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水流域的神农谷游人如织。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俞强年 摄
一条河,滋养着一方水土,承载着浓浓民情。
脏、乱、差的河湖碍眼,讨嫌;净、美、优的河湖亮眼,提神。
在城区、在乡村,一条条样板河,凝聚着河长们的实干,映衬着老百姓的幸福。
因水而美,因水而乐、因水而兴……跟随着记者的笔头,了解一下样板河的治理过程和百姓的体验感吧。
1
靓!变美的“风景线”
地点:天元区沧沙港样板河段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俞强年
通讯员/肖斌 文柳
烈日炎炎,沧沙港的两岸机车轰鸣,一拨人忙碌抽水抗旱,另一拨人修整河道。
沧沙港是湘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天元区雷打石镇铁篱村王灌冲,流经铁篱村、伞铺村、养鲤村、砖桥村、胜利村等地,最终汇入湘江,河道总长度12千米。
“以前,沧沙港水质混浊,两侧堤坡杂草杂树丛生,港内淤泥沉积、水葫芦铺满港渠,水流不畅。”胜利村村民唐洪介绍,港渠内繁殖大量的水葫芦主要原因是周边几家畜禽养殖户污水乱排,再加上生活污水流入其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直接影响到水质。
“我们通过一河一策,对沧沙港因地制宜,逐年分段实施农村水系综合治理,特别是开展‘三减’行动,让这条港换了新颜。”天元区水利局局长、区河长办常务副主任言方说。
“减”畜禽污染直排,将畜禽养殖业、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依托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城乡社区网格化体系,确保畜禽养殖场有正常的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切实加强了畜禽养殖业、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长效管理。
“减”生产生活污水直排,建设雷打石镇集镇污水处理厂,将周边区域内居民生活污水接入污水处理管网,再采用“格栅渠-调节池+A/O+MBR组合一体化设备+次氯酸钠消毒+在线监测”工艺,确保水质达到一级A类标准后排放,同时推行“厕所革命”及分散式治污实施方案,完成改厕任务2500余户,有效解决农村生活污水乱排放的问题。
“减”河道淤积垃圾,在沧沙港流域内设立雷打石镇垃圾中转站,各村居民点也相应设置了垃圾收集点。并且,该区积极推进沧沙港河道保洁工作,按照“控源头、清河道、重监管”的要求,全面清除沧沙港河道内堆积的废弃物,逐步清理河道管理范围内的违章建筑,落实河湖清障、绿化和保洁等日常管护工作,实时清理水面大面积漂浮物,确保河岸无垃圾的目标。
通过前期控源截污、河道垃圾清理、生态修复等有力措施,沧沙港流域目前无黑臭水体,铁篱村段已完成幸福河渠建设,建成我市首个河长制广场。胜利段“样板河”正全力打造,港渠两侧堤坡杂草杂树已全部清除,垮塌堤段护坡用石头和松木桩夯实,一级拦水坝设施设备检修维护完毕;港内的淤泥正在施工清理,并铺到两岸的水稻田里。“这可是最好的肥料。”村民袁双林笑着说。
下一步,天元区将在沧沙港建设3公里的沿河景观带,实现“一河一景一品一韵”,让群众共享沧沙港美景。
2
乐!城市的“亲水台”
地点:芦淞区枫溪港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俞强年
通讯员/喻文杰 张伟
枫溪港蜿蜒入湘江,波光粼粼,草木葳蕤。伴着晨光,打开手机软件,芦淞区白关社区党总支书记、村级河长喻春明开始巡河,“看到垃圾杂草,及时打捞。仔细检查排水口、河滩地,一旦发现乱排乱堆,及时拍照上报。”
不久前,喻春明发现一股污水流向枫溪港,他赶紧溯流而上,探明来源。“我一边上报河长办,一边与加工厂沟通,及时制止排污。”喻春明说,水利、环保等部门很快出具整改意见,要求企业增加污水处理设备。
枫溪港,是由东向西流经芦淞区南部地区注入湘江的一级支流。特别是枫溪港董家塅街道段流经人口密集区,几年前,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枫溪港,造成水体黑臭,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生活。
“区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把护水治水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系统发力,把这条黑臭的河流打造成了省级样板河。”芦淞区水利局局长、区河长办常务副主任黄永立说。
2019年6月,芦淞区投资3.16亿元启动枫溪港综合治理项目,项目分内源治理和外源截污两个标段。其中,内源治理标段包括枫溪港内全长5.1km底泥清淤外运,一座拦水板拆除重建,以及迎新路往上游长2.4km的水生植物种植、岸线绿化、小品设施、驳岸整治、电气照明等岸线整治工程。外源截污标段核心在管网,在董家塅片区及枫溪港沿线新建截污管道约7千米,片区三万人的生活污水都将统一汇入枫溪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通过河道清淤疏浚、控源截污及对其边坡设置护岸,保护边坡免受洪水冲刷,减少水土流失,使枫溪港的排涝防洪标准提高至100年一遇,从而为芦淞经济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整治后的河道形态自然弯曲,沿河种植有海棠、美人蕉、香樟、桂花等十余种观赏美化植物,岸坡设有游步道、亲水平台,亲水台阶、文艺娱乐场所和健身设施,既方便居民沿河观光休闲,又满足居民休闲健身需要。
“古港枫溪春色早,世事祥和,柳岸欣啼鸟。一碧无垠河水淼,霏霏细雨滋芳草。颐养天年环境好,远避尘嚣,疑似桃源岛。十里城乡佳气绕,流觞四季风光俏。”居民龚腾芳以写诗作词表达对枫溪港的感受。
3
富!村民的“聚宝盆”
地点:炎陵县沔水神农谷段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俞强年
通讯员/龙飞跃 罗丽虹
潺潺沔水,一路奔腾。位于沔水神农谷河段样板河段两岸,秀美的河湖环境给当地的居民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态美,还有经济收益。
“样板河创建之前,这里河水有臭味,河道旁垃圾随意倾倒,不要说吸引外地游客,就连本地的居民也不愿靠近。”晓兰农家乐老板苏堂文说,样板河创建之后,河道一下子大变样,河长和志愿者经常巡河,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共同守护河湖的生态。
“臭味没了,河岸整洁了,河水变清澈了,鱼儿游来游去。随之而来的是游客增加,他们就喜欢在这样的环境中,吹着微风,散散步,感受岸青水绿。”苏堂文说,他和妻子就趁机开起农家乐,一到周末游客很多,生意很好。
“我们投资了1100万元,打造沔水样板河。经过勠力整治,河湖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已形成山水相依、满目葱茏、诗画意境的‘水乡景观’,沿线村人居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炎陵县水利局局长、县河长办常务副主任谭湘东说,美丽的河湖变成老百姓的幸福河、富裕河。
打造样板河在治根护源,在长效管理,在全民共护。炎陵县坚持源头上减少垃圾量,持续开展农村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村居环境实现了由“脏、乱、差”向“洁、美、齐”的转变;以细化的规章制度、严肃的问责机制,确保治水工作长效管理的落实,各级河长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构建全民治水的强大体系,群众的治水理念也由“要我治”转变为“我要治”。
沔水样板河建设,主要分布于炎陵县的南流村、洋岐畲族村、良田村、大江村、上老村,工程下端位于沔水河口附近,上端位于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南流游客服务中心周边。以此为契机,该县积极探索“河长制+旅游”,深度挖掘河湖流域的文化、旅游资源,不断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奋力跑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优美曲线,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