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担使命 乘风破浪看新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制图/左骏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娜

    前言

    湘江北去,不舍昼夜。

    沿着株洲城市东边,度过湘江的每一座桥梁,在面前訇然中开的,是一幅涌动着蓬勃生长力量的产业之城。

    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它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再出发”,彰显着更有温度、更有速度、更有深度、更有广度的国家级高新区的独特魅力。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在发愤图强,重振雄风的路上,她担当着“培育制造名城 建设幸福株洲”的更高要求和期待,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提振的精气神。

    今年上半年,株洲高新区(天元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要求,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今年是株洲高新区成立30周年。三十而立,高新区在变革中不断新生,在奋进中一路赶超。“营造活力高新,建设现代天元”的崭新定位,重构着株洲高新区(天元区)发展新坐标,迈出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合力开创更辉煌的未来。

    A

    新风之城

    征途漫漫 重整行装再出发

    近日,一篇H5《一条大河里的潮头舸》刷爆网络、朋友圈。

    这篇文章的主角是一个全新的株洲高新区(天元区),她向外人展示着面对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开拓高质量发展的新航程。

    准确定位经济新常态下的自身方位,高新区开启了新一轮的推进。走进去观察,才会发现她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善用体制机制改革“破题”

    说起高新区(天元区),会想到这里的什么?

    是一湾静谧的栗雨湖,一条通达的株洲大道,一座连接八方的株洲西站。

    这湖、路与车站,有繁盛的产业,有诗意的栖居。

    它们,串起了株洲高新区30年的发展,使之成为一座常住人口近50万,高新技术迸发、高端产业云集、高层次人才汇聚,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环境优美的生态科技新城。

    但也无须讳言,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高新区的发展也与其他高新区一样,遭遇到一些困难、问题,甚至质疑。如何更好推动、实现经济发展?高新区(天元区)一直在思考。

    敢于闯、敢于创、善于干、善于转,一直刻在高新区(天元区)的基因里。

    全面擦亮国家级高新区品牌,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她开始了一场自我革新之路。

    今年5月,高新区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园区体制机制改革。

    改革后的高新区,仿佛是一条丝线,串起了产业发展局、经济合作局、项目服务局、企业服务局、投资金融局和大数据资源局六颗珍珠, 围绕产业研究分析、项目招引落地、建设推进、统筹服务各个阶段,建立了企业全生命周期、全流程链条式服务模式。

    承担整个园区开发任务的高科集团也完成了全面改革。总部内设机构由11个压减至8个,总部人数由168人控制在100人以内,可控成本费用、项目建设成本分别下降20%、27.4%,成为园区撬动产业发展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常言道:顺风顺水好行船。高新区(天元区)形成的“以企业为核心,构建最好的企业法人的发展生态”,让经济发展“鼓起风帆”。

    ●巧用“干部能力提升”解题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

    一千公里外的苏州工业园,近几年一直雄踞国家级高新区前四的位置,干部等“关键力量”的重要作用显露无疑。

    风云起乃期猛士,鼙鼓动而思良将。对于同样是“国字号”的株洲高新区来说,干部需要懂产业,需要敢于不断创新,引领风气之先。

    分三批次竞争上岗,536名干部,仅仅30个工作日,完成了高新区科级及以下52个岗位的选聘。

    这一组来自于今年高新区(天元区)的一场全员竞聘,这是与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同步进行的考试,将高新区内设机构及事业单位的正科级及以下岗位全部放开招考,以建立更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也收获了许多惊喜,改革后的高新区干部队伍进一步优化——“85后”干部占比为92%,全日制本科干部占比为93%,理工类、经管类专业背景干部占比达70%以上。

