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奏响兴农曲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省农产品对接会,步步高超市采购蓉园食品糖醋蒜场景。 受访单位 供图

    湖南红星盛康油脂股份有限公司外景。通讯员 供图

    种植户毛叶清查看葡萄。 陈洲平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肖蓉 通讯员/段辉辉 谭忆丰

    罗霄山下,洣水河畔,虎踞镇坐拥茶陵“北大门”,历来为茶陵、攸县、安仁“三县要津”。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近年来,虎踞镇重农、兴农、强农的初心不改、步伐不停,积极探索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之路。深耕沃野,让“绿水青山”产出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质增效,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拓展市场,把好产品变成好品牌,美名远扬。如今,在乡村振兴之路上,虎踞大地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

    ▼老品牌焕发新生机

    9月6日,在茶陵县虎踞镇原农技站站长龙兵文守护的仓库里,精心保存着10000瓣经过提纯复壮的茶陵紫皮大蒜蒜种。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颗蒜瓣,憧憬着说:“这些‘宝贝’,将以虎踞镇为中心原点,在这片土地上孕育、成长、分化、壮大,给茶陵大蒜产业带来新的生机。”

    “茶陵有三宝,生姜、白芷、大蒜脑。”“茶陵三宝”是茶陵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虎踞镇作为主产区,目前,全镇种植面积超5000亩,年产量近1000吨。其中,虎踞的紫皮大蒜以香、辣、脆最为闻名,产量占据茶陵的半壁江山。

    据茶陵县志记载,茶陵大蒜始于五代前,栽培历史逾千年,明清时被列为“贡品”。然而,因蒜种退化严重、栽培技术不当等诸多原因,导致本地紫皮大蒜个头越来越小,市场竞争力差,甚至还出现过滞销。

    虎踞镇高水村农户谭张美回忆说,家里祖祖辈辈种蒜,但在紫皮蒜提纯复壮项目还没开始前,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不太高。“收成不大,加上外省大蒜品种对市场的冲击,我们的本地大蒜卖不了好价钱。”

    如何发挥乡镇之力,携手农业农村部门,帮助茶陵大蒜重振雄风?这些年,虎踞镇党委政府一直在努力探索。

    创新,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实现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2018年,茶陵县农业农村局启动《茶陵紫皮大蒜提纯复壮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中麻所”)专家团队走村访户,发现虎踞镇高水村的紫皮大蒜是最为接近原种的品种之一。

    以此为契机,虎踞镇多次组织研讨会,邀请农技人员和当地有经验的蒜农座谈,为优化蒜种出谋划策。对此,时任虎踞镇农技站站长的龙兵文记忆犹新,因为他被茶陵县农业农村局邀请参与茶陵紫皮大蒜提纯复壮项目。

    经过中麻所几年的品种培优,今年5月获得的测产数据令人十分惊喜:虎踞农户自种的蒜头平均直径4.14厘米、鲜产重量每亩约350公斤;经过提纯复壮后的蒜头平均直径5.25厘米、鲜产重量达到每亩约550公斤。农户谭张美叹服:“都是种在自家的地里,种植的方法也一样,但提纯复壮品种长得‘胖’多啦!”

    目前,科研团队已成功交付首批10000瓣提纯复壮蒜种。龙兵文接过重任,在虎踞流转了10亩地作为示范地,负责蒜种繁育推广。他告诉记者:“一个蒜头一年可分化出8至10瓣蒜种,预计三年时间繁育到一定规模后,就会分发给农民种植。”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岁月在公,不薄耕者。虎踞镇党委书记李慧勤充满信心地说:“作为‘茶陵三宝’的祖籍地,虎踞镇将扛起产业复兴的责任,不遗余力地推进‘茶陵三宝’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一个千亩连片的‘茶陵三宝’种植基地,从而带动全镇种植规模超1万亩。”

    ▼深加工创造新价值

    “伏蒜”一直是湖南永光食品公司的拳头产品。作为虎踞本土成长起来的农业加工企业,该公司不仅有200余亩种植基地,还与10余个合作社、1000多户农户签约,收购紫皮大蒜。

    每年4月,该公司精心挑选还未现紫皮的嫩蒜球,在加工车间里完成“三清三洗三腌”九重工艺,最后老坛封存,发酵半个月,这才制成了地道的“茶陵伏蒜”。天然食材,传统口味,技术加成,一瓶500克装的“茶陵伏蒜”零售价超30元,约为鲜蒜价值的3倍。该公司负责人尹兰凤介绍:“我们正在研发小袋包装的农产品即食零食,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增加更多附加值。”

