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渌”闯创干 新城正“青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邹怡敏 通讯员/刘晓欢 刘艺锋

    前言

    时序更替,万物维新。翻开历史长卷,渌口区从不缺少担当的勇气、改革的魄力、创新的智慧和蓬勃的激情,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上下高举旗帜、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在转型中升级、在挑战中奋进、在发展中蝶变,产业集群成效愈显,乡村振兴走深走实,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十年磨一剑,十年一弹指。回望来路,每一次突破、每一个进步、每一项成就,都是这方热土凝心聚力谋发展的生动注脚;展望未来,这座新城正以青春之名舒展身姿,于时代的浪潮中蓄积强大动能,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谱写动人的渌口篇章!

    A

    锚定“高分子” 迈向“高精尖”

    9月8日,位于南洲工业园的株洲时代工塑生产车间一片繁忙,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颗颗具有耐高温、高韧性、免喷涂等特性的彩色塑料粒子从机器中奔涌而出,将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汽车、军工等领域。

    该基地一期于2020年4月投产,具备年产5万吨改性工程塑料的生产能力。该公司专注于高性能工程塑料及复合材料和制品生产,自主研发生产的涡轮产品占据国产品牌约七成的市场份额,是青藏铁路扣件材料标准制定者和独家供应商。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渌口区的目光从不囿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融入省市、全国乃至全球发展格局。该区牢牢锁定高分子新材料领域,通过承接市区龙头企业的孵化裂变、升级转型等项目,同时招大引强,与市区主导产业补链发展、协同发展、融合发展。

    一个产业的破局和崛起,一定离不开对龙头项目、骨干企业的培育和扶持。该区瞄准产业技术创新的薄弱环节,积极引导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大力实施“卡脖子”技术攻关,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坚持优惠政策为产业倾斜、资源要素为产业集聚,出台了人才聚集8条措施,引进了张步峰等一批高分子新材料产业领域的领军型人才和高端技术人才,提升了企业的研发实力。

    积极拓展“朋友圈”。去年12月,2021株洲(渌口)高分子新材料产业技术论坛暨产业发展推进会召开,活动汇聚了高分子新材料领域的院士、学术权威、行业泰斗,大家共同探讨前沿技术、分享学术成果、深化合作交流,为推动渌口区高分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今年1月,由株洲时代华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高性能间位芳纶蜂窝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一级行业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该项目突破了水力式流浆箱成形技术和高温辊压的“卡脖子”技术,解决了行业公认的技术难题,并在航空航天和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应用,实现了国产化替代。

    在2022年湖南省中小工业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决赛中,株洲现代高分子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渌口)胜出,被认定为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集群质量进一步提升。

    数年深耕,目前,渌口区高分子新材料产业链链上企业已达32家,芳纶、PI膜(其中石墨烯导热膜全球领跑)成为两大国家级战略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功能涂料、新能源复合材料、绝缘材料及附属制品成四大支柱产品,高分子材料产业的技术实力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今年7月,50亿元规模的湖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和10亿元规模的株洲财信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金,均落户渌口区,将有效助力该区打造国内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分子新材料专业园区。

    B

    厚植新优势

    项目建得快

    今年来,渌口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个,三类500强项目2个;新增申报市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98个,总投资744亿元;华新绿色环保产业园、雪宝二期等17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高端PI膜、环保复合材料等7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上半年全区工业投资增长119.8%,居全市首位。

    丰硕成果的背后,是渌口区始终树牢项目为王的理念,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厚植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形成了项目建设“多点开花”的良好格局。

    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该区通过“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湘商大会等活动拓展招商渠道,借力异地商会、行业商会、基层商会等以商招商、以商会友。同时,针对本土企业需求,“走出去”捕捉商机、推进合作,区委书记李晓彤,区委副书记、区长赖晓智变身“推荐官”,向在外发展的渌口籍企业家和相关行业代表伸出橄榄枝。

    “挂图作战”全速推进项目建设。针对重大项目,该区成立以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指挥长、相关区领导任副指挥长、职能部门为成员的项目协调指挥部,下设“一办七组”,构建起上下联动、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坚持日调度、周小结,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项目流程通畅、时序合理、责任明确、推进有力。同时,突出要素保障,通过出租等方式处置闲置标准厂房,大力推广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全力保证发展用地,大唐华银项目仅用时2个月就完成了土地征拆、调规、报批。

