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易蓉 任远
傍晚7时,在石峰区汪家岭,当天边的云层慢慢靠拢,遮住落日红扑扑的半边脸。慕名而来的游客陆续集结,在这个乡间山顶露营基地里,登上山顶,打卡长株潭三市交界处的落日余晖。同一时刻,数十公里外的醴陵市沩山镇泉水村,夜排档的啤酒、烧烤已上桌,乡间的烟火气在游客的推杯换盏间被点燃。
原本入夜就漆黑寂静的小村,如今也逐渐成了游客涌入的“不夜村”,越来越多以“夜”为时间节点的乡村经营模式正在悄然兴起。
乡村之夜以独特魅力留住习惯城市夜生活的外来客,夜经济与当下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怎样融合发展?记者走进一些乡村,看到美丽经济的一条新路正在生长。
露营,散布在乡村里的夜经济
与三五好友一起,手捧咖啡,围坐在篝火旁,仰望星空……这样轻松惬意的田园生活,点亮了不少乡村的夜经济。
在渌口区南洲镇,有着20多年户外经历的贺泽剑搭起帐篷,建立了特色露营基地。
“与过去‘一张行军床、一个简易帐篷’的传统露营不同,我们提倡的是风格露营。”说起基地,贺泽剑打开了话闸子,“它像是在户外安了一个临时的家,人们按照自己的审美将帐篷装饰成不同的风格,或清新,或现代,或复古。”
基地就像一个小社会。人们行至于此,抛开世俗中的利益纠葛,亲近自然,共享这里的美好生活。
基地配有西餐大厨,为游客们提供美味的西式餐饮。每晚300元左右的帐篷费用,基本能被消费者接受。
白天,以家庭、好友为单位的游客,在基地附近爬山、戏水。到了晚上,暮色降临,众人围坐一团,顶着星光,喝酒聊天,好不自在。基地还会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吸引人们前往。
同样做起了乡村夜生意的,还有80后青年——果子、青择和佳邑。
石峰区汪家岭,海拔243米,周边再无更高的山峰,视线直穿长株潭三市。尤其到了晚上微风徐徐,气温比城区低了好几摄氏度,还没有蚊虫,特别适合打卡休闲。
三位年轻人看中这里的地理优势,和当地一家滑翔伞基地签订协议,开发山顶经济的“下半场”。
白天,这里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聚集地,吸引人们滑翔天际,体验不一样的运动;夜里,果子等人在铺满草皮的山顶布置灯线、摆上桌椅板凳,打造出一个小型夜间露营基地。
当夜色渐浓,城市的灯光如同银河在远处流淌。预定的游客陆续抵达,欢快的音乐响起,啤酒饮料上桌,氛围很快被调动起来。这个曾经一入夜便沉寂荒凉的山村,如今被乡村夜经济点亮,成为城市与乡村的连接。
露营基地的火爆程度,超出了经营者的预料。“临时上山的散客,我们根本没法接待,周末不提前预订,更是一桌难求。”青择告诉记者,山顶露营做的大多是回头生意,在炎热的夏夜到山顶吹吹大自然的凉风,成为许多上班族的夜间选择。
还有不少企业和单位将团建活动设置于此,让露营基地迎来更多商业机会。
民宿里的“夜生活”
山顶露营、落日打卡……独特的经营形态聚集人气,催生出乡村“夜经济”。记者在走访发现,这些夜游形态基本可归于“玩”“美”“食”“宿”四种形式,它们多依赖于乡村的原有优势,如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等。
泉水村便是如此。
九山半水半分田,塑造了泉水村秀美的自然风光。
加上脱贫助力,村里的破烂路得以拓宽成平整的沥青路,还装上了160盏路灯。村里17.5公里的电线完成改造,更换3台变压器,家家变得明亮起来。原本乏人问津的山垄、小溪、竹林、茶园、田野,也有了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氛围感。
冲着这份“氛围感”,5年前,“85后”田利军回了村里,请设计师耗时3年进行打造,在保留荒废老屋白墙的基础上,将农宅改造成精致的民宿“有舍”,安放于绿水青山之中。房间都开了全景落地窗,往外看就像一幅随四季变化的山景油画。
