芦淞区还系统推进9大领域116项改革,率先在全市实现政务服务跨省(域)通办,诚超、泛航等项目“拿地即开工”。

    正是近年这一连串的“率先”动作,让芦淞在深化改革释放新活力上拔得头筹,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良环境保障。

    4月29日,芦淞·红商圈两新综合党委暨“一件事一次办”专区揭牌,市场主体不出商圈即可享受高品质综合服务。红商圈“一件事一次办”专区逐步成为株洲市中心商圈服务的“超级窗口”,让经营户、群众畅快办事。专区挂牌运行以来,共接待群众咨询1458次,受理事项891项,办结率达98%,受到了经营户、群众一致好评。

    今年以来,芦淞区深入开展政企“早餐会”、干部驻企服务、百名干部联百企等活动,共为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近200个。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企业的口碑。今年7月22日,株洲正荣运营管理项目负责人取得《房屋不动产权证》,领到证件的企业方直言,之所以盛赞“芦淞服务”,是被“芦淞速度”所打动:作为服饰产业链的重点项目,项目落户芦淞后,项目帮代办专员即进入工作状态,多次开展政策宣传、协调解决企业在项目推进、资源需求、证照办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力促项目按时间节点顺利开工。7月22日,该项目负责人在1个工作日内取得《房屋不动产权证》,从“拿地即开工”到“竣工即交证”,项目建设之快,服务效率之高,无不叫人拍手称好。

    以“打造全省最优营商环境”为目标,秉持“坦诚相待、换位思考、真心支持、合作共赢”的理念,越来越多的企业、资金、人才选择芦淞。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芦淞区GDP增长3.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9%,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步回升。铺排重点项目73个,开工项目21个、竣工7个,完成投资46亿元。净增市场主体14348户,排名全市第一。

    C

    创新提效——主特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是赢得未来的关键。

    3月11日9时38分,配装中国航发动研所研制的混合电推进系统的SA60L轻型运动飞机在芦淞通用机场腾空而起,伴随着鲜花和掌声,混合电推进系统完成了它的空中首秀。

    混合电推进系统的研制是中国航发动研所面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需求、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对标“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的重要举措。中国航发动研所联合山河科技、中国航发南方,发挥湖南通用航空制造业整体优势,基于山河科技SA60L轻型运动飞行平台,开展80千瓦级串联式航空混合电推进系统演示验证机研制,这也是国内首个基于燃气涡轮发动机的航空混合电推进系统演示验证项目。

    区域竞争犹如高手论剑,越往顶端走进位越艰难。芦淞区以实践证明:从株洲发祥地、中心区到全力以赴推进制造强区,创新正是关键驱动力。

    过去五年,芦淞区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位居全省前列,突破航空发动机、硬质合金材料等领域一批“卡脖子”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倍。AES100涡轴航空发动机、QDR280燃气轮机发电机机组、山河阿若拉SA70L系列轻型运动飞机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实现突破。

    今年以来,芦淞区围绕航空、服饰、新材料等优势领域,重点加强对成长型企业的培育力度,帮助企业集中攻克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原创性、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端产品,抢占竞争制高点。中航零部件、华锐精密成功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市入选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3个,其中芦淞区占2个;芦淞区申报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通过9家,通过率排名城区第一,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

    产业定位是区域发展的风向标。芦淞区结合自身产业分布特点,放大“厂所结合”优势,强化科技项目跟踪协调服务,全面抢抓转型节点和产业升级机遇。大手笔、分层次、成系统投入科技创新,做实做细做好科创服务:对于用于科技项目及课题研究的科技专项,落实政策、协助申报;对高新技术企业建平台、报项目、设研发中心,出台政策、奖补扶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项目孵化,专门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积极开展前期摸底工作,实现精准发力……种种举措,激活了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

    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谋求共赢。航空产业的影响力在国内急剧上升,美誉度正朝着全世界扩散。

    借助芦淞通用机场资源优势,芦淞区还积极融入文旅、研学元素,提高航空科普水平,开发出全省最齐全的航空研学项目,串珠成链,将参观飞机制造工厂、模拟驾机、探究无人机奥秘、解锁航空救援技能等纳入精品旅游线路,以点带面刺激消费,促进“通航产业+文化旅游”快速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D

    生态提升——天蓝地绿水净绿色发展

    生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十年阔步,芦淞用生态赋能发展,走出了一条绿色转型之路。

    回眸“十三五”,芦淞区的蓝天越来越多,河水越来越清,青山越来越美……环境就是民生。近五年来,芦淞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了靓丽底色。

    蓝天为证。2020年12月中旬,株洲城区早已是寒冬凛冽。不少出门游玩的市民在市中心广场拍照,照片里是大片大片的蓝天白云。“十三五”期间,芦淞市民朋友圈里晒出的各种蓝天照片,正是该区蓝天保卫战成效的见证。

    芦淞区行政区域大部分位于中心老城区,建筑密集,交通要道集中,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但2020年1月至11月,芦淞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5天,提前完成“蓝天300天”的总目标,优良率为91%。

