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庄、精品民宿、清凉避暑、名镇古村……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限制较少的近郊游迎来客流高峰,尤其是这个炎热的夏天,主打清凉、亲近自然的广袤的乡村,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热门目的地。
产品多了、市场热了,株洲的乡村游是否顺势大火一把?游客在乡村游体验中又发现哪些亮点和短板?近日,本报记者先后去到市内、市外多个乡村游项目,在观察比照中寻找株洲乡村游的短板和优势。
“小而美”乡村游成热门
炎炎夏日,寻一处山水,栖一方民宿,在乡间的蝉鸣鸟语间,嬉戏游玩,不仅避暑,还亲近大自然,放松了身心。
这成为当下旅游的“新常态”——不必追求高大上的热门景点,“小而美”的一处乡村也可怡然自得。
这个夏天,浏阳市周边村落,以亲水纳凉的清凉游,再次吸引了一波游客蜂拥而至。
“老板,还有房间吗?”8月13日晚9点,一名游客走进薪院子·老房子民宿,向老板咨询。“不好意思,已经全部住满了。”就这一个晚上,民宿老板陈宇清已经接待了四五批临时来找房的游客,“他们不熟悉情况,现在客源多,房间基本上早就定完了。”
民宿所在的田溪村,是浏阳市张坊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也是浏阳市西溪磐石大峡谷风景区所在地。这里位处于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麓,距浏阳市区66公里,交通便利,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
景区内游玩项目众多,既有湘赣边地区最长的以森林为自然背景打造的空中漂流滑道,也有7D黄金玻璃桥、滑草游乐园、跑马游乐园、野炊烧烤基地、中小学研学教育基地等种类丰富的旅游娱乐教育项目。
近几个月来,景区周边酒店、民宿大多出于满员状态,其中有不少是来自株洲的游客。
谁能想到,这个已经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浏阳市“十大文旅网红打卡地”的地方,8年前还是个贫困率接近30%、全市贫困人口最多的村庄。坐拥有“活化石”之称的南方红豆杉林以及流泉飞瀑、峰奇石异的西溪磐石大峡谷等宝贵的好山好水,却由于缺乏巧妙挖掘和利用的思路和做法,少有人来欣赏。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田溪村村支两委班子苦苦思索出路,几经商议,决定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村里成立了筹备领导小组,用众筹这种新潮的方式解决了“钱从哪里来” 这一关键问题,190户村民入股“众筹”近1000万元,成立湖南西溪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发西溪磐石大峡谷风景区,将农民的闲置农房集中起来开发乡村旅游民宿。村两委团结肯干,村民热情积极。如今,田溪村早已不复当初模样,已打造成集观光、体验、民宿、康养为一体的乡村热门旅游目的地。
有意思的是,浏阳周边的“清凉游”村落,热衷于抱团出圈。就在距离田溪村半小时车程的小河乡,就有新晋网红打卡地鱼鳞坝。坝体被设计成172个半圆形堆叠在一起的样子,远远看着就像是鱼鳞一般,每个鱼鳞区像一个个小鱼池。高低错落的“鱼鳞片”间,流水潺潺,涓涓而下。堰顶设置了汀步,行人可跨步穿行,是亲子互动的天然乐园。
而小河乡,是浏阳市最偏远的一个乡,直到2014年才有了第一条通往山外的公路。通路之后的小河乡,迎来了属于它的巨变。用创意给“绿色”加码,用新媒体包装推广,小河乡不但鱼鳞坝、叠水坝两处水利工程打造成“网红”地,更形成了《云上的小店》拍摄地、星河天文台、乌石空间等一批由点成面的网红打卡地。
“舍近求远”的原因
