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伟大的,是曾经的“蜗牛”精神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乐评

    李军

    今年夏天,周杰伦时隔六年发布了新专辑《最伟大的作品》,专辑在各音乐平台上线后,销售总额很快突破亿元,相关话题也频上热搜。联想到距离他发布首张专辑《Jay》出道,时间已过去22年,你不得不感叹,作为华语乐坛的传奇人物,周杰伦依然“能打”。

    可对我这个曾经的歌迷而言,听完新专辑,更多的是愕然、不适以及无奈。

    这是歌迷“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新专辑。2016年夏天,周杰伦发布第14张专辑《周杰伦的睡前故事》,此后不止一次透露“新专辑快了”,又公开打脸说,“这是谣言”,让歌迷的期盼仿佛坐上过山车般起伏不定。一再失信的行为,也让他喜提“鸽王”的新称号。

    7月6日,新专辑同名主打歌《最伟大的作品》,终于在网络上发布。点开网上的链接,听第一遍时我中途赶紧关掉了,耐着性子再听几遍,我的总体感受依然是尴尬。MV里,周杰伦用琴声穿越时空,与马格利特、达利、常玉、徐志摩等古今中外的文艺家相遇,并以他的魔术和这些名家的作品《苹果》《睡莲》等产生互动。按周杰伦的理解,从MV的内容到新专辑的名字“最伟大的作品”,都是在致敬,而非自我夸耀。

    可呈现效果似乎并非如此。致敬,应该是基于理解与共鸣而生的景仰,但《最伟大的作品》从MV到歌词,都没有把握到所提及的艺术家的精神,及其作品的真正内涵。吹胡子瞪眼不能表现画家达利的精神气质,诗人徐志摩也不该是看到水变成咖啡就拍手叫好的愣头青。“我想请莫奈帮个忙/能不能来张自画像”,这句歌词莫名其妙,既然是“自画像”,就要自己画,怎么能请别人帮忙?

    听了主打歌之后,我已经没多少兴趣购买数字专辑。但毕竟好奇,7月14日晚,当专辑歌曲提前发布,我还是付费将新歌听完了。除了之前陆续发布的《等你下课》《不爱我就拉倒》等单曲,专辑里真正称得上新歌的只有《还在流浪》《红颜如霜》等6首。

    新专辑上线后,评价两极分化。有人说,“青春又回来了”,数字专辑的销量也在持续上升。另一方面,“六年写六首歌”“难听”等也冲上了热搜。看得出来,“六年写六首歌”这个说法,让曾经宣称“用膝盖也能写歌”的周杰伦有些难堪,参加某平台的直播时,他专门回应说,“重质不重量。”

    但新专辑里的歌曲,品质真的过硬吗?

    作为听周杰伦歌曲近20年的前歌迷,我的感受是,他的所有15张专辑是越往前越好听,也越耐听。与此相映成趣的是,周杰伦的心态却是越往后越自负。

    上一张专辑,周杰伦在《土耳其冰激凌》的歌词里写道:“我干脆自己下车/指挥乐坛的交通”。如今,《最伟大的作品》的歌词是:“世代的狂/音乐的王/万物臣服在我乐章”。这样的歌词不仅没有给人“致敬”之感,倒令人觉得离满口江山、帝王的“喊麦”,也就只差“五十步”了。

    而回到最初,周杰伦自己作词的歌曲却不是这样的。尤其是《蜗牛》的歌词,直抒胸臆、真挚动人:“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地仰望。”

    朴实的歌词背后,也是一种真诚、踏实的创作心态,勤奋进取的精神。

    2000年,周杰伦凭借《Jay》横空出世,首张专辑展现的天赋、技巧,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征服了专业音乐人,也收获了年轻人的喜爱。但“吐字不清”“风格怪异”等特点,也让他不被主流文化所接纳。周杰伦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以一年一张专辑的频率,以“中国风”及亲情励志歌曲等方面的拓展,不断扩大着影响力与受众范围。