    上个月,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现场会在茶陵县召开。参会人员专程来到虎踞镇君兰大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观摩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

    以往,当地加工企业只在收获季生产伏蒜、盐姜、腌菜等制品。“现在有了保鲜库,原料储存时间大幅延长,腌制的蒜和姜即使在夏天也不怕,生产、加工和销售有了更多保障,产能也大幅提高。”君兰大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谭懂哲说。

    “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加工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有了品牌特色农产品,如何最大化创造新价值?看!虎踞镇党委政府连连出招:

    资金投入。整合260万元扶贫资金,加大农产品加工产业建设,形成“工厂+农户+合作社+基地”的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政策引导。鼓励支持当地加工企业与合作社、种植大户横向联合,建立“产供销加”一体化模式。

    设施保障。争取补贴资金300万元建立冷库26个,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电商平台,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招商引资。引入龙头加工企业,带动特色农产品的种植与加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12年,虎踞镇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湖南红星盛康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这是茶陵县首家大型山茶油加工企业,公司产品“御康”“好恰油”获评湖南著名品牌,价格翻番,最高价达300元/公斤。

    深加工让油茶果价值倍增,带动了农户种植油茶的积极性。虎踞镇充分利用油茶苗木繁育和红星盛康油脂加工的优势,打造优质油茶片区,规范茶油品牌,结束茶油户加工、壶灌装、口相传的历史,使得茶油产业成为继“茶陵三宝”外,该镇打造的又一特色农业产业。

    加工业创造了农业新价值,农业的新业态更为虎踞镇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活力。如今,以特色优质农产品为依托,一批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虎踞镇迅速发展壮大。该镇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朝着9亿元迈进,并着重培育打造2个“湘赣红”品牌授权企业和1个市级龙头企业。

    ▼多举措开拓新市场

    金秋,正值水果丰收季。虎踞镇峰仙村30余亩的毛记果业葡萄园里,一串串晶莹剔透的阳光玫瑰葡萄挂满枝头。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果园负责毛叶清喜上眉梢。“高峰期一天入园采摘的游客上百人,能销售500多公斤葡萄。”他算了一笔账,全年葡萄产量约2.5万公斤,销售额可达60多万元。

    像这样农产品产销两旺的场景,不止是葡萄。

    而在永鑫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谭柏华的眼中,种植本地紫皮大蒜,是情怀,是品牌,更是财富。他深有感触地说:“十年前,完全‘看天吃饭’,辛苦种下大蒜还要走南闯北去销售。如今,虎踞的‘三宝’美名远扬,每到收获季节,经销商涌到村头,走进地里抢购,供不应求。”

    在虎踞镇,众多像毛叶清、谭柏华一样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创业致富梦。

    近年来,为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稳定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虎踞镇创新理念,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加快一、二、三产业农旅融合,引导农户和企业利用家庭农场、乡村游园、社会扶贫、电商、农超对接以及展会和专柜等创新举措,采用“加盟、连锁、直销”等多样化销售模式,助力农产品走出去。

    蓉园食品有限公司是虎踞镇一家生产销售“茶陵三宝”、茶陵水产、山产等绿色食品的加工企业,产品除了在全省60余家步步高超市入驻外,还通过淘宝店铺、微商城以及网红带货的方式,销往全国各地。

    在茶陵火车南站候车室一角,“湘赣红”农产品展示专柜前,湖南永光食品公司“茶陵三宝”深受顾客青睐,被来往旅客选为伴手礼,通过列车“搭车向外”。

    在合湖村虎踞高速互通口旁边,虎踞镇已规划200亩土地,计划打造现代特色苗木产业示范区,建设湘东苗木交易市场中心,形成湘赣边、茶攸炎、莲永井周边县市最大的花卉苗木繁育和集散中心。

    ……

    农产品销售顺畅,种植户吃下“定心丸”,越干越有劲;加工和生产企业前景广阔,越办越红火。

    任重道远须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当时光的年轮划过虎踞的山河,总会留下奋斗者的足迹;当晨曦的阳光洒向虎踞的大地,定会印刻出笃行者的背影。虎踞乘着新时代的风帆,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破浪前行,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为实现“湘赣边乡村振兴示范镇”目标奋楫远航,为虎踞人民的幸福生活接续努力。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