株洲的乡村游不美吗?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
“株洲缺乏周末近郊游。”悠移庄园负责人姚先林坦言。缺乏并不是没有,而是太同质化——这是基于他做了10多年乡村游之后下的判断。
2009年,以采摘休闲农业起家的天元区悠移庄园兴起,成为株洲最早探索乡村游的先行者之一。体验采摘、赏四季景观、吃农家菜等……之后的10多年里,以采摘、赏花、农家饭菜为主题的乡村游开始涌现,株洲出现了很多复制版的“悠移庄园”。至今,株洲乡村游内容还是“老三件”,同质化严重。“几年下来,游客也都腻了,这也就导致乡村游从业者进退两难,丢弃之前的投入项目,开发新项目,成本又太高;不转型的话,这些老项目又吸引不了游客。”姚先林坦言。
然而,随着乡村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观光式旅游的农家乐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多元化消费需求,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向多样化、融合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乡村旅游消费逐渐向度假式深度体验游转变。
这个夏天,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情况下,姚先林就带着家人先后前往邵阳南山牧场、福建东山岛等乡村考察,发现地域距离早已不是阻碍旅游的主要因素。当下的乡村游,呈现小而美、短而精的新特点,从室内向室外转移,从白天向夜晚延伸。
这个暑假,株洲各大景点也涌入大批游客。神农谷片区300多家农家乐和民宿都处于爆满状态,甚至不少不做农家乐的果农家里也住满了客人。
去哪里玩、玩什么,成为不少株洲人的周末焦虑和年假焦虑。一些风景优美、尚未完全开发的新地标,成为游客热捧的旅游目的地。比如,这个夏天正火爆出圈的醴陵官庄镇瓦子坪村袁溪谷和攸县鸾山镇上垅村八福垅等原生态溯溪游。
“溪水清澈,瀑布也很壮观,虾蟹较多,任何时间去都比较清凉,比较适合夏天游玩。”6月份去过袁溪谷后,龙殷便被那边的原生态风景所深深吸引。“晚一点去就只看得到人了。”第二次前往袁溪谷时,龙殷便被堵在了离峡谷口一公里开外的路边,无奈之下只能在旁边的露天河水中玩了一天。
攸县酒仙湖景区半小时车程外的八福垅大峡谷,也被游客打破了往日的宁静。在朋友的推荐下,江先生开启了八福垅的清凉探险之旅。比袁溪谷好的是,八福垅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有水泥路直通景区,且有一个小停车坪。
“水比较浅,溯溪路比较好走,来回一趟花了4小时左右,还是挺好玩的。”8月初刚刚前往八福垅游玩过的旷女士表示。
类似的山水资源,在株洲南四县相对集中。不仅如此,株洲还有罗霄山脉的峡谷和高山等自然资源,以及神农农耕文化、药文化、茶文化等宝贵的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然而,由于缺乏有效开发和项目包装等,很多资源仍“埋没”山中,而另一边,株洲以及周边游客又急切需要找到新的有趣的乡村清凉游地点。
“除了问朋友,似乎没有太多渠道得知株洲有什么好玩的。”市民江先生抱怨道。他认为,政府部门和旅游目的地普遍宣传意识不强。在最新出炉的株洲旅游地图上,神农谷、密花村、卧龙山庄等景点分布其中,也有一些特色民宿上“图”找客,但却缺乏进一步的高质量宣传文案和视觉作品,景点标签不明显,难以产生出行冲动。
“可达”的旅行需求
株洲乡村清凉游,如何形成规模、火爆出圈?抓住全域旅游的风口,助推文旅出圈,探寻出路的株洲相关部门和乡村经营者、管理者,正面临着一系列难题。
基础设施配套,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
