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文学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郭亮

    9月15日,由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湖南省作家协会、株洲市委宣传部、湖南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万宁长篇小说《城堡之外》创作研讨会”在京举行,包括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在内的十数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研讨,并就《城堡之外》的作品风貌、文学意义以及由此彰显的文艺方向等进行了主题发言。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长篇小说《城堡之外》以血脉亲情作为故事原点,将时代巨变放置在小人物的日常细节中再现,记录了几代人跨越百年的信仰追寻,呈现出乡土情怀和家国情怀在当代的悠远回响,延续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谱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文学力作,正如株洲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小忠在研讨会现场致辞所言:“《城堡之外》通过人物写出了辉煌的发展历史,是株洲从新中国新建重点工业城市到加速崛起的制造名城的梳理,既有文学价值,也有现实意义。”

    本报记者辑录整理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部分发言实录,多方位呈现这部“既有文学价值,也有现实意义”,且与株洲紧密相关的长篇小说的不同风貌。

    一个静水深流似的写作者

    万宁30年来一直没放弃写作,她以自身经验和所见所感,在中国社会急剧发展和社会变化当中掂量着,思考着。她是一个静水深流的、有力量的、沉着的,能够对自己的生活,进而对我们的时代和社会作出自己的想象和书写的作家。中国乡村现实的巨大变化,要求我们作家对于整个乡村的认知结构也要作出重大的变化和调整,需要我们一代代作家,去寻塑和建构出新的认知方向和想象方向。这部《城堡之外》,在这个意义上具有重要的开拓性,对我们在新时代的巨变中,探索如何去讲述,去形成一个讲故事的角度和方法,取得了值得珍视的进展。

    李敬泽(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作品延续着世代相传的精神谱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重视家庭建设,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城堡之外》通过细微的频繁、琐碎、细节讲述了历史大潮当中的百年冲击下,血脉亲情反复遭遇断裂和重建的故事,在这当中个体的命运早与家运、国运联系在一起,见证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万宁是血脉亲清的追溯者,也是家国情怀的守护者,她的作品延续着世代相传的精神谱系。

    除此之外,万宁将地缘美学密码放在一个长时段的历史当中加系呈现,生动展现了湖湘地区几代人的命运沉浮与精神品格。小说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民俗、民间传说、价值信仰和处世哲学。

    陈新文(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芙蓉》杂志社社长)

    巧妙的构建与创作功底

    《城堡之外》立足中国现实,根植中国土地,突出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辉煌成就的主题,有大量的乡村文化和乡村振兴的关切与思考,落笔在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上,有建设者奋斗后的辉煌与迷惘,更有现实的理念与悲情。作品巧妙地将几代人跨越的家国情怀,融入日常的事件之中,将历史的传奇、家庭的密切,各种宏大叙事元素交织在一起,显示了巧妙的构建与创作功底。

    胡平(文学评论家、作家,中国作协创研部原主任)

    值得一读再读的作品

    这是万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一往往意味着新颖,或者说新锐的东西在里面,在艺术呈现上也许会有些许不足,这部作品表现得尤其明显。我看的时候就觉得,作品想写的东西很多,写了很多小家庭,写了很多地方,好像各有各的线索,各有各的板块,彼此间的勾连和整体性也好像不够,阅读起来有种很复杂的感觉,觉得像是一盘散沙、一团乱麻,但是看完之后你再想,又像一壶老酒、一杯浓茶,值得反复回味,这种感觉很奇妙。

    在我看来,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很多,有些东西她想透了,有些没想透,有些东西想清楚了,有些却没想清楚,一股脑地搁进来,恰恰造成了作品的丰富性。这部作品看一遍是不行的,我觉得需要慢慢品。

    白烨(作家、文学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作品最终讲的还是女性的命运

    这个作品最终还是讲女性的命运,这些女性在不同时代所遭遇到的命运。对于女性来说,她最终的归宿,不管怎么独立,不管多强,最后的归宿总归是家庭,在家庭方面各有辛酸,各有想得到的和没有得到的幻灭的东西。题目《城堡之外》,“城堡”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女性筑起的一个比较安全的、防止外部侵入的生理空间或者心理空间。但它又强调“城堡之外”,那么这个“外”到底意味着什么?实际上这个城堡也时常遭到入侵,理想的破灭,家庭的破碎,不同时代的女性都面临着不同的冲击。一方面要出去,一方面又要戒备,不同时代都遇到了不同的问题。