始于颜值,终于情怀。
开业至今,每到节假日,这栋民宿都住满了游客,或听蛙声鸟鸣,或溪涧嬉戏。唯一不同的是,乡村的“夜生活”也在逐渐变得丰富。
乡村旅游早已是大势所趋,但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让“白天看景,晚上走人”的模式已很难满足游客需求,田利军也感受到了相似的痛点。为此,在田利军的“有舍”民宿里,露天电影、烧烤甚至篝火晚会成为乡村“夜消费”的新形式。
事实上,点亮乡村之夜,将城市里特有的夜间休闲引入乡村,天元区的悠移庄园早就进行了夜经济与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探索。
几年前,庄园里开设了株洲首家汽车电影院,市民可以把汽车开进电影院,坐在车里看最新大片,既能领略乡间美好,又能体验丰富“夜生活”。
“最近因为疫情影响,电影院暂时歇业了,但庄园里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悠移庄园负责人说。
记者看到,悠移庄园的一处大草坪变成“营火部落”,盛夏的夜晚,游客们在那里露营、喝酒、撸串、看星星,一个都不耽误,很是热闹。
“我们还准备打造一个露天酒吧,这样游客晚上也可以撸串、蹦迪、喝酒,乡村夜生活也可以很摇滚。”该负责人表示。
乡村“夜经济”的可能性?
夜经济,在中国的大街小巷红火着,热闹着。
曾有机构调查,中国夜间消费约占总体零售额的六成,并持续以约17%的规模增长——夜间淘宝网购占全天消费比例超36%,盒马鲜生、口碑、饿了么等带动夜间餐饮消费增长。美团外卖夜间消费在全天消费中的占比高达35.7%。
夜经济全面崛起,20岁至29岁是夜消费的核心人群。很多城市甚至提出了“24小时全经济”的概念。
如今,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夜经济不再局限于城市,从城市走向农村。它们凭借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拉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夜生活已经不是城市的独特风景。”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美丽乡村建设后,各地充分发挥现有乡土资源,是乡村夜经济萌发的最初动因。这也是充分利用乡村资源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的一种途径。
不过,带动乡村夜经济,能发挥的空间还有很多。
“不少乡村露营基地周边的硬件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夜经济的发展。”一位露营基地经营者向记者坦言,营地周围的路面没有硬化,夜里没有路灯,电进不来,基地的空调无法开启,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
同样需要提升的还有村民的经营意识。
“在长沙县、浏阳等地,我们也经营了类似的露营基地。当地村民的支持力度,比株洲要大得多。株洲本地一些村庄虽然不反对搞夜经济,但他们确实在经营理念上还是落后了些许。”上述经营者说道。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在长沙县、浏阳等地的营地周边,当地村民做起了餐饮、住宿生意,游客们从基地游玩出来,吃点当地的乡里饭菜,一些住不惯帐篷的市民可以找一处旅馆住一宿。还有些村民在不远处开起了沙滩车,山上建起游步道,让营地的旅游元素丰富起来。
点亮乡村之夜,将城市里特有的夜间休闲引入乡村,如何让寂静的乡村更加轻松地接纳?未来的乡村夜经济又该如何发力?