    奔赴经济发展一线“赛马练兵”,释放干事创业的活跃动力。

    以“夏季攻势”“秋季攻势”的招商季度攻势行动,成为岗位大练兵的生动实践。今年夏天,83位组成12支小分队,在东莞的各个街道、镇蹲点,一家连着一家企业推销;提前收好集企业信息,然后逐个“陌拜”,挨个“敲门”。9月上旬,招商“秋季攻势”响鼓出征,东进长三角,10个小分队已战斗在苏锡常沪。

    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难万险。

    “干部进小区”成为能力大提升的舞台。由415人组成95支机关干部进小区工作队,从今年3月开始,下沉该区各无物业管理小区、安置小区和城中村,深入开展小区治理工作,“身入”基层、“心到”基层,与群众直接打交道,坚决走出“舒适区”。

    担当作为、激情澎湃。高新区(天元区)焕然一新的干部队伍,成为支撑该区参与全国、全球竞争的重要力量。

    B

    产业之城

    踔厉奋发 高质量启航新征程

    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

    创新、提速、领跑,一直是株洲高新区(天元区)的主旋律。

    在培育制造名城的路上,一幅“主特产业正加速集聚,发展态势稳中向好”的高质量发展图景,正徐徐展开。

    ●新理念应对新挑战

    都说湖南工业看株洲,株洲工业看高新区。

    从工业重镇蝶变而出的株洲高新区,挺起产业之脊是发愤图强、奋楫争先的优势和底气所在。

    时间的年轮不断向前,在全国稳定经济大盘的背景下,新增项目渠道变窄、投资收紧,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等诸多挑战之下,高新区(天元区)的产业发展来到了“十字路口”。

    新形势下发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来到新的发展阶段,高新区(天元区)深知,她是靠产业起家的,也深知,要靠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基于这种清醒的认知,延伸产业链,从一个企业到一个产业,打造产业集群,迫在眉睫。

    摸清产业家底,成为转型的第一步。“当家”的产业不能丢。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两大主导产业,已显集群优势,要把产业链的长板拉长、优势做优;“新贵”的产业要加快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这两个特色产业的发展空间正逐渐释放,市场蓝海正等待开拓。

    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灵活联动,强壮着产业的筋骨。如今,高新区拥有109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国家级达37家,数量全市第一,全省领先。

    把高新区(天元区)特有的产业基础、创新基因,转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优势,才能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布局高地,才有未来。

    朝着“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十字方针发力,高新区(天元区)重塑优势,再起新势。

    为产业打开新的发展空间——立足产业链短板和弱项、上下游供应和配套、区域间的能级和耦合,打开项目招引关键一招,从完美收官的“夏季攻势”到正在发力的“秋季攻势”,从粤港澳大湾区到长三角地区,带来产业项目“满天星遍地花”。其中,“夏季攻势”引进项目41个、总投资65亿元。

    为产业破除发展障碍——园区更新,城市焕新。国开行湖南省分行授信40亿元,支持株洲高新区产业更新升级项目,针对新马工业园、汽车博览园、栗雨工业园及天台工业园的产能腾退搬迁、低效园区提质改造、新兴产业园区建设等,为园区打造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以及高端品牌,翻开新篇。

    为产业发力全链条服务——倒排工期,全力以赴,拧成一股绳,撸起袖子干!以“一项目、一专人、一方案”的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辅导、受理、协调、审批、发证“全链条”服务。今年上半年,省市重点项目开工27个、竣工12个,超额完成既定任务。宏工智能自动化装备项目实现5天签约、30天开工,并将在6个月内实现部分定制厂房交付投产。

    为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企业是产业的主体。在企业种子期、初创期,引入社会资本“活水”,壮大金融“池子”,更好满足项目孵化所需的“阳光雨露”。截至目前,政府主导基金总规模已达80.51亿元。

    一个个产业就像一台台发动机,驱动着该区产业“集”优成势、“群”力升级。

    ●新实践呈现新气象

    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

    12年前,深圳麦格米特布局内陆城市,在株洲建成了内陆第一个规模化生产基地。12年后,这家企业在株洲拥有2个生产基地,取得了95项专利授权,今年上半年,该企业产值同比增长64.6%。