    另外,这部作品里还可以看到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书里能看到我们的老祖宗留下的历史文化对我们当今生活的影响,对于不同时代的人,他的心理成长和精神成长,有着不同的影响,这也给这部小说赋予了一种探索性,尽管不一定被所有人接受,但作者通过小说给我们提供的意蕴、追求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梁鸿鹰(作家、诗人,《文艺报》总编辑)

    清晰的结构呈现复杂的内容

    这部作品突出的中心内容是,不同时代背景下,对于人生意义的探寻。万宁写出了不同时代下不同个体的命运,把时代变迁和人物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通过个体、家庭、家族的命运写出了国家几十年的变迁,是非常有意义的。

    尤为重要的是,书中写了好几个家族近百年的浮沉起伏,却复杂而不混乱,通过郁澍、蓝青林两个年轻人的生活串联起来,多线条呈现,结构非常清晰,也是这部作品最突出的特点,这么短的篇幅表达这么多的内容,结构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第一部长篇,就能够以这样一种结构,把这样的复杂关系写得这么清晰,这是非常难得的。

    小说中有大量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总体来讲语言比较沉静沉稳,但从写作技巧而言,叙事张力稍有欠缺,存在一些介绍性的文字,这种叙事方式,稍微影响了故事的张力。

    何弘(作家、评论家,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

    点赞作品的语言美与诗意美

    万宁的《城堡之外》给我们呈现了什么?

    第一是呈现了婚姻家庭的世俗生活、人间烟火。第一个页码翻开,就是湘西的古罗村,那种柴米油盐、人间烟火,一下就呈现出来了。

    第二是呈现了人类命运与时代社会所交织的风雨、风云、风光、风景。人的命运永远被时代和社会裹胁和左右,同时也被这种裹胁推动着改变历史。尤其是工业重镇枫城的命运缩写,浸透了现实的凛冽与悲情。

    第三则是呈现了人性的温暖,比如麦含芳与外孙女的隔代亲情,虽是祖孙又情同母女,又好似姐妹,我是第一次看见,很难得。

    最后,我想点赞这部作品的语言美和诗意美,书中神出鬼没的想象和比喻层出不穷,在语言上完全是脱胎换骨的一种美感。短篇小说或短篇散文中做到通体诗性并不难,但当代长篇小说能从头到尾贯穿语言美的作品并不多见,《城堡之外》的语言细腻浪漫,为小说不同人物之间的生动组合增色不少。

    彭学明(作家、文学批评家,中国作协创作联络部主任)

    对现代家庭的思考

    《城堡之外》构思精巧,暗藏着深厚寓意,是一部需要读者去破解的小说佳作。万宁在小说中豪气十足地启动了多条叙述线,有家族叙事、革命叙事、乡土叙事,每一条叙述线都各自意味着一种叙事模式,而且每一条都指向宏大叙事,最终又没有让这些叙事任意扩展,而将其归于一个中心。就像湖南的地理一样,湖南的大地上流着四条江河,最后都归入到洞庭湖中,我觉得这部小说也有一个洞庭湖,在我看来,就是“家庭”。

    小说的重点是对家庭的书写,以及对现代家庭的思考,万宁通过一家三代,呈现了不同的家庭状态,揭示了中国在进入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家庭观念一直处于被扭曲的真相。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在反对封建文化传统的大潮流下,文学基本上是将家庭作为批判对象来处理的。因为封建的家庭与传统礼教约束人的个性、扼杀人的个性和自由,这种新文化运动的进程现在来看完全是合理的。但今天我们进入到现代社会,家庭越来越具有现代性的特征,客观认识家庭的价值和意义,就特别需要文学创作来关注社会热点,万宁的《城堡之外》正是从这样一个社会热点出发,所以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城堡之外》就是通过不同时代的不同家庭,反思了家庭在缺乏亲情的情景下,所造成的深远的后遗症,同时也是通过年轻人组成的新家庭,表达了她对家庭和婚姻的尚不是很清晰却又很坚定的美好想象。

