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中医院举办“神农日”义诊活动,多个科室的专家为市民义诊。 通讯员 供图
在这个火热的秋天,第5个中国医师节到了。
全市现有执业医师1.17万人,高学历人才逐年增多,但医师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机构仍陷于缺人困境;中医医师队伍迎来发展“黄金期”,基层医生晋升渠道在变宽……“把脉”株洲的医师群体,你能发现这些喜与忧。
1 全市有执业医师1.17万人
“含金量”增加
“刚送来一个心梗患者,马上开通绿色通道。”8月16日上午10时,在省直中医院,急危重症医学中心主任黄磊一边往抢救室跑,一边下达指令。
做心电图,吸氧,建立静脉通路,上心电监护……由于抢救及时,这名患者最终脱险。
“还好,救过来了。”黄磊刚舒了口气,一名重度中暑的患者被送到急诊科,他又开始奔忙。
他只是我市医师群体的一个缩影。
据市卫健委统计,目前,株洲约有执业医师1.17万人,这意味着,我市每千名人口拥有执业医师3.01人,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相较于4年前,我市执业医师总数已增长约1000人。
株洲医师群体不断扩大的同时,其“含金量”也在增加。目前,株洲的执业医师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有860余人,其中手握博士学历的有32人。
“这些年,我市各大医院都在大打‘人才战’,有的不惜开出百万年薪吸引医学博士,打造集聚人才的强磁场。”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如今,株洲的医师队伍朝“高、精、尖”方向发展。例如,2019年,市中心医院引入的医学博士郭媛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实现全市卫生行业“零”的突破。
2 虹吸效应明显
基层医院怕被“挖墙脚”
“缺人!”这是让天元区泰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蒋小琴最头疼的事。
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当我市医师数量逐年递增的同时,城乡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依然突出,基层医疗机构仍陷于医生紧缺的困境。
以泰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该中心的辖区人口有13万余人,其全科医生仅有24人。按此计算,该辖区每万名居民仅拥有1.84名全科医生。
早在2018年,我省就下发《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城乡每万居民要拥有2.2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社区医院的工作繁琐、收入低、晋升难,对医生的吸引力确实不大。”蒋小琴一语中的。
事实上,地处偏僻山区的乡镇卫生院处境更难。
“招不到人不是最头疼的事,最怕的就是现有的医生还被城区医院‘挖墙脚’。”炎陵县中村瑶族乡龙渣卫生院负责人感慨道,一个医生兼多个岗位的现象在乡镇卫生院相当普遍。
为何乡镇卫生院如此缺医生?多位乡镇卫生院院长给出的答案大同小异:近几年,株洲乃至省内外一批大的医疗机构的兴建,三级医院不断扩编,民营医疗机构不断涌现,对人才有虹吸效应。这让每年愿意到农村工作的临床医生少之又少,也导致原先在乡镇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不断跳槽。
3 医师分布不均,有些科室饱受“缺人”困扰
医师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体现在城乡间,也在医院的一些科室间表现得格外突出。
在麻醉科干了大半辈子,许毓光觉得,随着舒适化医疗的大力推行,麻醉科医生紧缺的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
许毓光是省直中医院麻醉科主任,该科室现有24名麻醉医生,每年要负责全院约2.3万台次的手术。
“如今,不少医院在压缩平均住院日,手术量在迅速增长,而麻醉医生数量的增加远远赶不上工作量的增长幅度。”许毓光坦言。
儿科医生紧缺是个老现象。以市中心医院儿科为例,该科室现有儿科医生50余名,但每天的门、急诊量可达到600余人次。若与就诊量匹配,他们缺了10来名医生。
为何麻醉科、儿科医生紧缺?记者采访了多名医生,得到的答案无外乎这几个:职业成就感低,压力大,工资少。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来袭,感染科也渐渐面临医生紧缺的困扰。
作为疫情的最前线,除了承担原有的临床工作,感染科的医生还承担着发热病人的收治、诊断和治疗等系列工作。
“平常还能应付,若是疫情严峻时,我们的医生都是连轴转,甚至还要从别的科室抽调大量医生支援发热门诊。”市中心医院感染内科主任谭英征介绍,这两年,他们在想方设法招兵买马,充实队伍。
4 中医医师队伍壮大,基层医生晋升渠道变宽
一场疫情让世人看到了中医药的力量,也让我市的中医队伍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您把脉很准,我这次特地带母亲来找您调理身体。”8月16日,在省直中医院举办的“神农日”义诊活动现场,不少市民慕名找到了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中心首席专家张群。
“熬”了十几年,张群欣喜地发现,“这两年,重西医轻中医的问题正在扭转。”
张群介绍,在不少人眼里,中医就是“慢郎中”。或许是对职业前景感到悲观,前些年,他90%的大学同学都没干中医。如今,这些同学又陆续回到老本行。
扎实推进中医药“五名”工程,开展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向基层医疗机构实行“订单式”培养……株洲正在多措并举培养中医人才。据统计,目前,我市约有3000余名中医医师,其中市级名中医约70人。
值得欣慰的是,基层医生的晋升渠道也在逐渐变宽。
作为一名社区医生,如今,王先的诊室门口常常门庭若市。最多的一天,他接诊了近百位患者。
为何这么火热?除了与医术有关,或许与他的职称有一定关系。去年,王先通过考核,获评副高职称。
“职称的高低与我们的待遇挂钩,也直接影响了我们的职业成就感。因为患者在挑医生时往往也会看职称。”王先说。
过去,基层医生的职称评定难、名额少、晋升渠道窄,所以他们对留在基层顾虑重重。
为了给基层医生更广阔的成长舞台,自2017年起,我市探索建立适合全科医生的工作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在职称晋升方面向基层倾斜,以增强基层医疗机构岗位的荣誉感和吸引力。
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共有51名基层医生晋升高级职称,约占总数的16%。而在5年前,我市每年仅有十几名基层医生可晋升高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