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宝藏全景图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书评

    陈裕

    历史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灿烂的文明,还有诸多瑰丽无比的奇珍异宝。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过往,积累的财富也是惊世骇俗,在这些财富里,许多未曾被揭开神秘的面纱,《国家宝藏全档案》一书能够让我们一窥其真实面貌。

    本书分为五个单元,从陵墓、古城、战争、佛寺、海底等层面逐一解读有关宝藏的秘密。

    历史的真实性无从参考,只能依赖每个朝代遗留下来的物件来推断,其中皇权贵族的陵墓陪葬品,就能鲜明地反映时代的背景以及当时社会特色。

    许多盗墓题材的文学和影视作品,都对古代的陵墓赋予神奇,机关重重,危险叠生,诡异气氛十足。在进入墓穴的过程中不断有人丧命,最后的结局还有可能两手空空。本书里的墓穴虽有机关,但不是如影视里描绘的那样危机连连,本着现实的角度,忽略开启陵墓的过程,重在阐述墓穴中的真实场景。

    经过考古人员的努力,大量的陪葬品呈现在世人面前。古代统治者的奢华从陪葬品中可见端倪。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从出土的文物里映射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失去了作为基石的社会底层劳动者,那些高高在上的当权者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势必为历史所遗弃。

    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创造的奇迹无法想象。湮没在历史烟尘里的古城,验证着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发展历程。天南地北、四面八方,中华大地上隐秘着无数扑朔迷离的宝藏传说。本书中有关古城的一个个民间故事,在作者翔实的记录下纷纷归于现实,只是宝藏未见踪影,神秘依然神秘。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战争史,战争的创伤祸患无穷,随之的悠隐也成为至今无法探寻的未知。战争中兵力的比拼也是以财力为支撑。落败者的财宝去向众说纷纭,项羽的12面金锣,方腊的81处藏宝,石达开就义前太平山符号等等,距离面世还有待时间的延续。

    在众多的宝藏传说里,佛寺的藏宝传闻要稍逊一些,毕竟围绕佛寺发生的历史故事多以人文关怀为主。除了佛家器物和香客的供奉之物,最大的宝藏传闻出自东汉时期的张角所揽之财埋于铁山寺。埋宝易取宝难,尘封已久的宝藏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寻觅得到,它不想为世人皆知,就让它永远长眠于历史中吧。

    地球71%为水覆盖,海洋占据大部分面积,海底里的宝藏多得不可胜数,主要来源古代船只沉没,其上满载货物,彰显贸易的兴盛一时。

    海洋打捞曾为上个世纪的热点,全世界都瞩目沉船的含金量。我国的海域面积宽广,海上贸易自古发达,在航海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沉船事件时有发生。水下出土的文物,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唐宋时期的瓷器,明清阶段的物件,都从各个角度反衬出时代风格和印迹。这些宝藏里蕴含的文明也是对陆上历史的一个补充,同样具有弥足珍贵的意义。

    掩卷沉思,宝藏虽诱人,但历史的厚重让人发省。金银有价,文明无价,一个宝藏就是一段历史,历史中饱含劳动人民的血泪。阅读完《国家宝藏全档案》这本书,不必忧虑如何寻得这些旷世之财,而是发出沉沉的疑问:这些藏匿已久的宝藏是多少人用生命附之,该怎样看待那段历史,该怎样挖掘湮灭在历史中的那些技艺?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