    贺绍俊(文学评论家、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文本上的独创性

    《城堡之外》内容丰富,人物众多,底蕴深厚,线索交叉复杂,让人感受非常多。

    第一,这是一个家族叙事。通过一个小家庭的小两口,郁澍和蓝青林为人物起点,辐射到他们各自的家族,并以此为主线来叙述故事,反映这个过程当中的社会变革,家庭变故,从不同的侧面写出中国现当代一部分的历史。

    第二,这也是一个文化叙事,尤其是一种地域文化和乡土文化,包括村落文化的叙事。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很多乡土的东西都没落了,万宁在书中努力地拾起了这些,比如说七月半大家迎接祖先的灵魂回来,写得非常的诗情画意,语言极美,这是一种对乡土文化的重建,尤其难得。

    第三,这也是一个根性的叙述。是有根的写作,而不是浮在表面上的写作。书中的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来处,也通过巧妙的情节设计,安排好每个人的归处,这种强烈的命运感,在文本上非常有特点,也有难得的价值和意义。

    程绍武(作家,《中国作家》主编)

    独特南方气质的女性书写

    《城堡之外》是一部有深切现实关怀和独特南方气质的女性书写,小说塑造出郁寒雨、蓝青林、沐上川、麦含芳等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每一个“她”都不同。女性气质、网络时代、南方风物、湖湘方言、畲族风俗、古村落文化、现代乡村文旅等独具审美特性的地方性叙事在作家笔下尽显,使故事散发出一种蓬勃魔幻与敏锐自省、女性悲情与万物欢欣相融的诗化风格,展示出作者深入历史与时代的文学自觉,以及不俗的对生活的还原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张燕玲(作家、文学评论家,《南方文坛》主编)

    有女性的思考,也有湖南气质

    《城堡之外》有非常强大的女性视角,也有深入的女性思考,万宁对世界万物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女性和社会,女性和家庭的思考,等等,都融入到这个作品里。

    好的女性文学应该有克制力,以往的女性文学会控诉男人有多差,整个时代如何抛弃我们,或者如何压迫,是有一个二元对立的思维。但这个作品我非常欣赏的是它远离了受害者思维,就是在一个女性的不幸的过程里边,不一定是对方,也可能是你自己,当这样去远离受害者思维的时候,就是这个独立的现代的女性形象或者女性思考者的形象在作品里出现,这是让我特别欣赏的一点。

    当然,之前也有老师提到,万宁想写的东西太多了,技术上还有些驾驭不了,有些细节需要砍掉。

    整体而言,我觉得这是一部让人非常有切肤感的作品,有女性的思考,也有湖南气质,在那里边我更了解了湖南的生活。

    张莉(文学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一部难得的女性之书

    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而言,《城堡之外》是散点一位的多重视角结构,既是对传统小说结构技法的传承和学习,也包含了作者自己的创新,读的时候并不觉得散乱,反而有一种一步步闯关,既有悬疑,但又有悬疑解开后的酣畅淋漓的快感。

    其次,正如燕玲老师和张莉老师所说,《城堡之外》是一部女性之书,是发出女性强大力量声音的女性的书写。然而这种女性声音,并不是张牙舞爪的,而是以中国传统的含蓄、隐忍但又强大、绵长的力量来呈现。这既是万宁在作品里塑造的女性形象的美的精神特征,也暗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总之,这是一部非常难得的,既是现实主义,但又充满诗意和理想主义的女性之书。

    张战(作家、诗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

    难得的文本创作形式

    《城堡之外》是一个很特别的作品,有一个现实的外壳,即三省交界处的一个湘西古村落,通过一对年轻情侣的现实生活串联起几个家族的大历史,使小说有了容量、文学性和情感的浓度。

    万宁作为女性作家,在这部作品里发挥了她擅长写情感的优长,通过三代人的情感,去呈现中国女性对婚姻、家庭、爱情、个人幸福的追求,使得小说在乡村建设的内容之内,容纳了几代人对于情感家庭、个人命运的探索,特别有意思。

    就小说的叙事而言,也是非常绵密的、平缓的、外柔内刚的叙事,语言优雅而恬静,在不断变换的叙述角度中,把家族的历史和个人的命运,繁而不乱地交代出来,是非常难得的文本创作形式。

    饶翔(评论家,《光明日报》文化周末副主编)

