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为全国创示范,凭什么?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通车后的云龙大道(洞株路株洲段)。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楚

    长株潭融城在2012年写下重要一笔:株洲云龙大道通车,长株之间终于有了城市快速路。

    城市群、“双城记”等宏大讨论,一时间成为聚光灯下的热点,而一项关于这条道路本身的事实却并不夺目:这是全省首条海绵型道路。

    海绵型道路?还是首条?

    奋斗赋予时间意义。如今,云龙大道成为株洲海绵城市“十年求索”的重要注脚:今年6月1日,株洲市获评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就在本月中旬,中央给予株洲首批2.2亿元示范补助资金,用以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建设。

    “成为国家级示范城市,对株洲的城市水系统升级是一个历史性机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周飞祥说。

    透视十年苦功,展望重大契机,海绵城市带给株洲什么?又将带来什么?

    1

    说意义 “把关人”牢记嘱托

    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弹性”,这即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与水有关,株洲也与水密不可分:这是全国唯一一座以“洲”命名的城市,湘江穿城而过,水面率达9.44%。

    历史机遇总在关键时刻眷顾以水而立的株洲。

    2011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考察株洲时嘱咐:切实抓好生态建设、节能减排,在清水塘重金属污染治理、湘江综合治理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用行动践行嘱托。壮士断腕关停搬迁清水塘老工业区,彻底消除湘江头号“毒瘤”;连续三个湘江保护治理三年行动,投入数百亿元,使湘江株洲段水质持续稳定保持II类水以上。

    保护好母亲河,城市生态得到根本性转变,株洲海绵城市建设才有了坚固的依托。“申报示范城市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政治责任。”市住建局局长何安国说。

    这份责任不仅关乎株洲。《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共建海绵城市,而株洲又处于长株潭湘江段上游,把好源头关,是历史责任,海绵城市做示范,也是应有之义。

    株洲从工业中来,如今又坐拥轨道交通、通用航空等几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在周飞祥看来,株洲成为海绵城市示范城市的另一层意义则是,为全国重要工业城市系统化建管治路径做示范。

    “株洲地处湘赣分水岭至江汉平原过渡地带,水系发达,降雨量大、地形复杂、地下水位高,加之老工业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遗留问题和排水设施短板,导致洪、涝、污问题耦合交织,决定了其海绵城市建设的代表性、复杂性和必要性。”周飞祥认为。

    2

    察基础 底气源自成效

    对株洲市民来说,海绵城市,听起来很远,其实离得很近。

    清水塘片区环保大道,人行道全部采用透水混凝土,雨水直接渗入地下;全线两侧长达3公里的绿化带不设路缘石,由于路面高度差,雨水直接流入“U”形浅碟设计的绿化带,随即进入水管。

    云龙示范区的学府港湾小区,在规划时,就设计了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用于喷泉、绿化灌溉、保洁等。

    万丰湖公园,水体面积1000亩,与湘江相连,建有循环系统,水多时开闸放水,水少时则从湘江补水,山体公园和植被能有效蓄水,整个片区水生态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

    江湖不言,自有春秋。一块块“海绵”,如今已成为生态宜居株洲的重要图景。

    工业株洲,从“黑黢黢”到“水灵灵”,除了环境友好有经验,海绵城市建设十年磨一剑,今朝再向前,底气还在哪?

    在先行先试有成果。在全省率先启动河长制及河湖治理体制改革、率先推行海绵城市规划管控《告知承诺工作制》、率先完成城区市政管网普查、率先建立排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

    在洪涝体系有韧性。建城区七大防洪保护圈闭合,在住建部城市重要易涝点平台实现清零。

    在政策篮子。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控等60余项行政规范文件出台,制定覆盖海绵城市建设全生命周期的10部地方标准。

    在项目建设。近年来,全市共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216个,完成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43平方公里,占建成区比例27.5%。

    在产城驱动。株洲拥有轨道交通、通用航空、硬质合金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优质的税源及广阔的产业空间,呼唤高质量水环境,又与海绵城市建设形成良性互动。

    “简约节约的海绵城市技术路径,有代表性的项目,孵化了本土海绵企业,‘产、学、研、用’统筹推进,株洲在全省层面海绵城市建设水平处于领先水平。”周飞祥评价道。

    3

    看路径 直面历史遗留问题

    8月1日,石峰区田心路试通车,中车株机和中车株洲所两大轨道交通龙头企业有了“最短的距离”。这是一条田心片区的重要道路,也是田心片区城市更新的首个项目。

    弯路变直,窄路变宽,这是看得到的,看不到的,跟十年前的云龙大道一样,田心路也是海绵型道路。人行道用了透水混凝土,道路排水及景观也做了海绵设计。

    在天元区老旧小区滨江一村,居民们不再担心大雨出门。修缮过后的小区,道路及地下管网系统经过“海绵手术”,不再大面积积水。

    田心路和滨江一村案例背后,即是株洲海绵城市示范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老工业城市“海绵化”与城市更新协同推进。

    “在清水塘、田心轨道交通等老工业片区,我们将海绵化与城市更新同步推进,对症下药研发特色海绵技术。 在社区,我们对164个老旧小区进行‘海绵手术’。”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围绕湘江治理、长株潭生态绿心、环境基础设施共建,株洲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修复,推进都市圈以雨洪调蓄空间保护为核心的战略留白,即都市圈生态共治示范。

    而在“洪涝污”系统化治理示范中,株洲坚持“洪涝污”共治,实施“源厂网河”一体化治理,建立新增内涝点年内动态消除机制,升级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工程体系。

    全要素精细化管控示范则正如其名。海绵城市规划管控《告知承诺工作制》融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排水管网管理进小区、“阳台洗衣废水”规范排放……

    “‘一协同三示范’的建设路径,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以问题为导向,以生态宜居为目标的。”周飞祥认为。

    4

    盼未来 打造“会呼吸”的制造名城

    建设海绵城市,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何久久为功,让制造名城变为会呼吸的亲水名城?

    决策者已有了打算。

    目前,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株洲海绵城市领导小组已经成立,强化“市区联动”和“部门联动”。

    用法治护航。据介绍,年内我市将出台《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地方法,让海绵城市建设进入法治化轨道。

    如何保障资金与用地?记者获悉,株洲将采取多元化投融资模式,统筹配套资金,示范期计划实施项目160个,总投资82.9亿。同时强化用地统筹和预控,保障好涉及独立用地的雨洪调蓄类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权威人士透露,地方财政投入均在合理能力范围内,不会新增地方隐性债务。

    当然还有培育产业链。株洲将依托本土制造业优势,孵化“智慧海绵产业”,比如智慧水务、绿色建筑等,大力实施人才30条招引领军人物,打响海绵产业的“株洲品牌”。

    “成为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对株洲的城市水系统升级是一个历史性机遇,借助国家级平台和奖补资金支持,株洲谋划的‘一协同三示范’建设路径,直面历史遗留问题,突出工业城市特色,既可以彻底补齐短板,又有望探索一条独具特色海绵城市建设路径,为全国工业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株洲样板’。”周飞祥说。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