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村油化后的马湖公路。 陈洲平 摄
驻村队员带领专家考察大棚农业。 受访者 供图
驻村队员慰问村民陈平。 受访者 供图
【编者按】
广袤的乡村大地,是一副波澜壮阔的大美画卷。
去年5月,株洲向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红色村等选派了新一轮驻村工作队362支,旨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走过朝阳,穿越晚霞,此心安处是吾乡。工作队员们舍小家为大家,把他乡当故乡,变“驻村”为“助村”,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团结带领广大村民描绘了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美丽图景。
从今日起,株洲日报策划推出《新“村民” 兴乡村》系列报道,选择一些驻村工作队员,以新闻人的视角,讲述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辱使命、默默奉献的感人故事,以及他们给乡村带来的可喜变化。
喜看新村貌
大棚中果蔬飘香,村道被沥青铺装,墙壁上绘满乡愁,村貌升级、荷包鼓起……一年多时间里,茶陵县马江镇文江村以惊人的速度,发生蝶变。
这个曾经因“文江书院”出名的小乡村,因为去年5月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高速集团)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到来,再次成为宜居宜游、游客打卡的新时代诗意田园。
●秀美乡村入画来
8月15日,从茶陵县城沿106国道驱车10多分钟,就进入了文江村。在村口,一条7米宽的柏油路连接着国道,这是文江村去年底竣工的马湖公路。
蔚蓝的天空,白云点缀,马湖公路好似在远处与蓝天相接。道路左侧修建了1米多宽的草坪绿化带,栾树间着茶树,伫立在路边好似迎接客人到来。草坪后,是连片的稻田,微风拂过,稻浪翻滚,一派丰收景象。
前行数百米,看到的是一副精致的工笔画。阳光下,村道右侧排列着现代化大棚。最前面的是一个玻璃大棚,好似田间花房,透过蓝色的玻璃,能看到里面一排排“花架”上,种满了蔬菜;玻璃大棚旁,是一座钢架、塑料结构的五边形大棚,金属骨架在阳光下反射着光芒。在这两座现代感十足的大棚后面,是连片的拱形灰色大棚。这是文江村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行至村尾再回首,一副充满乡愁的现代水墨画跃然眼前。鳞次栉比的彩色屋顶、秀美的庭院、富有诗意的文化墙、干净整洁的环境,处处都让人感受到现代化美丽乡村的气息。
●果蔬采摘成网红
不止是景美,文江村还是茶陵有名的“果蔬采摘网红村”。
苋菜、甜瓜是夏季的大众蔬菜和水果。而今,在文江村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的多个大棚里,种满了翠绿的苋菜,棚内深处爬架上一个个黄绿色的甜瓜藏在绿叶后面。
8月15日下午3时许,在园里上班的唐芝琳,走进玻璃大棚中控室查看监控器上显示的温度、湿度等数据,指尖轻点几下,棚内遍布在花架、田间的水管就开始喷洒清水。“这是茶陵最大的设施农业基地,所有大棚是数字化操作,浇水施肥在中控室完成,甚至通过手机也能操作。”唐芝琳说,大棚里上班轻松,月工资4000多元。
设施农业,是文江村2019年找到的支柱产业。该村引进湖南金久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运营,修建了10多个水肥一体化大棚,棚内产出辣椒、黄金圣女果、草莓、蔬菜等产品畅湘赣边,一年四季吸引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
去年,省高速集团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驻村后,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引进高校合作,为产业升级打下基础。在这批大棚旁,已经清理出一片空地,计划今年再建26个蔬菜大棚,其中联体温室大棚2个,单体大棚24个。
林地资源也不能闲置,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推动下,文江村去年新建了千亩油茶基地,油茶长势喜人。
而今,文江村产业发展已呈星火燎原之势。
走近新“村民”
文江村的发展离不开一批新“村民”的辛勤付出,他们是来自省高速集团的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尤其是工作队队长袁大平。
●路通了,干部作风也转变了
8月15日,在文江村新村部施工工地上,记者见到了正在督查项目的袁大平。
今年50岁的他,戴着安全帽,身着条纹T恤和牛仔裤,魁梧的身材,黝黑的脸庞,给人稳重、干练的印象。
“施工队伍是我们公司的,对于新村部建设,既强调质量,又要抓进度,预计国庆前能完工。”指着建了两层的村部大楼,袁大平兴奋地说。
团结奉献、规范高效、实践担当、创新超越,是省高速集团的企业精神,这些特质在袁大平等队员身上都能找到。
去年初,为了确定驻村成员,省高速集团进行了内部竞聘选拔,袁大平、张钢、邓佳3人脱颖而出。进驻文江村后,袁大平等人通过走访和开座谈会,了解到刚换届不久,村支两委班子合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工作推进缓慢。
说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袁大平率先垂范,决定干些实事,来扭转村支两委干部的工作作风。2021年9月,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向后盾单位争取支持资金后,文江村启动马湖公路沥青路面改造前期建设准备工作,工作队员召集村里“五老”加入项目协调组,配合村干部开展工作。
通过以老配新,一起上阵做村民思想工作,赢得了村民们的广泛支持,“空心房”、破败房快速清零。2021年10月底,马湖公路沥青路面改造工作启动,同年11月底公路完工,同时完工的还有3000米通组路、机耕道和产业路硬化,从此,村民出行方便多了。
路通了,村民心通了,村子两委工作作风也变了。去年,在袁大平建议下,文江村新成立了产业党支部,主要成员为老党员、老村干部等,充分发挥“五老”力量,助力产业发展。
一年多来,驻村帮扶工作队为文江村陆续争取项目资金900余万元,升级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也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大事放在前,家事摆后面
漫步文江村,一路听到的全是点赞声、叫好声。
“我们学校有了草坪操场了”“曾虎片区终于有图书室了”“我们可以在有路灯的休闲广场上跳舞、打篮球、乒乓球了”……一句句点赞的背后,谁知道袁大平等人付出了多大努力。
群众之间无小事,这是袁大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经常带领工作队员和村干部,调查走访,召开座谈会,收集群众的“急难愁盼”的事情,并视轻重缓急,逐一妥善处理。
村民陈平患有骨结核,日常生活离不开拐杖和轮椅,袁大平等人经常去探望他,还帮他解决就医难题。去年初,袁大平妻子也检查出患了同样疾病,先后住院10多次,但他很少回去陪伴。
“对于妻子,我是愧疚的,孩子正在读初中,母亲中风也需要照顾,但驻村是大事,我们工作队员要把大事放在前,家事摆后面。”袁大平说,每次放假回去,他会准备一点小惊喜,用偶尔的浪漫换来家人对驻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