    有新意的小说

    小说写三代人,众多人物以女性为主,形象都称得上是枝繁叶茂,生命的来处、困扰、家庭、内心轨迹,呈现得非常清晰,甚至我们能够看到人物生命枝叶上的水珠,也能看到根脉上沾的泥土。

    前面大家分析城堡这个意象,我却更看中小说结尾里发现了城堡的暗道——年轻人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暗道,去克服困扰他们祖辈和他们自己的生活和婚姻的困惑,背后血亲的融合,是一种特别巧妙的设计。

    以前我们谈到家庭就是爱情的对立面,在两个年轻人身上我们看到爱情的关系和家族的血亲的关系,是如何互相支撑的,这是我觉得这个小说非常有新意的地方。

    徐晨亮(评论家,《当代》杂志执行主编)

    一部可以读的小说

    小说分两类,一类是可以评的,一类是可以读的。可以评的是指作家有非常好的想法,把故事表达出来,我们可以从这类小说里读出作家对生活的观念和看法,读出我们想表达的内容;可以读的小说是指小说家有非常好的故事,故事写出来后可能没有具体想表达的看法,但故事本身可以生长,可以长出血脉和影子,故事本身就在向读者讲述内容和意义。

    在我看来,《城堡之外》正是这类可以读的小说,当郁澍和蓝青林在古罗村相遇,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疗愈。遇到这本书是种幸运,让我们从当下的生活中抽身暂离,达到了心灵的某种宁静。感谢万宁老师,也祝贺万宁老师。

    岳雯(评论家,中国作协创研部理论处处长)

    婚姻样本的剖析

    我是把《城堡之外》当做一个婚姻的样本的剖析来读的。三代人,四个家庭,不管时代如何变化,风云多么激荡,婚姻的样态以及夫妻相处的模式,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

    在这些婚姻当中,作者写出了女性之美,同时也写出了对男性的一些批判,但最终,还是留下了希望,让郁澍和蓝青林能够在古罗村这样一个世外桃源的地方,继续爱的坚守,也让读者在最后不至于很绝望。

    陈涛(作家,中国作家网主编)

    一代比一代更懂得爱

    万宁老师通过《城堡之外》告诉我们,随着中国人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我们的男人和女人也一代比一代更会爱,更具备爱的能力,更懂得爱,更珍视爱,并且我们质询父母辈为什么婚姻中出现那么多问题,小说中明朗乐观的情绪,在于她相信一代比一代更懂得爱,更珍视我们这种现实安好的状态。

    所以我希望万宁老师以后要继续创作,以她创作的能力,还有作为新闻工作者对生活经验的把握,也使她有着更多的可能性。当然,我也希望她在驾驭复杂的叙事结构时,能够在技术上更精进一些。

    李蔚超(评论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执行主编)

    传统人文关系的缅怀与重新发现

    “城堡”喻指着曾经的传统人伦关系,是乡土中国和农耕社会美好的一面,也是当下正在凋敝的一面。作者万宁试图借助对“城堡”的重新发现来赋予传统的人伦关系,对其重新挖掘并赋予辉煌。此外,小说中对民俗传统的表现,比如对唱山歌等习俗的演绎,也可理解为是对传统人文关系的一种缅怀与重新发现。

    宋嵩(评论家,《长篇小说选刊》副主编)

    对生命的执着的信念

    《城堡之外》有几个鲜明的维度或者说几个重要的坐标。一个是传统与现代,这里面有一些传统文化的东西,精神血脉的东西,同时也有很多现代的精神的注入;第二个坐标,历史与现实,也就是写这样两个大的家族,两个大的家族的三代人的历史沿革命运,既是一个家族几十年的历史,也是折射了一个时代的历史的变迁,是历史和现实交汇的一个坐标点。

    万宁笔下的女性,确实让人看到的都是希望和美好,每个女性身上都带着伤痕,但每个人都能够和自己和解,接纳自己。这些女性也让我们看到古莲开花式的生命的生生不息,也能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执着的信念。

    我个人觉得这部书可读性非常高,当然万宁也可能确实想多挖几个坑,多填几个坑,让故事更密集一点,坑挖得多了一些,填坑应接不暇,算是个小遗憾吧。

    李朝全(作家、评论家,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

    (本版内容系专家发言录音整理,有删节,未经专家本人审阅)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