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电共治”实施后,村民可享受供电工作人员快捷高效的上门服务。
供电所工作人员,正在渌口区杨梅村进行线路改造工作。张斯妮 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军
通讯员/谭雪平 凌琳
一根“小电线”,关系“大民生”,也连着“大战略”。
在株洲,一项汇聚多方合力的工程,正在逐渐“点亮”广大乡村的幸福生活,赋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它便是“村电共治、便民服务”工程。
精准对接供需两端,株洲整合政、企、群众三方资源及力量,探索实施“村电共治、便民服务”工程。该工程打通了便民服务“最后一米”、支撑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能源低碳转型,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株洲经验”。
困局:
供电短板,限制了乡村发展
实施“村电共治、便民服务”是发展的必然,也是破解困局的精准举措。
困局何在?
脱贫攻坚阶段,农村的供电设施及服务等有了一定提升,电力建设的城乡差距在逐步缩小,但农村的供电条件仍有短板。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对用电设施及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国网株洲供电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面向国家“双碳”目标及乡村振兴战略,电力部门在农村供电这块确实仍有短板需要补齐。
比如,农村电力设备相对落后,普遍采用简易的户外式的设备,不仅耗能高且处理起来较为复杂,农村电网建设有待更新升级。
再如,在农村地区,供电保畅服务不畅。株洲农村地区局部配网重过载、低电压问题仍很严重,快速解决、快速应对的体制机制仍不健全,服务资源匹配度不足导致服务效能层层衰减,频繁停电和低电压仍然是供电服务投诉的主要因素。
以炎陵县石玉村和草坪村为例,“村电共治”实施前,两村进户线运行时间久,线径小、外皮绝缘老化严重,随着用电负荷增加,原来的进户线远不能满足需求。用电高峰时段,可能会导致空调、热水器无法正常使用,甚至出现电饭煲“夹生饭”等问题。
此外,农村用电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群众参与度不够等,也是制约农村供电的因素。春夏季节,草木蔓生,往往“纠缠”或压垮电线,引发用电故障。一些电线经过村民的房前屋后,供电人员“砍青”维护线路时,村民过去不是完全理解,需要村干部协调配合才能开展好工作。
国网渌口区供电公司朱亭供电所所长彭少军说,以前下乡会有些提心吊胆,因为村民对电网建设、电网维护不是完全理解与支持。而今年6月初,他前往龙潭镇新华村就相关电网改造事项进行现场查勘、走访,却深感“乡亲们见到我们电力工作人员都好热情的。”
前后的转变、困局的破解,得益于“村电共治、便民服务”工程的实施。
破局:
“村电共治”,全方位推进促变局
强势破局,纵深推进。
今年以来,株洲市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多措并举推进“村电共治、便民服务”工程,切实补齐农村供电短板,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市委书记曹慧泉专门作批示,市委副书记胡长春牵头,围绕“村电共治”助力乡村振兴专题调研、反复研究,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村电共治、便民服务”工程 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为推进“村电共治、便民服务”工程绘蓝图、建机制、强保障。
目前,株洲市“村电共治”工作逐步搭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格局,汇聚“三方力量”、实施“五大工程”、建立“三项机制”,全力畅通农村供电“最后一米”。
汇聚“三方力量”,变单打独斗为齐抓共管。
“村电共治”工程实施后,乡村电力建管由电力部门单打独斗,转变为政、企、农三方齐抓共管。我市成立“村电共治、便民服务”工程建设专班,明确市乡村振兴局为牵头推进部门,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专班加强组织推动。同时,株洲供电公司成立以党政负责人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打造全业务链条的服务管理组织。政企携手,以“乡镇主导、村组主责、供电支撑”为核心,建立乡镇与县公司、村组与供电所、村委电力联络员与台区经理的三级联动服务网络,让收集用电需求、排查电力设施隐患、宣传用电常识等工作,“一竿子插到底”直达基层农户。
实施“五大工程”,变单一服务为全面保障。
乡村办电、供电、保电、管电、用电存在哪些痛点堵点?“村电共治”项目对此全面梳理,并以“办电便民”“供电可靠”“保电护网”“管电除患”“科学用电”等五大工程,实现乡村电力保障能力全面升级。
这些工程拓展了“线上+线下”多元便捷办电服务渠道,并与智慧株洲诸事达的便民服务打通融合;加强了农村电网规划管理,将农村配电网规划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将电力安全纳入村(社区)安全管理体系等,强化了政企信息互通、行动联合,打通“政企合作”供电便民服务在村组的“最后一公里”。
建立“三项机制”,变被动参与为主动作为。
我市建立完善了督办考评、培训指导、宣传引导这三项机制。具体来说,将“村电共治”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工作考核、纳入季度重点工作督查内容,切实加强考核督查。同时,将“村电共治”纳入乡村振兴党政干部培训和驻村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提升干部业务能力,营造推进“村电共治、便民服务”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
新局:
实现多赢,“硬核”支撑乡村振兴
“村电共治、便民服务”工程有效推行,促进了多赢局面的出现:村民获得感提升、产业发展“动力”增加、农村能源绿色转型稳步推进等。
老百姓获得了政策实惠:“动动手指”,就能“下单”电力需求并享受快捷高效的服务。在炎陵县,“村电共治”全覆盖后,村民打开手机微信在“村电共治工作群”反映电力问题或用电需求,就能得到及时回复与处理。上文提到的石玉村和草坪村,“村电共治”项目实施后,拆旧改造及隐患整治等工作有序推进,上千户村民的“进户线”完成更换并排除隐患。
发展产业支撑乡村振兴,电力供应越发可靠“硬核”。
7月3日,渌口区古岳峰镇虎啸村柳树组,电力作业人员连续施工7天后,终于完成新更换的配电变压器的搭火操作。这意味着,虎啸村供电能力跃上新台阶,村上株洲易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扩大益母草的种植计划,有了更可靠的电力供应。今年4月,炎陵沔渡镇长江村,村上果园种植合作社进入春耕春灌的关键期,用电需求陡增。对此,当地供电公司为其新增变压器,不仅解决长江村台区用户低电压及末端线路老旧问题,更满足了果园种植合作社建冷库等用电需求,极大提升了供用电质量。
据了解,短短2个月,国网株洲电力公司完成与107个乡镇(街道)、1356个村(社区)全面签订合作协议,电力便民窗口在所有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全部完成授牌。上半年,已投资1.1亿元建设和改造农村电网,实施190多项电网项目建设,新增改造10千伏线路210多千米,新建改造配变100余台,新建改造低压线路180多千米,有效缓解用电负荷激增等问题。
同时,“村电共治”服务平台服务客户超过100万户次,完成新装及增容农户1万余户、小微企业3400多家,政企联动办理业务7000余件,服务次数突破1.2万次,减少群众跑腿次数8.05万次,大幅提升了企业群众办电便捷度,促进了营商环境优化。
“村电共治”工程也在服务“双碳”目标,助力农村能源低碳转型。
株洲将电网隐患治理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大力推进电能替代,提升乡村电气化水平,电能在农村能源消费中占比大幅提高,农业农村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数据显示,2020至2022年,株洲电能替代电量累计突破22.67亿千瓦·时,位居湖南省前列,折算可减少散烧煤消耗124.6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6.7万吨,为支撑“双碳”目标贡献了乡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