去过一次便难以忘怀。在第一次去醴陵袁溪谷游玩过后,市民龙殷就大力向朋友推荐。在她的宣传下,周边朋友纷纷涌入袁溪谷。昔日安静的溪谷人声鼎沸,基础设施的短板也开始暴露。多名去过袁溪谷的市民反馈,前往峡谷的道路非常狭窄,路况也堪忧,因缺乏停车场,游客只能将车停在路边,加剧了堵车状况。
由于景区未经过正式开发,相关配套严重不足,比如,通讯信号覆盖不够,农家乐、民宿、商店缺乏等等。两次去过袁溪谷的市民袁先生,在向朋友推荐时一定会特意强调,让朋友们必须带上路餐且与友人结伴同行,因峡谷内无信号,一旦失联很容易出事。
即便是看起来设施略好的八福垅,也仍有着诸多弊端。既有的停车场面积不大,仅能停二三十台车,且未施划停车泊位。“上次去,光找车位就花了半个小时。”市民旷女士表示,且景区的指示牌也相对缺乏,道路导航地标缺失,前往旅游需要大费周章。
住宿也是个大问题。有资料显示,炎陵县现有农家乐、民宿400多家,其中,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内就有100多家,经营床位1万余张。然而,真正像样的民宿,也不过几家。目前更多的民宿尚处于农家乐的初级状态。
今年5月31日,湖南省《旅游民宿等级划分与评定》地方标准发布,7月11日,旅游民宿国家标准相继出炉。目前,我省正启动民宿评级。“这标志着政府开启了对这一行业的规范和标准化引导。”拟任株洲民宿协会秘书长的王琼表示,推动民宿等级评选,是引导我市民宿业从硬件条件和运营管理全面提升的一条捷径。
为发动我市现有民宿积极参与等级评选,上月起,我市启动了民宿行业的初步摸底调查,并多次组织民宿经营者外出学习。然而,直到目前,协会仅收到耕食书院一家申报资料。“除新建民宿外,绝大多数都卡在消防验收环节缺失这一问题上。”王琼表示,民宿属于民房改造,按照目前政策,消防尚无对民房的验收要求,如何取得消防许可,是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走花路”的经营理念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乡村旅游,同理可得。就目前来看,株洲旅游从业经营者,以及村落支持度和村民理解度,还不够开放。
一些株洲乡村游经营者表示,他们在长沙县、浏阳等地也经营了类似的露营基地,“当地村民的支持力度,比株洲要大得多。株洲本地一些村庄虽然不反对,但他们确实在经营理念上还是落后了些许。”
各自为政是第一条。这种感觉姚先林有。
“很多时候,村里开发旅游的经营者都是各自为政,你开你的土菜馆,我开我的采摘园,村民的经营意识有待提升。”他说。
“有舍”民宿老板田利军也有同感。
在醴陵市沩山镇泉水村,田利军请设计师耗时3年进行打造,将农宅改造成精致的民宿“有舍”,民宿里有露天电影、露天泳池、烧烤等娱乐项目,民宿之外还有天然的溯溪资源。
“但要将一个村的旅游带动,仅靠一两家经营者来做,还是势单力薄,需要更多人参与。”田利军说。
在他们看来,村民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也是建设者、参与者。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其积极性,乡村振兴才能获得持久的内生动力。
隔壁的沩山村就是典型。
短短几年时间,沩山村,从一个底子薄弱的“空心村”向“网红村”转型,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大转变,主要靠的是人心齐。
村民无偿腾出土地用于拓宽道路、村民自筹资金建设“幸福屋场”,还有农家乐老板们自觉“约法三章”:垃圾不乱丢,处理好垃圾排污工作;保证食材安全新鲜;店面装修及宣传上都突出“沩山”招牌。同时,从沩山村走出去的人都成为“移动喇叭”,在各种自媒体平台上,积极发布周边自然景点的相关介绍,为村里的好山好水吆喝。
浏阳田溪村也是典型。“众筹”开发乡村旅游,游客来了,吃住游购行都是消费,村民收入随之水涨船高。如今,村里各个都是“宣传员”,争相向游客推荐,以淳朴民风欢迎游客。
乡村清凉游旺季短是第二条。
