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撂荒地,株洲故事多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枫溪街道道田村80余亩的土地条块规划细致。 受访单位供图

    整治后的白关镇白关村矿石堆料生态修复点。 受访单位供图

    曾经的矿石堆料地,如今得到了生态修复。 记者/张威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威

    丰收,离不开辛勤的耕耘,更离不开对耕地的守护。近日,走进枫溪街道曲尺村,机耕道整齐成方,田地里果蔬挂枝,“这都是‘救’回来的地。”村民邓开雄感叹道,若在半年前,他哪想得到一片砂石土上也能种绿。

    今年3月,《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施行不久,湖南省委第一巡视组便来到我市芦淞区,查看白关镇、枫溪街道、董家塅街道等几个耕地保护图斑交办点情况,以巡视整改赋能推进复耕复绿、乡村振兴。

    时隔半年,各点整改变化如何?当地村民在耕地保护中有哪些发自肺腑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听“守护者”们聊聊耕保那些事儿。

    A

    让群众增收

    不浪费每一寸土地

    来到白关镇白关村矿石堆料生态修复点,土地平整,金色遍地,如今已是一派新面貌。

    “这块地5年前承包给村民作为矿渣堆料用,当年弄得污水横流,矿渣裸露,后经职能部门勒令整改,自然恢复成草地。”村党委书记邓晓介绍,白关村人均耕地较少,附近村民曾要求将地该块进行改造复耕,种植作物。

    这块土地既平整,离村民菜地也较近,相关部门在听取村民意愿后,进一步提高整改标准,决定把这里恢复成耕地。说干就干,接下来数月,伴随轰隆隆的机器声,废弃多年的堆料场地一铲铲挖平,回土、平整、挖沟……

    废弃抛荒近5年,那个杂草丛生的堆料地,已被整理恢复成良田。“梦想成真。我们组耕地面积本来就少,这一下增加了10余亩耕地面积,还整治了环境卫生,我们干起活来也更有劲儿。”村名郭建军高兴地说道,矿渣堆抛荒复垦一完成,当地村民便积极开始备耕。

    “虽然现在我们吃上了饱饭,可更应该有危机感,种好田,莫荒地。”郭建军说,地多了,收入自然就高了。在村委会引导下,他们选择了种植辣椒、茄子等应季蔬菜品种。如今,在全村农民积极参与下,这块“梦想成真田”再次焕发出了生机。

    “让群众增收,不浪费我们每一寸土地。”邓晓表示,下一步他们还将争取项目,进行土地整理,完善配套沟路渠等配套设施。

    B

    因地制宜

    砂土也能长出蔬菜

    “砂土这么重,这块地种农作物能成活吗?”今年3月,巡视组在枫溪街道曲尺村地块复耕整改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如何把荒地变废为宝,是村支书邓春秋首要考虑的问题。“当时看到这片砂石堆砌的土地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便下定决心要把它变回绿色。”他说。

    此后,邓春秋积极走访村内的种植大户、多次动员村民,终于让这片土地“改头换面”。半年后,来到该地块时,只见地块土方平整、围篱搭建,绿植摇曳。村民们正在对种上的辣椒、茄子、南瓜、大豆等农作物,松土修枝。农作物叶片肥绿,长势喜人。

    “这是我们针对砂场地块土质环境,选种适合沙土环境生长的蔬菜,确保和提高种植物出苗率、存活率。”邓春秋介绍,虽然土地复耕了,但后期还要提高肥力,如果遇到虫咬、枯萎的农作物还要及时补上。

    谈话间,村民邓开雄拎着锄头路过,乐呵呵地说道:“虽然土地条件不好,但是大家一起想办法还是让地里长出了东西。”说完指着自己那块辣椒地“炫耀”着今年增收的成绩。

    邓春秋在田间地头里进行着日常的巡田工作,不时与路过的村民交流。作为村支书,他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农田“大管家”。挖塘养鱼、建房、盖棚等违法占用耕地要管,村里土地丢荒撂荒要管,土地污染更要管,村级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着一线“瞭望哨”的作用。

    据介绍,前不久村里刚组织召开村组会议,事关细化土地分块到户,此外还给予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真正让这片土地的耕种建立长效机制,让老百姓受益。

    C

    土地整治

    给蔬菜基地赋能

    走进枫溪街道道田村,一排红色“南方庭院蔬菜基地”环绕四周,中间一条5米多宽的碎石路可开车直通上下基地。站在这个蔬菜基地中间,可以看到基地四周的沟路渠都修砌得十分规整,从高处可以看到这片80余亩的土地条块规划得很细致。

    太阳下,十几个农民埋头劳作,正把上季收完蔬菜的地,重新翻晒施肥,一辆小拖车正将一袋袋有机肥卸下来,一排排辣椒茄子挂满枝头,各类瓜果的藤蔓爬满木架……“要是赶上夏天来,这里更加漂亮。”在一旁介绍的袁泉,就是这个南方庭院蔬菜基地的投资人。

    道田村这块地,本是抛荒多年的低洼地,每到雨水季节,地里的水齐腰深不说,而且经常倒灌村里,导致污水横流,无法耕种。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宣传耕地保护,一开始,袁泉也不懂什么是耕地保护、土地整治,但农家出身的他只有一个念头“田里要种粮食”。在得知道田村要对这块土地复垦复耕时,他决定试一把。

    袁泉把自己的想法带到了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立马上行动起来。针对这个整改项目,他们充分调研并结合当地村民意愿,全力支持袁泉自筹资金,将整片土地进行流转后统一进行经营运作。

    虽然土地有人治,但是后续种什么?“先种蔬菜,见效快,有销路。”凭借多年经营家餐饮机构的经验,袁泉结合当下道田村土地复垦复耕情况,开始构想出一个自给自足的蔬菜基地。

    得知村里的地复耕了,还在请人种地,这让村民袁梦香想来试试。她介绍,现在每天在家门口种种地就能赚得200元,还有员工餐提供,“没想到一块土地能为村里带来这么大的变化。”

    自己种的绿色蔬菜,端上自家饭店的餐桌。耕地有人种,销路有保障,就业有解决,“‘复活’一块地,就像打通了一个小‘产业链’呢。”袁泉表示,给餐饮机构持续提供放心的蔬菜同时,还能解决六十多位村民就业问题,让他觉得这次多赢的投入很是值得。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