    位于南洲产业园的湖南华旦新材料项目,是在钽铌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项目竣工投产后,预计可年产钽电容器外壳1000万套、喷丝头(板)300万只,将解决新材料与零件长期受国外“卡脖子”的问题。今年,该区以“市场主体培育年”活动为契机,采取社会投资园区工业项目“拿标准地即开工”等措施,以现场帮办、全程代办、部门快办和联合督办等方式,快速、高效地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3月,湖南华旦新材料有限公司仅用4个工作日,就拿到了该项目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和施工许可证,预计明年5月投产。

    营商环境是项目建设的“生命线”。今年,该区政务服务中心搬迁至南洲新区,实现“100%园区事在园区办”;全面推行“一窗通办”、工程项目“并联审批”和企业VIP“首席”服务,实行“拿地即开工”“竣工即交证”,736个事项实现无差别综合受理,“极简办事”模式加快构建。开展百名干部联百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一企一策”解决园区企业物流、融资、用工等方面的问题,并充分利用“早餐会”,加强与企业家的交流,发现问题现场交办相关部门负责解决。严格落实国务院稳经济大盘的相关惠企政策,引导企业利用留抵退税加大投资、扩大生产,今年来新增裂变项目6个。

    没有项目的领先,就没有发展的争先。渌口区始终秉持着解决企业发展的普遍性、代表性、系统性难题,使得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渌口的鲜明标签。如今,一个个重大项目,如同一根根坚实的桩基,支撑起渌口区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明天。

    C

    整合好资源

    乡村“高富美”

    这个夏天,龙门镇花冲露营基地火了,借着湖南卫视《花儿与少年》栏目来此拍摄的东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个藏在大山深处,能赏银河星空、翻涌云海、霞光万丈的宝藏地。

    沉淀数载,等待的就是一个一飞冲天的契机。近年来,花冲村在区、镇两级的支持和引导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滑翔伞基地和露营基地先后建成,同时,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家庭客栈,打造四季水果、香菇、花卉等种植基地,过去的贫困村成了人气高涨的旅游景区。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党中央描绘的乡村振兴宏伟蓝图。渌口区立足自然禀赋,深度挖掘潜力,积极链接平台,整合相关资源,促成“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转变。

    深化文旅融合是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过去,渌口区一直缺乏有品位、有特点的高端民宿。今年8月,湖南著名民宿品牌五号山谷进驻千年古镇朱亭,该项目采用特许经营开发模式,将对古镇范围内的老旧民居等进行租赁、改造、设计、修缮等,以打造高端古镇客栈为主要业态,包括书吧、茶吧、咖啡馆、小博物馆、餐厅、手工作坊等,以古镇周边休闲旅游为辅助业态,预计一期2023年春季建成开业。好事成双。总投资约3亿元的“经世·文创部落”项目也花落渌口,第一期将建设故宫紫禁书院湖南分院、体验农业及配套服务体系。

    干净整洁、各具特色的乡村是吸引游人前来的基础因素。近年来,渌口区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果田、龙潭、三旺等乡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浦湾村等获评省级特色精品村。

    振兴乡村,关键在产业。渌口区在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的同时,想方设法激活农村土地资源资产,发展特色农业,把土地增值收益这块“蛋糕”做大,让农民“得利”。

    “株洲王十万黄辣椒”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株洲市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目前,全区共种植“株洲王十万黄辣椒”5600余亩,预计全年产量可达5000吨,全产业链产值达3亿元。一批辣椒酱、剁辣椒、浸辣椒产品涌现,“珉豪”“李庆兰”“利人健”等品牌为本土市场所熟知。

    渌口区是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的48个重点县(市区)和24个核心县(市区)之一,现有油茶林面积38万亩。今年,该区依托油茶产业协会,把“南洲忆”作为全区茶油公共品牌来打造。目前,“南洲忆”文化体验展示中心已经开建,未来还将启动仓储中心和茶油精加工生产线等项目建设,推动茶油年销售能力突破100万公斤。

    振兴乡村,人才不可或缺。该区搭建平台“引才”,柏连阳院士创新团队渌口区工作室落户果田村,为全市首个,工作室将重点围绕镉低积累水稻示范推广、稻田土壤环境提质、水稻绿色高效丰产栽培技术体系等关键环节,与渌口区开展为期3年的合作;由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工业大学联合培育的“龙牙红”百合扎根古岳峰镇三旺村,湖南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也落户该村。通过招才引智,更多高端专家资源来到渌口,为破解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中的瓶颈带来更多可能,也为培养、聚集本土高素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提供支持。

    D

    思发展之需

    炼过硬本领

    8月31日,株洲市二中附属第三(南洲)小学多媒体会议室坐满了人,经济学博士、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干部教育培训常任教授华斌,结合个人工作实践,围绕数字经济与数字产业进行授课,介绍最前沿的科技动态。

