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俞强年
通讯员/陈立志 刘小花
高温不退,已经打破了株洲有气象历史资料以来的最高纪录。超过50多天几乎没有降雨,全市平均降雨量创造历史同期最少纪录。
干旱持续升级,从“轻度”到“中度”,正向“重度”蔓延。全市受旱农作物面积达到27.68万亩,成灾面积13.68万亩,经济损失1.35亿元。
9月9日12时起,我市将抗旱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Ⅲ级。株洲上下齐心、党群合力,全力保居民饮水、保农业灌溉,科学应对这场罕见的“烤”验。
●上下齐心抗旱情
“要分兵把口守住风险底线,全力做好安全生产、抗旱救灾等各项工作。”8月24日,我市召开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视频会议,市委书记曹慧泉在会上对当前防旱抗旱工作提出要求。
7月19日以来,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不仅让人“叫苦连天”,还重重“烤”验着水稻等作物的生长。面对抗旱形势,市直部门齐心协力,全力抗旱。
市气象局积极做好人工增雨作业准备。
市水文局启动了水文测报Ⅳ级应急响应,开展移动墒情监测。
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抗旱工作领导小组和农业防灾救灾应急队伍,积极组织人员赴各县市区进行抗旱救灾工作指导及技术服务。
市水利局全局动员,持续开展“百名水利干部到田间”行动,派出由局领导带队的第八批工作组继续深入抗旱一线督导人饮保供、抗旱保灌工作。
……
全市大小灌区24小时调控,将水及时送到田间地头。
在官庄灌区,100多名工作人员不分昼夜、巡渠疏浚,确保13.2万亩的农田得到有效灌溉。
在酒埠江灌区,通过合理调控北干渠和东干渠的灌溉时间,确保水库下泄流量的稳定性、放水周期的合理性。
在大京灌区,通过统一调度大京灌区东、西干渠水量,加强对大京水库及小二型水库水量调度指导,确保上、中、下游灌溉顺利。
……
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在田间地头指导抗旱工作。
在攸县,县委书记、县长挂帅,1619个基层党组织、10830名党员、70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扛大旗、抗大旱、保大局。
在醴陵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到田间地头抗旱一线调研指导,各级政府部门负责人以身作则, 奋战在抗旱最前线。
在渌口区,区领导班子成员靠前指挥,深入田间地头水库灌区协调调度指导抗旱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微网格”作用,开展防旱抗旱宣传,累计进村入户宣传8000余人次。
……
全市上下联动,全力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生态用水、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得到保障。
●千方百计保灌溉
石峰区井龙街道茅太新村,种田大户周定国家的70多亩水稻,经过轮流抽水灌溉,长势喜人。同村的黄文军家的田地,因不具备抽水灌溉条件,水稻面临干枯的危险,村里专门调配洒水车及时缓解了旱情。
“村委会每天都会组织人员利用发电机、抽水机等设备从临近储水渠、河道抽水,确保地势较低的稻田可以进行不间断灌溉,地势较高的稻田有水源可供取水。”茅太新村党总支书记张章介绍,村里加强统一调度,实行分片包干制度,每个组都有专人负责,根据村民不同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方案。
市防办主任、市水利局局长张智敏表示,旱情以来,市水利局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分项制定各类预案。目前,全市61个千吨万人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制定了应急供水预案、23个大中型灌区编制了抗旱保灌预案、各县市区编制了应急供水预案。
跨区调水、打井抽水、向天借水……面对“滴水必争”的困境,各地因时因地制宜,“水尽其用”。
渌口区龙船镇金华村,100多口山塘几近干涸,2700多亩的水稻饥渴难耐。“区领导帮我们积极协调,从26.7公里外的天元区杨柳水库跨区调水,对几十年废弃的渠道除草清杂,为了避免沿途渗水浪费,在渠道里铺了一层防水彩色布,既解决了应急问题,也很实用。”金华村党委书记李卫平说。
茶陵县云阳街道光辉村,600多亩旱土出现旱情。考虑到地下水资源丰富且土地以沙土为主,该村投资10万元,打了100口井,为农作物“解渴”。“我们整个村的土地,隔不远就打个压水井,用电动抽水机抽出来,只花费点电费就可以了,花小钱解决了大问题。”茶陵县云阳街道光辉村村民陈淑青说。
攸县联星街道上云桥炮点,气象专家瞅准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火箭弹31发,作业后全县普降小到中雨,为刚刚插下的晚稻送去了“解渴水”和“保命水”,其中鸾山、兰村等站点降雨超过20毫米。
●设身处地解民忧
“来了来了,水来了。”石峰区学林街道响塘社区,居民带好桶和盆,有序排队接水。
响塘社区荷花园、杨家桥、余家冲、松家冲4个居民小组没有通自来水,居民一直都是依靠水井供水。因近期持续高温无雨,池塘水库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居民生活用水困难,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街道将实际情况上报至区农业农村局。区农业农村局联系金典物业公司,安排一辆洒水车,及时为4个组缺水居民送去干净卫生的生活用水、饮用水,解决居民用水难题。
“你们现在水质怎么样?供水量怎么样?”在茶陵县虎踞自来水厂,市水利局核查工作人员查阅水质自检记录,检查水厂供水状况。自7月下旬起,结合农村供水“回头看”,县级水利部门对农村饮水工程进行了排查,市级分派两个工作组进行现场核查,深入一线实地查看水厂供水保障举措,确保居民喝上干净健康的饮用水。
“对于存在群众饮水困难的地区,我们落实应急送水工作,确保群众有足量的干净水喝,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张智敏表示,目前,石峰区、荷塘区、天元区、渌口区、醴陵市、攸县6个县市区共2776名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已通过送水措施解决。
持续的干旱让河湖的来水大幅度减少,水资源和水生态变得有限而脆弱。
我市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大力推进节水型载体建设,全市有40%的县(区)达到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标准,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与此同时,我市实施了100多处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工程项目,攸县、炎陵县等县市区正在积极申报政府专项债,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通过提质、扩建、改造、扩网等措施,扩大农村供水覆盖面,确保“幸福水”流入农村千家万户。
目前,全市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基本实现了平稳运行、有效保障,未发生整乡整村大面积长时间断水、缺水现象。“我们立足‘抗大旱、抗长旱、抗大灾’要求,科学合理调配各类水源,多措并举防旱抗旱,最大限度地确保农田灌溉和群众用水需要。”张智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