    碧水为证。漫步在芦淞区湘江、枫溪港、建宁港沿岸,清澈的水搭配岸边青翠欲滴的植物,一阵微风吹过,水面清波荡漾,沁人心脾。碧水的背后,是芦淞区联防联控、齐抓共管,为之付出的不懈努力。

    “十三五”期间,芦淞区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配合市生态环境局对饮用水水源地内的停船、垂钓、扑鱼、游泳等现象进行治理,修复破坏的防护网,确保湘江芦淞段饮用水水源安全;每月对建宁港进行巡查,积极推进白关污水处理厂建设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和通报典型案例全部整改到位,枫溪港获评省“美丽河湖”……

    2020年7月底,在芦淞区枫溪港黑臭水体整治工程现场,工人们正在烈日骄阳下进行清淤工作,水利冲挖机持续不断地运转。4个月后,已经是一片清澈干净的湖泊。此前臭气熏天的黑臭水体,经过生活污水进管网等措施,黑臭水体“摇身一变”,成了清澈干净的湖泊。

    在株洲新芦淞洗水工业园内,厂房内的机器正不断运作着。经过洗水工艺,衣裤变得色泽鲜艳。园区排口处,工业污水经过集中处理,变得干净透明。

    道路是城市腾飞的基点。这五年,芦淞区积极统筹区域发展,城乡面貌换新颜。新改建主次干道70余条,20公里的“两城”主干路网全线贯通,枫溪大桥、城铁南站建成通车。凤凰山公园、天池湖公园建成开园。建成建宁驿站37座,连续3年获评全市城管先进城区。整治“四类房”9.7万平方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获评全省先进。白关镇获评全国文明镇、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

    一件白T恤、一台手机,穿梭在自己的40亩“责任田”里,1994年出生的袁鹏,原本在市区一家汽车销售公司工作。2019年,他辞职返乡,60亩农田,开启了丝瓜种植之旅。年轻人玩抖音、微视频的习惯,让袁鹏看到了白关丝瓜的销售机遇。他潜心研究直播带货、学习视频制作,然后上抖音推销自家菜园子。

    近两年来,芦淞区持续加大对白关丝瓜的培育和扶持,聘请省农科院胡新军教授为首的“白关丝瓜专家服务团”,实施了提纯复壮、标准化栽培、瓜实蝇物理防治等技术支持。同时,成功举办两届白关丝瓜节,强化产品宣传,擦亮产业品牌,白瓜丝瓜的品牌形象越来越靓。

    依托农业技术“出圈”的白关丝瓜,于2020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1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株洲地区首个获批国家地标“双认证”的蔬菜品种。

    E

    民生提档

    ——工业老区崛起现代新城

    经济社会发展的落脚是民生。十年来,与综合实力同步提升的,是芦淞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屋门口就是公园,孩子就近上好学校,小区环境越来越好,老人看病越来越方便,这样的家园谁不爱?”见证了家园蝶变,建设街道何家坳社区的居民们对“幸福有更深的理解。

    五年来,芦淞区提质改造小街小巷41条、老旧小区2万余户,149个无物业小区实现业主自治。何家坳(网格)联合小区位于市中心,辖区包括火车头、天顺楼等四个开放式老旧小区,这里房屋年代久远、设施老旧,基础设施短板暴露无遗,严重影响了居民正常生活。芦淞区坚持问题导向,紧贴群众呼声,全力改善民生,依托小区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发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小区改造和环境提升。如今,小区环境得到很大改善,还聚集了一大批网红小店。

    老有所养。老人需要买米买油,有小区志愿者专门“跑腿”;孤寡老人理发有麻烦,有人上门来修剪;在社区,通过开设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把吃饭、休闲、康复、家政等延伸服务送到家门口,圆了不少老人“养老不离家”的微心愿。

    幼有优教。背上小书包,出门步行不到10分钟,6岁的小嘉怡就来到株洲市二中枫溪学校(小学部)。金秋,这座新建成的学校正式开学。株洲市二中枫溪学校占地面积151亩,总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2022年秋季新学期,小学东、西两部共开设69个班,各学段共有学生近5000人,可扩充义务阶段学位3400余个。

    去年以来,芦淞区获评全省幼小科学衔接优秀实验区、全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区;何家坳小学、樟树坪小学、芦淞教育幼稚园获评全省幼小科学衔接优秀试点校(园);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及学校内部督导典型经验在全省推介;南方中学新校区建成开学……串串荣誉折射的是芦淞“从民意出发,为民生落脚”的民本情怀。

    数据显示,近五年,芦淞区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70%以上,以全省一类地区第一的成绩提前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就业工作领跑全省。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5.9%,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提标扩面。新增养老床位2178张。3次获评全省安全生产优秀县市区,连续14年保持全省平安县市区称号。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全区上下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奋力夺取了疫情防控和抗洪救灾的重大胜利,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这座城市的216.8平方公里土地上,有蓬勃经济为幸福“托底”、有共同富裕为幸福“加码”、有宜居宜业为幸福“提质”、有文明花开为幸福“添彩”……繁荣产业与诗意生活在这里同频共振,让人情不自禁地产生“我想有个家,最好在芦淞”的强烈共鸣。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