    以一个家庭为例,起初,只有家里的年轻人听周杰伦。这个“哼哼哈哈”唱着《双节棍》的年轻人,还可能被视为“叛逆”。但慢慢地,《东风破》《青花瓷》等“中国风”歌曲,悄然打动了长辈;《外婆》《听妈妈的话》等歌曲,又获得了平时教导年轻人要懂得孝顺的父母的“盖章”认可。如此一来,周杰伦的歌征服了一个家庭的“六双耳朵”,并“登堂入室”成为全家人讨论的话题。

    在这种分类里,我最喜欢的一类周杰伦的歌曲,是带着人文思考却稍显冷门的那些作品。《最后的战役》《止战之殇》这两首歌表达了反战的主题;《梯田》反思了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懦夫》对那种因为无知而陷入毒品泥沼的行为提出批判等。但到了周杰伦后期的专辑里,这类歌曲就销声匿迹了。

    若对周杰伦的专辑品质分界,2007年可作为分水岭。

    那一年,他忙得连轴转:创立杰威尔公司,从之前的艺人转向老板兼艺人的身份;执导的首部电影《不能说的秘密》上映;发布第8张专辑,名字就叫《我很忙》。事业领域向企业经营及影视圈等拓展,让他的心思与精力无法全部放在音乐创作上。话语权及掌控力的增强,让他可以“包办”专辑的一切。

    从结果来看,“包办”不仅暴露了短板,也拉低了整张专辑的品质。比如《最伟大的作品》的MV制作,除了主打歌有些设计,后续放出来的歌曲MV乏善可陈。镜头语言反反复复就几个内容:周杰伦挥动手势在唱歌,周杰伦在开车,周杰伦在走路沉思。歌词方面,“哥练的胸肌/如果你还想靠”“哥穿着复古西装”等,更是令人尴尬。

    从前的专辑之所以能保障品质,有两大原因:周杰伦卓越的才华及踏实严谨的创作态度,还有就是专业团队的各司其职。如今,这些优势都在流失。令人惋惜的是,周杰伦自身的感觉却越来越良好,自称“哥”已然成为常态,对评论也习惯了“拣好的听”。

    假如真能用琴声穿梭时空,我特别想知道,唱着《蜗牛》的周杰伦听完自己的这第15张专辑后,会有怎样的表情?或许是欣慰,自豪,佩服。也有可能,他会露出那张让我无比怀念的“冷漠脸”。

    第一次看到那张“冷漠脸”,是在周杰伦的第3张专辑《八度空间》的盗版磁带封面。那是2003年夏天,我14岁,买了复读机的堂姐把随身听送给了我,她的同学又给了我这盘盗版磁带。封面设计呼应了专辑里的歌曲《半兽人》,一半人脸,一半骷髅。

    刚开始听周杰伦时,他的吐字、断句和节奏我都听不习惯,但由于没别的选择,我只能循环播放这盘磁带。很长一段时间,我塞着耳机躺进被窝,思绪随着歌声神游,磁带“咔哒”一声停止转动时,我早已沉沉入梦。大概半个月后,我逐渐能听进去,并喜欢上了这种特殊的调调。

    那个年代,从附近商店传到耳边的港台歌曲,大多在唱情情爱爱。而周杰伦的歌曲天马行空,讲述着多姿多彩的故事,为我开启了一扇全新的音乐之门。

    从磁带到唱片,再到如今的数字专辑,听歌的媒介在改变,周杰伦在改变,我自身也在改变。靠着“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蜗牛精神,周杰伦早已赢得属于他的那片天,相比他想致敬的作品,这种令人最终达成梦想的奋发进取精神,或许才是最伟大的。

    当“蜗牛”变成“音乐的王”,他未来会创作怎样的作品,还能带给歌迷新的惊喜吗?这一系列疑问,只有静候时间给我们答案了。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