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为人民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楚

    老年人不再“望楼生畏”,加装电梯有了“株洲模式”。

    小驿站藏着“大民生”,公厕建设有了“株洲标准”。

    “飞龙跨江”,山水路桥,城市表里渐成“株洲气象”。

    ……

    历史是一首曲谱。十年来,株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以作为者的姿态与担当,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用高质城建、民生城建、精品城建,使城市品质、特质、气质齐头并进,奏响一段波浪壮阔的激昂旋律。

    看品质:居住烦心事少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

    嘱托记在心,重任扛在肩。老百姓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在哪,株洲真抓实干的动作就放在哪。

    建宁港是城内流域最广的一条港口。曾一度黑水腐臭、蚊虫飞舞。经过攻坚治理,水韵失而复得,景色又入眼帘。“只有经历过它的蝶变,才会发出衷心的赞叹。”附近居民说。

    ——环境变优,城市脱胎换骨。全力整治“一江八港”,“真心实意干、真金白银投、真枪实弹打”完成枫溪港、凿石港、建宁港、陈埠港、翠塘、西湖等33个黑臭水体整治。此外,严格执行“八个100%”扬尘治理措施,在建工地“清新干净”。

    改造响石广场,疏通环线堵点;拉通北环路C段,株洲中环大道历经21年建设正式闭合成环。一条环线,承载着株洲人民的梦想,刻画着一座城市拔地成长的生动影像。

    ——交通变畅,城市舒筋活络。修通融城路,贯通骨干路,打通断头路,疏通小街小巷,仅“十三五”期间,株洲新增城区道路326公里,中心城区城市道路里程达到1053公里,道路平均车速由24.3公里/小时提升至27.3公里/小时。

    在石峰区报亭社区,步道、凉亭、长廊、绿化带次第呈现,经过改造和美丽社区建设,这个片区治理的“心病”,重新成为居民的“心头好”。

    ——旧城变新,城市固本培元。袁家湾小区、德政花园、南星小区、开元三村小区等500余个老旧小区焕发新生;紧盯“上楼难”,在全省率先实施“加梯”,累计加梯500台,惠及园丁小区、法院小区、枫溪苑等小区近2万市民,成为全省第一个有政策、有补贴加装电梯的城市。湘天桥、杉木塘、天源、铜塘湾等15个农贸市场完成提质改造。

    “品质城建”,株洲在“出圈”。2019年,住建部发函对加装电梯的“株洲经验”予以认可和肯定。随后,《中国建设报》又专题点赞株洲城市更新“务实补短板,对症开良方”。

    环境变出亲近感,车轮滚出畅快感,居住溢出幸福感,十年来,曾经灰蒙蒙、黑乎乎的株洲,变得水灵灵、绿油油,向宜居宜业宜商宜游迈出决定性的一大步。

    看特质:里里外外特色多了

    “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又提高人民生活品质。”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

    年轻的株洲,城内山水相依,路桥纵横。城镇化进入下半场后,如何在拉大的城市框架中继续走下去,走出属于株洲的城市特质?

    十年来,以科学规划谋求城市发展效益,以工匠精神打造精品建筑,用绣花功夫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彰显城市之美。

    城市张力如何撑开?看合理的布局——

    杜绝规模空前地搞“建设”,用初心、恒心、匠心、细心雕琢城市之美。

    以湘江为轴,构建“一江两岸双中心十组团”的发展格局。强化重要节点、标志性建筑风貌管控和城市设计引导,避免千城一面,塑造最美城市天际线,展现“显山、露水、透绿、见蓝”的城市空间。

    建立“管理分区—片区—管理单元—街坊—地块”的五级控规编制体系,形成了“5区、27片区、174单元”的控规编制单元。顺利通过国家中期评估验收。

    城市的魅力如何体现?看时尚的建筑——

    建筑之美,不仅仅是外在的宏大与华丽,还在于可以从中细细品味丰富韵味。

    看桥,双塔悬索的枫溪大桥动感时尚,贯通河西与渌口的渌口大桥敦实稳重,在建的清水塘大桥则是全市首座双层跨江大桥,桥上过车,桥下看风景。

    看楼,火红的神农大剧院诠释着“山高人为峰”的时代精神;作为全球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被动式节能建筑,市民中心在展示现代建筑工艺时尚之美。“层层有园林、户户有庭院”的未来社区,引领第四代建筑发展潮流。