在袁溪谷经营农家饭庄的店家冯妙军认为,该地有效经营时间主要集中在暑假。近6年来,每年五一假期到十一假期,冯妙军就会回乡经营饭庄,最高峰时每天客流上百人。然而,漫长的淡季让他无事可做,为维持生计,他只得选择外出务工。附近几家农庄主基本都是这种候鸟式经营模式。
作为株洲清凉游首选目的地的炎陵神农谷,旺季短暂亦是其困局。虽然面临着漫长的淡季困扰,炎陵远山蓝民宿也未上网推荐,日常客流主要靠朋友间互相介绍。一窝蜂的清凉游后,则被大伙抛之脑后。“上网后电话不断,难得麻烦。”民宿主廖女士表示。
旺季真的短吗?神农谷凡间小院民宿主雷青认为,旺季短暂的困局,浅层原因是山水清凉游的天然属性,但文化缺失、宣传缺位、产业链缺乏等,才是背后的关键制约因素。
他以自家民宿为例解释,经过五年发展,凡间小院从一座荒弃小学改造的14间民宿,发展为拥有67间客房的三栋民宿群,共投资1100余万元,成为炎陵民宿的佼佼者。不管是炎热的旅游旺季还是被认为淡季的冬天,凡间小院的预定一直不断。“这都是得益于广泛宣传。”雷青介绍,去年国庆,他的客人就全部来自于粤港澳。
即便如此,在他看来,目前凡间小院也只是在硬件上基本达到国内中等水平,但文化打造上仍旧不足。
今年,雷青进一步挖掘神农文化,以炎陵当地中草药为媒介开发药浴足浴项目,打造康养、农耕等主题,该项目将在秋季推出。在他看来,在清凉游外发展红色、康养、农耕、寻根问祖等文旅主题,赋予山水文化内涵,是拉长乡村游时间轴、增加吸引力的动力所在。
今年,悠移庄园也开始转型。这个夏天,姚先林打造了露营基地——营火部落,抢抓乡村夜经济的风口,增加了碰碰船、射箭、骑马等小众运动项目,接下来他还打算打造露天酒吧。
“目前庄园的总收入室内项目只占三分之一,室外项目占比扩大,目前已达到近七成。”姚先林说。通过13年发展,目前庄园已拥有互动项目57个,配套大型餐饮、会务酒店、电商产业园等多种业态,去年接待人数突破30余万人,辐射长株潭和衡阳等地。
为推动乡村旅游和民宿业的发展,目前,我市民宿协会也正在筹备当中。协会拟任秘书长王琼表示,株洲乡村游的品牌宣传尚在起步阶段,既缺乏包装,亦缺乏宣传渠道。她认为,乡村游的一个关键载体在民宿,而民宿业是一条完整产业链,宿主文化的打造、专业运营团队的引进、在地文化的挖掘等上下游要形成完整体系,打造产业集群,乡村游才能吸引人来、来了好玩、走了还回味。
功夫在景点之外
经观杂谈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易蓉
疫情之下,炎炎夏日,为了避暑,笔者先后去了市内外的多个乡村旅游点,那些虽不是高大上的热门景点,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让前去游玩的朋友们都大呼体验感很好,而这种好感主要来自于景点之外的细节。比如,村里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很干净整洁、跟村民问路搭讪,他们总是朴实热情,即使是想拉客的餐馆老板,与人搭讪都不显功利和令人生厌等。
正所谓功夫在诗外,笔者认为乡村游亦当如是。
受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在周末节假日选择前往周边打卡、露营,有时候一种氛围、一张照片,也许就能造就一个新的“网红打卡地”。体验感好的地方,游客们往往不吝赞美,发出的朋友圈、短视频可以说是当地旅游最好的广告。但是,也有一些“奔现即幻灭”的地方,游客们冲着一张美景图片去,景观是不错,但却由于指示牌设置不够完善、收费不够公开透明、就餐等候时间过长、户外如厕不够方便等细节被“吐槽”“拔草”。
因此,乡村游的文章不能只抓景点打造,还要花大力气建设好配套设施,一些细节往往会影响旅游体验感,从而决定了该景点的命运走向。
乡村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景点是卖点,但舒心、放心、贴心的服务才会为乡村旅游持续繁荣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