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周蒿 通讯员/谭洪汀) “多亏导师传授宝贵经验,遇到问题能够及时请教,工作效率更高了。”近日,石峰区商务和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冰峰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石峰区深入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把“师徒结对”行动作为培养年轻干部、提升干部能力的有力抓手。探索构建了“1555”全周期传帮带工作机制,即一个导师库、五大帮带方法、五项帮带职责、五项成长任务,为全力打造“三个高地”,为建设“制造强区、生态新城”提供了人才保证。
制度创新
把“老基层”“土专家”用起来
做好年轻干部传帮带,选好导师是关键。
“感觉担子很重,压力真的很大。”杨冰峰于去年9月开始任职新岗位,通过自愿结对,他找了分管商贸工作副区长的宾薇作为“导师”,后者将多年的经验悉数传授,帮助杨冰峰实现了迅速成长。
将县级领导、各单位班子成员以及工作能力过硬的股室长、业务骨干作为全区37岁以下年轻干部的“帮带导师”,并将已退休或“退居二线”的老领导、老基层以及各战线熟悉基层工作、群众口碑良好的“土专家”纳入“导师库”。目前,石峰区共有各类导师235人,根据导师专长、徒弟短板、工作需要精准匹配,共结对316对师徒。
对去年刚进入井龙街道工作的汤婷而言,“师傅”胡琼就是她工作上的“引路人”。“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她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毫无保留将自己的工作心得和经验传授给我。”汤婷说,特别是在今年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师傅带着她穿梭在辖区的大街小巷,实实在在地参与到创文工作中,提高了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立健全“选聘—帮带—管理—考核”为一体的制度机制,夯实帮带根基。该区科学制定帮带内容,由区委组织部落实专人负责师徒结对工作,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联系导师,经常性沟通指导、跟踪履职,并实行“清单化”管理,区委组织部、各单位分别建立师徒结对工作台账,明确措施、进度、时限等,实现了集聚动能促帮带有效。
立足实效
让“实践课”“竞技场”活起来
培养年轻干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坚持问题导向。
“由年轻干部成长为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的业务能手。”说起戴志杰,石峰区工程建设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竖起了大拇指。
戴志杰2020年10月入职,针对提升项目现场管理和协调组织能力,该中心安排了经验丰富、业务过硬的副主任作为他的“帮带导师”,结对后,师徒参与了20个排污口整治,完成对198个厂局型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情况摸排以及20处燃气企业安全隐患的整改。在师傅的帮带下,戴志杰很快开始独当一面。
将全区中心重点工作作为提升年轻干部能力的帮带侧重点,石峰区结合导师徒弟个体差异性,探索“言传身教法、案例分析法、推荐分享法、头脑风暴法、放手实践法”等五项帮带方法,以工作一线“教”、以案说法“讲”、资源共享“带”、互动交流“学”、参与项目“练”“五字诀”工作法精准施策。
除了课堂、会议室,社区广场、项目现场和街头巷尾也可以是学习场所。
依托区内培训资源,石峰区选派3名机关干部到中车等主机企业挂职“拜师”;开展二级“石峰讲堂”100余次,3000余人次参加了学习,集聚资源促帮带走实。在导师帮带下,年轻干部围绕工作选题,撰写了316篇调研报告,为石峰发展提供了不少优质建议,参与解决了信访等实际问题1900余件,“政治三力”得到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