    城市的魄力如何提升?看精细的管理—— 下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管理从乱到治,从脏到美,实现亮丽的转身,彰显的是城市管理者为民服务的决心,考验的是工作能力与魄力。

    “厕所革命”连续四年纳入绩效考核指标,新建“建宁驿站”204座,街两旁、江两岸、桥底下、公园里、社区中,小小的驿站,不仅解决“如厕难”,还提供热水、急救药箱等8大服务。“株洲多元共治深化厕所革命”成功入选2020国家治理创新经验典型案例。

    在全省率先完成城管体制改革,出台株洲市首部地方法规《株洲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对城市管理“管什么”“怎么管”等进行明确的界定。

    在全国首开先河,推出《株洲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技术规范图示》,企业只须“按图索骥”制作安装,最大限度避免了设计施工不规范以及安全隐患。

    全省首个可线上缴纳罚款的违停处罚系统,“智慧广告”监控平台,“停车地图”……如今,智慧管理渗透于株洲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处置效率大幅提升。

    “绣花般”管理城市,株洲以不跳针、不断线的精神,织起一张精细紧密、温暖亲切的城市管理大网。

    看气质:多重美感更具体了

    一座城市的气质,既是一座城市表面体现出的审美取向,也是内里蕴藏着的文化积淀;是历史与现实的融合,也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邂逅,它贯穿于城市总体风貌之中,体现在市井生活之中。

    天气适宜的下午,在天元大桥河东桥头,在荷塘区明月湖公园,花鼓戏对唱,棋牌对弈,人们自得其乐。

    “开窗见景、出门见绿”——

    雪峰岭公园、凤凰山公园、博古山公园、枫溪山公园等10余个新建公园开园,航空大道、服饰大道、千亿大道、云龙大道等10余条道路建成绿荫大道,实现“一路一景”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

    河东湘江风光带一带串珠,实现河东湘江沿线公园无缝对接,车道、人行道、自行车道三线贯通。

    “十三五”期间株洲绿地率由“十二五”期间39.23%增长到40.38%,绿化覆盖率由“十二五”期间41.36%增长到42.6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十二五”期间11.6平方米/人增加到14.58平方米/人。

    在有着60年历史的株冶生活区,深巷、廊道、小桥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在罗家冲小游园的“夜光小森林”里,附近居民尽享恬静与惬意。

    “朴素温暖,实用贴切”——

    不搞大阵仗、不花大价钱、办好民生小事,着力在“微”上做文章。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废弃地等零星开放空间“见缝插绿”,110余个社区微公园开园,打通绿化“最后一公里”。

    在全省率先实施“微亮化”,聚焦城市暗处,关注照明死角和盲点,采用朴素、实用、创新的灯光手法对现有照明环境进行完善提质。对9个小游园、57条小街小巷功能照明提质,26.5万居民受益,美了家园,亮了回家的路。

    在河东湘江风光带分袂亭,人们或在朱熹和张栻的雕像拍照打卡,或远眺湘江凭空怀古,或与人交谈纵论古今,在日常休闲生活中感受一座工业城市厚重的人文历史底蕴。

    “留下记忆、记住乡愁”——

    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活着的历史,也是可以触摸的时代记忆。株洲大力推进历史建筑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分袂亭、炎帝神农像等8处株洲历史建筑适时公布,实现市区历史建筑“零”的突破。

    我市编研出版了《株洲历史文化建筑》《株洲古建筑》等一批历史文化力作,全面启动了杜甫草堂、下河街等历史建筑保护工程。让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下,找到一个能辨析历史经纬的塔台,进入一个能安放心灵的花园。而当人们被激发出更多创造力与想象力,又丰富、塑造着城市,赋予城市更加迷人的气质。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越过“三质齐升”的界标,向新的远方迈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坚持以人为本的株洲城,将在一个又一个十年中,演绎一出又一出的精彩,以更多质的“涨升”赢得民众的“掌声”。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