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返乡 如何才能站得稳、干得好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杨如

    80后返乡青年王灿,在天元区雷打石镇建龙村,打造“蛙稻鳅共生”的生态种养方式;离建龙村不远的伞铺村,网红“80后柚子哥”郭道,在自己的生态果园里拍视频、开直播,介绍柚子树苗的培育经验,分享黄桃和桑葚的种植方法;群丰镇石塘社区的罗耀荣,从厨师转行为“共享农场”的主人,种瓜果蔬菜,养小龙虾和黑山羊;三门镇福田村的胡浩,流转200多亩土地,种植猕猴桃和火龙果……日前,记者在株洲乡村的田间地头走访,发现一批年轻返乡创业者,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新农人”。

    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100万。《“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培育100万名农村创业带头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1500万人。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希望的田野,蕴藏着无限机遇,为年轻人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他们枕大地、望星空,用坚持和热爱在农村挥洒汗水,用聪明才智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带动乡亲就业致富。这些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投身乡村振兴“大舞台”,如何回得来、留得住、站得稳、干得好,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他们从城市回到乡村,从高楼大厦到田垄阡陌,从车水马龙到鸟语蛙鸣,想要在泥土里扎下根基,从零开始拼出一条新路,从无到有发展新产业、干出新事业,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挑战。

    众所周知,很多农业项目,前期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可能会面临资金不足,难以引进和留住适用人才,不易找到营利模式,经营运行成本高,抵御自然天气风险能力弱等现实问题。创业项目落地后,如何打开销路?怎样打造品牌?如何在“低门槛”中追求“高质量”,都需要用心考量。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如何吸引更多有抱负、有能力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从搭建创业平台,到出台支持政策;从项目落地、技术护航等方面提供保障,到完善人才服务乡村激励机制……也考验着各个地方落实引才政策的力度和温度。

    就此而言,返乡创业绝非轻而易举就能成功。想要站得稳、干得好,不仅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更需要返乡创业者,有闯劲,有韧劲,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恒心。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