    今年来,像这样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的讲座,在渌口区已开展10期。该区结合“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开设“青春渌口大讲堂”,邀请各行各业的“大咖”进行讲座,其中既有对“乡村振兴”“资本市场”“战略管理”等方面运筹帷幄的经济能手,又有对“家庭教育”“健康养生”“心理疏导”等方面得心应手的生活达人;既有来自知名高等学府的教授学者,又有来自股权交易所、银行、医院的行家里手。

    人是城市中最活跃的因素,城市发展的核心在人,尤其是领导干部,是地方发展的引领者、推动者,一个地方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差距往往体现在建设发展差距上。近年来,渌口区把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通过走出去、借外脑、上挂下派等多种方式,推进干部思想观念大破冰、能力素质大提升,为建设“青春渌口、创业新城”培育更多“生力军”。

    走出去方知天地宽。该区举办乡村振兴、园区发展等专题培训班,组织年轻干部去到浙江、四川2省3市7县18个点,学习创新的做法、敢干的精神,积极探寻“标杆”地区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深层逻辑;引导年轻干部自愿报名、自由组队、自己对接园区和跟班学习单位,在深入探访和考察株洲、长沙、湘潭、永州等地园区的历程中,树立先进理念,为区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强化实践磨炼,让干部经风雨、长才干。该区要求每位干部结合岗位所需和个人能力急需制定《干部成长手册》,合理设定年度成长目标和每月个人学习计划,并将计划完成情况作为平时考核、年底评优重要依据;开展“传帮带”活动,采取上带下、老带新的模式,制定个性化培养措施。同时,开展“六个一批”大练兵活动,坚持把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乡村振兴等领域作为提升干部专业化能力的“练兵场”,让干部到情况最复杂、矛盾最突出的岗位上摔打锻炼,促使干部在“接地气”中吸取养分、砥砺品质,培养懂政策、懂业务、懂产业、懂园区、懂管理,会招商引资、会项目建设、会政务服务、会应急处突、会群众工作的“五懂五会”干部。

    该区还启动各行业“每月一星”评选,树立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标杆,对在急难险重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干部,在年底评优、职级晋升、选拔重用中优先考虑,让有为的干部有位,让有位的干部更有为。

    E

    民生应“民声”

    “优资”给人民

    渌口大道与南阳路交汇处,株洲市二中附三(南洲)小学崭新气派,这个总投资约3.2亿元的学校,可提供1890个学位,是继青龙湾中学、青龙湾小学之后,渌口区与市二中集团合作办学的又一典范。8月30日,学校迎来483名新生,“环境非常好,老师和蔼可亲,孩子在这里上学我很放心。”家长杨潺潺满心欢喜。

    教育是民生之基,牵动着千家万户。过去,渌口教育是块响当当的牌子,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到渌口读书,但随着周边地区名校异军突起,渌口教育的地位、形象日趋弱化,重拾辉煌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2021年,渌口区提出大力实施“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要让来区发展的投资客商、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的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要让农村居民不因孩子就学问题而外出就业、举家迁移,遏制农村“空心化”的不良势头。该区深化办学模式改革,引进市二中等优质学校领办学校和幼儿园,引导渌口镇中学、育红小学等牵头组团发展。同时,创新推出“第一校长”制度,25名区领导分别兼任32所学校的“第一书记”“第一校长”,带头更新教育观念,为教育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近年来,渌口区始终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每年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投向民生,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倾力解决、全力完善,让民生实绩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完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体系,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全区无一例返贫;

    ——始终把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严格落实“外防输入”疫情防控策略,2020年来持续保持零感染良好局面;

    ——与株洲市中心医院建设紧密型医联体,渌口群众在区人民医院就可以挂三甲医院的专家号;

    ——通过“网格化管理+联点共建+群众自治”,文明城市创建实现常态长效,老旧小区逐步“逆生长”,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全区主要地表水体水质达到Ⅱ类,空气质量改善率持续位居全市第一;

    ——伏波大道提质改造项目竣工通车,醴娄高速渌口段稳步推进,漉浦路、黄金东路、黎绍路等一批城市“断头路”通车或即将建成,融城交通路网日趋完善;

    ……

    一个个务实举措,一串串亮眼数据,渌口区对民生与“民声”的追求,不仅体现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也洋溢在每位市民幸福的笑脸上。

    过往为序,未来可期;行程万里,初心如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渌口区上下必将勠力同心、奋楫笃行,拥抱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干出新作为!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