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也是建设者、参与者。】
一个盛夏,让很多热门乡村游景点崭露头角,成为株洲乡村游可借鉴的对象(详见8月16日本报经济观察《株洲清凉游 锦上需添花》)。乡村火起来都有一个共同原因——人心齐,泰山移。
村民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也是建设者、参与者。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其积极性,乡村振兴才能获得持久的内生动力。那么,如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公众意识尚不能达到“扫他人雪”的阶段之时,能做到“各扫门前雪”也很不错。
虽说“各扫门前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形容为自私自利的表现,但在绳之以规的市井田间,管理好自己的“门前雪”,却是独善其身的典范,也是一种公共行为。比如每个村民将自家屋前屋后打扫干净,就能为全村塑造干净整洁的形象;比如有村民无偿腾出土地用于拓宽道路、自发筹资建设“幸福屋场”,还有农家乐老板们自觉“约法三章”,就能够为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添一分力……这些个体行为,正体现了公共精神的普通载体和拥有责任意识的奉献者。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和呐喊,是无法承担这个重任的,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当下,一些村的村民能够从自身做起,能够由被动变主动、由他律变自律,是重要一步。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自家门前雪都没扫好,哪有什么能力去管门外事。如此,能做到不拖后腿,“扫好自家雪”,就是当下补助公共精神的底线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