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经济要火先治“夜盲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短板往往就是蓝海。】

    如果都是“进出口”项目,夜经济的流量必然随季节波动。

    露营、客栈、微亮化、特色民宿、院子餐饮……一个又一个夜经济的新玩法和人流热点,成为近来株洲媒体热议的焦点话题。

    然而,有一个小问题出现:夜经济这个新名词,如果多一个字也能成立——夜宵经济。去露营吃喝、去院子点餐、去河边夜宵,都是换了个场子继续满足“五脏庙”。这种打法有错吗?民以食为天,没问题但有毛病,季节性太强,难免暑气一过、热度锐减。

    这就是夜盲症了,此刻南方城市避暑驱动下的夜经济,也难免出现“东北猫冬”的问题,至多热两季、凉两季,尤其是非热点旅游城市、做本地人生意,发展天花板清晰可见。

    怎么破?找到问题所在就好破。环顾国内,现有的夜经济产品类型,大多局限于餐饮、购物、游船、灯光秀等,文化、演艺、康养类的产品仍然很少。

    短板往往就是蓝海,用文旅的方式破解非旅游生态下的城市夜经济,则是当下的破题关键。

    在饮食之外,添加一些“文采”,成为最常见的套路。曾经,北京顺义的祥云小镇额外增加“酒文化”活动,借西西弗书店开业的节点推出深夜阅读的活动,“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感觉就让烟火气多了许多诗情画意。

    但这还没跳出“进出口”。但脑洞已经打开,有的城市夜间开放的博物馆,把帐篷扎进去,全家研学游;有的城市发力“大唐文化”,夜观盛唐别有韵味;更海派一点的则把快闪放进夜经济里,前脚遇见湖心亭畔的昆曲牡丹园,转身又见广场上滑稽戏上演……这感觉,捧个爆米花、嚼个串,都格外和这个城市亲近,消费起来还没铜臭味。

    何谓夜经济最巅峰?不妨读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且去“百度”,方可“一夜鱼龙舞”。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