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责任,与朴实的人心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秦昭柔

    我至今还难以忘记《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那大概是在我小学的时候,老师带我们一起看的。我之所以怎么也忘不了这个电影,是因为那朴实真切的画面中传递了温暖而动人的人性,让人看到了人的勇气、责任、坚韧与纯粹。而那位老师也就像我们小时候学校的老师那样朴素平常,真诚善良。

    电影讲述了一个代课老师魏敏芝在贫穷偏远的水泉小学代课后发生的事情,高老师是水泉小学唯一的老师,因为家中有事要回去,必须找个代课老师带学生。只有50块钱代课费,村长找来找去没找到合适的人,最后找来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魏敏芝。敏芝看起来自己都像个孩子,一点也不像老师,但没办法,没人愿意来,高老师只好嘱咐她每天给他们抄课文,准确点清人数,尤其告诉她,学生可一个都不能少。

    孩子们在课堂上吵哄哄,也不怎么听她的,很多孩子家里穷,都不能读书了,张慧科同学的家里就非常贫困,读不起书了,已经辍学出去打工挣钱,但年轻执着的魏老师谨记高老师的嘱托,不让班里少一个孩子,她呼吁同学们一起凑钱找他回来。

    魏敏芝好不容易凑了点钱来到城里,经历了许多困难,知道找人很难,但她想尽了办法,为了省钱,不舍得吃不舍得喝,就喝点自来水。后来她找到了电视台,在电视台的帮助下,她终于流着眼泪对着镜头说:“张慧科,你在哪……”看到这儿真是潸然泪下,而顽皮的孩子张慧科正在四处流浪,像个乞丐一样,无意中从电视上看到魏老师,也伤心地哭了起来,也许他从未体会过被一个人这样地重视和关心。

    通过电视台的宣传,魏敏芝找到了自己的学生,这件事也被重视了起来,电视台的人来到这个偏远贫困的山村,给这个破旧的学校带来了书籍,粉笔等物资,孩子们也得到了不少帮助。

    也许魏老师一开始并没有想太多,她的用意和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找回学生,为了让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甚至只是为了一份嘱托,为了对得起五十块钱,但正是这份朴素真实的愿望和行为,让她打动了他人,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我现在回想,十几年过去后,仍让我感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那里头的纯真、执着、善良、爱,以及令人动容的责任心和诚信,这是人性当中最重要的一些东西。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责任心是非常宝贵的,而作为教师就尤其珍贵,因为教书育人是身兼大任,能决定他人的未来,而魏老师用行动证明了对学生的重视和对他人托付之事的负责,这种可靠和信赖正是学生学习做人的榜样。如果教书育人的人没有担当,没有对孩子的负责任的态度,那么孩子在未来也会成为没有担当的人,没有责任心的人。

    我对底层的人一直抱有亲切感,他们大多人活得不容易,但都做好他们应该做的事情,不昧着良心,不辜负工作,对得起交代,魏老师为了找到这个孩子,吃了很多苦头,但那份一条道走到黑的执着,最终感动了他人,将这一件小事变成了一件动人的大事,找到了要找的那位学生,也让人关注起贫困山村里孩子的未来。她让我们看到,将一件事情做到了极致之后,它都会产生一种质的变化,它会带来奇迹,会爆发光芒,在这个小人物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本性里面那种没被污染没被破坏的真挚和真诚,以及勇气与决心。

    魏老师的灵魂清澈干净,没有杂念,虽然没有读多少书,也还只是个丫头,但她内心有自己的坚持,而且知道教育对一个孩子的重要性,以及守信的重要性,所以她要找回学生,让他回来学习,否则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个童工,多了一个没有希望的人。她用非常朴素的态度表达了对孩子和交代她任务的老师的重视,这种尊重是崇高的。无论任何时候,懂得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是教育的最重要的一方面。

    电影拍得非常朴实、接地气、虽然毫无深刻的对白和复杂的情节,却将一种精神和力量表达了出来,同时也饱含着导演对山区孩子的关爱和心疼。电影中的魏敏芝老师善良、有勇气,有一颗朴实的赤子之心,这份真诚不仅是宝贵的品质,更是教育者教书育人时必不可少的品质。这部电影同时也告诉我们,无论做任何一件事情,对得起良心,这就已经值得赞美了。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