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隋朝开始科举入仕以来,通过考试做官是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主流正道。但科举也扼杀了不少人才,因为有的人天生不善于考试。湖南湘阴人左宗棠便是一个屡试屡败的人,他三次进京考进士,均失败而归。他大彻大悟,不再死读儒家经典,而专心攻读中国历史、经济、军事、地理等方面的著作,饱读“经世致用”之书。20多岁时,没有功名的左宗棠名气已经相当大了。
但是,一个人再学富五车,如果无人提携,也不可能有多大作为。左宗棠运气不错,一生遇到了四个“大V”的点赞与提携。第一个“大V”叫贺长龄。1830年,已是浙江布政使的“省部级”官员老贺,在长沙遇到了18岁的穷书生左宗棠,居然对该上进青年大加赞赏,不断将自己的藏书借给他看。
第二个“大V”叫陶澍,是晚清四大幕府之一(另三个是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晚清的汉臣上台及幕府建立始于陶澍。1836年,已贵为两江总督的陶澍,看中了24岁的左宗棠。陶澍(比左大33岁)竟然提出要让自己7岁的儿子娶左的长女。左当然不敢接受。
第三个“大V”更了不得,叫林则徐。1849年冬,因病卸云贵总督职的林则徐,回福建途中经过长沙,专门召见37岁的左宗棠。两人畅谈整夜,讨论的重点是新疆问题和沙俄的野心。相见后不久,林则徐病故。逝世前,他让次子上奏,大力向朝廷举荐左宗棠。他对左的评价甚高:“一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
第四个“大V”就是身居高位权倾一时的曾国藩。此时,由于永州镇总兵樊燮的构陷,左宗棠倒了大霉,差点丢了命。曾国藩收留了他。他俩既是老乡又是旧识,其实左从心底里不大看得起曾。但曾没跟他计较,反而一再保荐左宗棠。
1862年,曾国藩保荐左宗棠成为浙江巡抚,并将赣浙边境的湘军全交给他指挥。短短4年时间,左宗棠率军横扫江浙,灭太平军李世贤部,平定捻军和回乱。1876年至1880年,左宗棠的高光时刻来临,他领兵出征,讨伐新疆叛乱,收复伊犁,收复了1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相当于8个湖南省面积),成为中国历史上收复国土面积最大的一位将军。至此,左宗棠完成了从草根到“超级大V”的逆袭之路。
左宗棠的人生经历告诉人们:不会考试不是最要命的,关键要自身有本领,也要有运气遇到贵人引领,因为机遇只给有准备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