“要尽量做成规模。”在田利军看来,如果只有一两家民宿这样做,还是太过于势单力薄,如果一个村或者几个村,几家农家乐都能够共同打造一个“夜市”,这样夜经济的氛围感就出来了,夜市里面可以赏玩农家编织物、农家夜宵小吃等等。
还要发挥乡村的文化潜力。“有些村有演绎皮影戏、花鼓戏的传统,这些传统文化可以重新搬上舞台,打造一台乡村文化剧场,甚至组织一场乡村音乐会都无不可。”田利军说。
本地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宣传推广力度。“有些地方的政府和企业,将单位的团建设在乡村夜经济的发展之地,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吸引更多城里人去乡村夜游打卡。”贺泽剑表示,还有些地方还会依托当地的政府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为本地旅游背书宣传,这都值得本地政府学习和借鉴。
“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领域,乡村夜经济还是一片少有人涉足的蓝海。”有业内人士分析,现阶段的乡村夜游还要进一步培育生长。在新消费理念的指引下,未来或许会升起更多“星光村”。
乡村夜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乡土化” 易蓉
经观杂谈
从夜空中俯瞰大地,光点的聚集和延伸往往能勾勒出城市与乡村的分界。近两年,这样的界限已不再明晰,乡村夜晚漆黑、寂静的传统形象正在被打破,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等独特的乡村资源,正聚集人气,催生出乡村“夜经济”的萌芽。
这些“萌芽”“探索”或早或晚,但都能说明一些问题,也点明了一种趋势。
先说问题,从目前来看,单一的夜经济项目还难以独立吸引游客,发展夜经济最重要的仍是依附原有的乡村旅游资源。一些基础条件必不可少,如位于城郊的交通优势,绿水青山的生态和旅游基础,以及周边具有消费力的人群……在笔者看来,这些都是乡村“夜经济”所需要补齐的“短板”。
再说趋势。乡村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疫情影响之下,短途游、小休闲的乡村游成为“香饽饽”,眼下,白天游已经不新鲜了,但夜游乡村才起步,这片“蓝海”值得关注。
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以后乡村如何探索夜经济,有一点需要谨记——相较于城市,乡村“夜经济”的核心在于“乡土化”,这也是众多乡村与城市抢夺流量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各种探索要围绕乡土特色做文章。
1.浙江蔓塘里村:艺术光影秀 装饰乡村夜
他山之石
浙江美丽乡村经济起步早,很多探索都走在前列。
浙江蔓塘里村,依托美丽乡村以及灵峰街道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招牌,加上“高低起伏”的村庄形态,2018年11月,“大地之光”项目在此落地。这个只有1.6平方公里的小山村,引进“大地之光”项目后,将农家、茶园、山林等自然之景,运用多重立体光影技术、国画的手法,通过点、线、面的变化,描绘塑造出一幅“亦诗亦画”的灯光水墨画,将蔓塘里乡村独特的人文、地貌、景观呈现给游客。
该村现已成为文创灯光第一村,作为全国唯一的乡村文创灯光项目,蔓塘里“大地之光”已经名声在外,是朋友圈里的网红打卡地。而且,“大地之光”采用村景联建的模式,村集体以基础设施、美丽环境配套入股,农户作为股民参与,村集体每年能拿到10%的门票收入分红,保底80万元,村民也可拿到门票营业额的3%。
2.浙江丽水联丰村:无中生有的“夜生活”
曾经的缙云县壶镇镇联丰村,有着一个被人嫌弃的烂泥塘、臭水沟和抛荒田。
得益于2019年全省“花园乡村”建设的全面推进,联丰村开启“转型之变”,经过126天的拆与建,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没有卖点怎么办?“那就制造卖点!”2020年初,一个结合莲都区利山畲族村的百亩莲花景观,并借鉴台州后岸村卡丁车项目的“万莲花海卡丁车项目”在联丰村正式落地。区别于其他乡村的娱乐项目,联丰村的跑跑卡丁车最大的卖点在于可以在绚丽的夜景里奔驰。
2020年8月8日,联丰村举办了首届荷花节,卡丁车项目正式对外开放。“荷花+卡丁车”的美丽景色以及夜间美景,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游人。在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里,卡丁车项目收入达13.8万元,其中50%以上来自“夜经济”。如今,当地农民除了种田,还能在卡丁车赛场上班,遇到节假日,工资还能翻倍。农民们为此笑开了颜。
3.日本美星町:小村落成观星胜地
美星町,一个几年前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距大阪直线距离184公里,从日本版图来看是极为偏远的小地方。入夜之后,街灯稀疏,长夜暗暗,除了满天星星什么都没有。而正是通过美丽星空这一资源,点亮了美星町的高光时刻。
暗夜保护计划、天文台、民宿、星空公园……美星町仅剩的“繁星”成为了特色,如今这个暗夜下的小乡村已经成为日本天文研究的重镇,被列为日本三大观星胜地之一,甚至成为了世界知名的观星旅游目的地,每年吸引着上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观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