    对广大企业来说,心无旁骛、长远打算,以恒心办恒业,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时代的馈赠,才能保持基业长青、成就更多“百年老店”。

    聚焦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涂装工艺的湖南兴天宏实业有限公司,仅用2年时间“入群”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随着第二条涂装生产线7月投产,企业产值年底有望突破8000万元。

    推动市场主体增量提质,激活经济运行的基础“细胞”。

    在高新区(天元区)企业发展没有天花板。“一企一方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计划,企业数量成群成林。今年前5月,8家头部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76.5亿元,同比增长9.6%,对该区工业规模增长贡献率达73.7%;新增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1家,新增国家级小巨人12家,新增量均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全力解决市场主体产能拓展、供应配套、市场开拓等方面难题,一批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涌现。今年来,该区市场主体新增市场主体1.6万户,总量突破6万户,其中四上企业达856家。

    质,稳步提升;量,合理增长,高新区(天元区)高质量发展的韧性越来越强。

    C

    创新之城:

    奋勇前行

    攀高追新不止步

    不靠海、不沿边,坐落中部地区的株洲高新区,不断以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持续打破一系列外国技术垄断,填补了一大批国内空白,把新科技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自主创新已经融入到高新区发展的每一寸肌理。

    ●搭好双创舞台

    株洲大道旁、万丰湖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如今,这里已蝶变为一片风光旖旎、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国际级孵化器——动力谷自主创新园,这里成为孵化创业梦想,成就美好未来,汇聚时代创造力所在。

    “1000多个日夜,330次的烧炉熔炉,我们最终攻克了国内芯片智造碳化硅材料这项‘卡脖子’技术。”湖南德智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柴攀说,2017年,德智新材入驻动力谷自主创新园,仅用5年时间就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人才梦想与城市理想,从来都是相互成就、交相辉映。

    当前,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已经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71家、孵化高新技术企业57家、孵化规上企业39家、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国家级2家),菲斯罗克、德智新材、嘉成科技这些企业从动力谷自主创新园走出。

    不论树的影子多长,根永远扎在这里。

    多年深耕自主知识产权的靶材技术,株洲火炬安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发展枝繁叶茂。2021,该企业跻身国家级“小巨人”,并依靠靶材技术,产能达120吨左右,产值同比增长75.46%。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是其不断在科研上发力——聘请了中国工程院干勇院士、谢建新院士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建立院士工作站,拥有从研发到全工序制造的立体型技术实力。

    奋勇前行,攀高追新不止步。创新因子在这里弥漫开去,正激荡出澎湃动能,转化为智慧智造的向上力量。

    ●盯紧关键技术

    R&D经费,是一个地区科研创新体量的直观指标。2021年,株洲高新区R&D强度达8.8%,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2件。

    为何在创新方面持续领先?我们或可从这组数据管中窥豹,一探株洲高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努力程度。

    2021湖南统计年鉴显示,R&D经费来源中,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位列前三,其中工业企业贡献率达74.7%。

    今年8月,天桥嘉成入围工信部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这个技术团队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30%的企业里,其研发的铜冶炼精矿仓自动配料无人抓斗天车等国内最多的无人天车应用场景示范项目,不仅填补国内空白,更是为钢铁行业带来更多活跃的创新要素,“搭载”着这一专利技术,供应华为、华菱湘钢等大型企业。

    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省级创新平台,保持6%以上的研发投入……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呈现的众多数字中,都展现企业关于“技术创新”的执着。

    “去年,我们以强大的研发推动公司新产品、新技术快速推出,主要来自新能源领域。”该企业总工程师刘祥环说,2021年,企业研发投入9850万元,占销售收入比6.03%,实现新增发明专利授权5件,比去年新增400%,获得实用新型等其他专利授权108件,其中80%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利。

