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房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散文

    朱洁

    在我怀中的弟弟焦虑紧张。马上要抽血了,还是动脉血。和普通吊水、打针扎静脉血管不同,那种血管在皮下深处,针头得斜着往下。

    他恐惧地看着我,但我救不了他。这时,护士朝我们走过来,满脸笑盈盈的,声音温柔又和气。

    但这不足以改变她们在孩童眼中的形象——带着面罩的坏蛋。她抓住弟弟的手,弟弟吓得将手往后缩。一阵僵持,弟弟认输了。他扭头、闭眼,先将大半个身子躲进我怀里,又颤巍巍地将手送给护士。此刻,他一边抽噎,一边为自己求情:“护士阿姨,轻轻打……”7岁的他已懂得,打针、吃药、治疗,是躲不掉的。他不想像上次那样,因为挣扎再捱一针,他必须、只能配合。

    护士当然是喜欢配合的孩子。她耐心地回答他,真诚地赞美他,“放心吧,小小男子汉。”阿弥陀佛,针进得很顺利。待血已抽完,早已满头大汗的弟弟才敢扭头睁眼。他委屈地望向那个棉签压住的针眼,说“妈妈,好疼”。

    下一个登场是一个小婴儿。他才1岁4个月。

    这么小的孩子很多话都无法理解,更别提说理和安慰了。他需要张嘴接受肺炎标本取样、皮试以及吊水,这些环节都让他极度不适,对他来说都是极尽折磨。

    他的父母还有三个护士通力合作,试图将他“制伏”。有人固定他的头,有人捏他鼻子,有人试图将棉棒伸进他的嘴巴,有人按着他的手脚……他任人宰割,又绝不屈服,一边哭嚎,一边蹬弹,满身是汗,脸已憋红。

    如此反抗的小宝贝,不得不多捱几针。进针失败后,心疼他的父母边拍哄他边掉眼泪,接着和温柔的护士争吵起来。“你不行,换个人来……”

    我家弟弟最近肺炎在儿科病房住院,每天,我就看着这样一个个的故事上演。

    在那里,大点的孩子和年龄小的宝宝,表现是截然不同的。往往,孩子年龄大小和他们面对医护人员的“勇气值”是成正比的。

    那些惨烈小宝贝,总让我想起弟弟尚小时的表现。现在的懂事、配合,也是他在一次次惨烈教训之后,慢慢弄明白的。我为他的成长欣慰,也因他的成长伤感。人生不易,我们从出生到长大,谁不会遇到点病痛呢?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痛苦和不愉快的经历便渐渐成了人生的经验。弟弟的勇敢,是经验告诉他不得不勇敢,他知道,在儿科病房,勇敢是最温柔的受刑。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