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姚时美
通讯员/黄谷
今年6月,工信部公布第二批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对象名单,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发起成立的湖南国研交通装备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入选,成为湖南省唯一上榜企业,也是全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唯一入选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勉励湖南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赋予湖南科技创新全新坐标和重大使命。
殷殷嘱托,声声在耳。征程万里,重任千钧。
党的十八大以来,株洲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围绕建设中部地区重要创新策源地的目标,深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努力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为建设现代化新株洲添动力。
蹄疾奋进
自主创新打造科技“硬核”
走进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硬质材料研发中心,展示的各种硬质合金工具材料琳琅满目,其中的深孔钻削刀具用螺旋内冷孔棒材,是历经3年摸索研发而成,打破了进口刀具材料在深孔加工领域的垄断。
不断推进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难题,一直是株洲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在市科技局的协调推动下,株洲2个科技项目纳入全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并加快推进,12个纳入省“五个100”的重大科技项目,投资和研发进度均超过年度计划的130%。608所“航空发动机涡轮盘真空粉末锻造成型技术研究”进入全省首批“揭榜挂帅”重大项目,山河科技、608所等申报的“多用途轻型运输机的研制”项目已通过省科技重大专项的评审考察。先后建成了世界第二条、国内首条8英寸大功率半导体(IGBT)生产线,为中国高铁装备了“中国芯”;全球最先进的高铁永磁牵引系统、全国首列中低速磁浮列车、全国首台自主可控的计算机、液态金属和永磁材料、深海机器人等一批技术产品领先国际国内。
一项项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播下一颗颗“金种子”,破土而生,开枝散叶。
全市共建成各类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74家,拥有1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创新活力,创新活力推动能力升级,科技创新迈上更高台阶。目前全市共有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车集团上报国资委申请保留的2个既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在株洲;拥有2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140多家企业与国外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建立了25个海外研发生产基地,兼并收购欧美企业13家。
如今株洲已手握多个金字招牌。近年来成功跻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不断提升,创新已成为引领株洲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劲引擎。
精心培育
科技人才勇登科技高地
高质量发展因科技而兴,因人才而立。创新人才的打造,离不开株洲肥沃“土壤”的培养。
《株洲市创新人才引培计划》《株洲市双创精英人才计划实施细则(试行)》的出台,“人才新政30条”的深入优化实施,在株洲基本形成高、中、基础端人才全域覆盖的三级政策体系,从人才的引、留、育、扶、识、优和组织保障七个方面,全面提升政策实效性。
目前,全市科技人才总量超过25万人,高层次人才超过4000人。2021年,时代新材杨军团队等4个团队入选省科技创新团队,创历年之最。建立了450余人的株洲市科技专家库,建立了高端专家项目库和引智平台培育库。
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近年来,株洲发放高层次人才安家补贴、青年人才生活补贴、购房补贴等,兑现率100%,惠及人才2万多人。激励“3+3+2”现代产业体系人才干事创业, 2021年发放人才贡献奖663.74万元。筹建可放贷2亿元规模的人才创业风险补偿基金,人才创新创业最高获得500万元免抵押贷款。
出台政策引来人才,落实政策留住人才。十年来,株洲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硬质合金、航发等多个优势产业涌现不少技术领跑者,不少青年才俊为打造国之重器发光发热。
无数个日夜,“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邓金龙埋头电机车间一线,加班加点熟悉加工工艺路线、钻研刀具刃磨技巧、练习加工基准的调整方法,用实际行动诠释大国工匠精神,作为中车株洲所一颗坚硬的铆钉,树立起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表率。
20年来,“湖南省技术能手” 李志军扎根硬质合金成型岗位,攻克刀片生产线全面转产新系统、工程齿生产线成型工序、机械手和多孔模的结合应用等多个技术难关,成长为岗位核心技术力量,为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在球齿、工程齿生产自动化水平方面取得全国领先地位作出重要贡献。
30多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单晓明坚守在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研发工作一线,挑战大功率先进民用辅助动力装置研制、推动湖南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13项,成为飞机“心脏”研发的“强心者”,带领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研发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卡脖子”技术,为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持续发光发热。
搭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干事创业平台,打造吸引集聚人才的“强磁场”,各类人才在株洲扎根成长,实现事业精彩、人生出彩。
产教融合
制造名城崛起职教高地
2011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视察株洲时强调:“要特别注重加强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技工的素质。”
高水平的职业学校众多,这是株洲的显著优势。株洲集聚放大职教优势,12年前,在郊区农田中规划建设株洲职教园,目前已经聚集10所职业院校,在校学生逾10万人、教师4553名,年均培训规模20万人次。
在园区13.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如今有65个“双师”工作室,1277个产教融合校企实训基地,11个轨道交通、汽车、服饰和湘菜等职教集团,5所产业学院,7个公共中心,在园区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
牢记总书记嘱托,株洲职教园在成长路上成绩斐然。涌现出1所国家示范性高职校、4所国家中职改革示范校、3所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3所教育部“双高计划”建设院校,3所院校入围全国职业院校综合实力100强。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基地、国家综合职业培训基地、全国职工职业(工种)技能实训基地、全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10个国家、省级培训基地已落户株洲职教园。同时,职教园已被列为湖南省重大建设项目、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典范项目、湖南省“双创”示范基地、湖南省互联网+产业发展示范项目、湖南省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省级示范基地等。2018年,株洲职教园被省政府确定为湖南产教融合四大重点园区之一。2019年,株洲市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
源源不断的人才培养,为株洲和长株潭一体化建设提供了高技能人才支撑。在首届全国技能大赛中,园区4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近年来,每年有3万多名毕业生走出职教园,走向社会各行各业,培育出行业领军人物83名、国家级劳模5名、省级劳模25名,涌现出一大批如全国劳模邹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谢光明,中国航发数控车技能专家、高级技师马滔等代表性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
创新动力澎湃,发展永无止境。面向未来,株洲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科技创新上攀高峰、筑高地,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新征程中勇担当、展作为、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