    2021年,株洲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1%,创新实力正驶向光明璀璨的星辰大海。

    D

    新居之城:

    笃行不怠 为民绘就生活之美

    有一种幸福,是生活在天元。

    因为这座城市与这座城市的人,温暖的故事总在发生。

    在这里,志愿服务、教育、就业、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障工作举措频出,都是为了实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诺言。

    这里,每一天都是崭新的,这里,已经是群众心中的“诗和远方”。

    ●深入基层践行为民初心

    “新电梯装好了,上下楼挺方便。”“小花园可别荒废了,这次得好好利用起来”……傍晚,康华小区机关干部进小区服务队来到社区居民身边,坐在小板凳上,唠家常、听意见。

    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到居民群众中走一走、看一看。这是天元区“机关干部进小区”的寻常一幕。今年3月,该区由415人组成95支机关干部进小区工作队,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

    “群众的‘岁月静好’,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也是我们人生的意义”。截至5月,95支工作队累计走访19012人次,发放调查问卷8163份,一大批居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些工作队所进驻小区的广大热心居民、骨干力量,也融入了小区治理。他们与工作队各司其职,千头万绪的小区沉疴旧疾,一一化解,人心也逐渐聚拢:严重漏油的变压器修缮一新、居民用上了“安全电”“放心电”,废弃多年的油烟管道被顺利拆除,有人生日,大伙儿一起过;小区里有了露天电影,也有了更多欢笑声……

    小区里,实实在在的变化不断出现,温暖与爱,渗透进居民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

    ●志愿力量点亮城市温暖

    在天元,一抹蓝色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他们,是新区志愿者,也是天元这个有温度、有热情、有爱心的“志愿之城”的参与者。

    志愿服务区、健身休闲区、儿童游乐区、文化交流区、红色讲堂与观影区……文家冲社区新时代社会实践站通过整合架空层空间资源,打造了“六角三区一讲堂”服务点,得到了居民的广泛好评。

    在三门镇南江村,村民合力组建一支50人的“江南大姐”志愿队。她们助人为乐、敬老慈幼,帮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做饭;邻里间闹矛盾,第一时间赶到;谁家老人病了、孩子没人照顾,她们更是无私帮助。73岁的村民吴世明说:“连我的生日都记得,像女儿一样贴心。”

    文明街长、三点半课堂”志愿服务、“一路有‘礼’文明劝导”、餐桌有“礼”……一批品牌服务项目,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志愿服务如何从“一时热、一阵风”,走向常态长效?天元区“人人贡,人人享”全新的理念植入志愿服务的每一层肌理。

    “贡享联盟”调动了全社会的资源,志愿者用积分兑换多种服务,激励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志愿服务。

    志愿者的力量被广泛动员起来,文明之风吹劲天元。

    ●民生答卷写满幸福之城

    心怀“国之大者”,着眼“为民小事”。

    回忆起从老家来到天元区安家落户的十余年时光,天元区庐山路经营户老陈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儿子的成长成才——今年高考,儿子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在这里,教育资源好,学习氛围好,成长氛围好”。

    一座座新学校拔地而起,一个个旧校园面貌一新。全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天元,正用心点亮每一个学生的未来。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养老服务中心、体育场馆、城市公园绿地,天元正以细微之处回应民生关切,倾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在天元区韶溪社区“长者餐厅”,78岁的宋建成老人笑得满怀:“这里有饭吃,有天儿聊,只管高高兴兴地过来,幸福指数非常高!”

    “社区医院三五分钟就到了,还能连接大医院的专家医生,感觉生活品质一下就提高了很多。”在天元区小湖塘社区嵩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疗服务让居民纷纷点赞。

    21岁的舒淇,是株洲人,今年7月从湖南科技大学毕业了。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她,很快在天元区“民营企业招聘月”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专场招聘会上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

    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如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激励天元区蓬勃向前,绘就更加温暖祥和的画卷。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