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 如何度过三伏天?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时段。今年尤其热,新闻报道有人因为炎热而得热射病,现代人有空调等制冷设备,三伏天也难熬,那么古人没有这些条件怎么避暑呢?

    皇家避暑

    “皇家”二字,代表着最高规格,奢华享受。面对酷热天气,皇家从周代开始就有专业人士负责修冰窖、采冰、制冰、存冰等工作,他们被统称为“凌人”。

    汉朝皇室发明了“清凉殿”,命宫人对着殿内放置的冰块,执扇扇风,将冰凉之气传播殿中。为了营造清凉之感,更是用玉晶一类器皿盛放冰块,可见奢华。

    唐朝为避暑,还创造了机械传统的制冷设备,造型类似筒车,扇轮带起凉风,并利用机械力人为制造水帘,水汽加凉风,唐朝皇室的确会享受。

    唐代至清代,皇帝还会将冰块作为福利待遇,赏赐群臣,北京故宫中就建有巨大的冰窖。

    百姓避暑

    烈日之下,平民百姓没有皇家、官员的夏日福利,只能靠“熬”挺过暑天。为了躲避暑气,三伏天一到,百姓们就选择避开正午12-14点这样的高光时刻再去劳作。他们会选择日升之前或者日落之后,摸黑干活。

    另外古人还有一项降暑神器——瓷器。瓷枕清凉解暑,古人养生“头凉脚温”,李清照曾有词“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可印证。说到这里大家自然想到的就是凉席。其实古代凉席称为“夏簟”,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可见。席和簟是有区别的,古时席为冬季使用,簟为夏季使用。三国时东吴张纯说“席以冬设,簟为夏施”就是这个意思。

    避暑山庄

    顾名思义为避暑而建的庄园,有山有水有树林,有园有景有亭廊。古时大户人家会在依山傍水之地为自己修建庭院避暑休闲。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康熙修建的承德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明清时期大户人家的厅堂中往往有口深井,你可知它是做什么用的?没错,就是降暑之用,制作一个井盖,上面凿孔,夏天冒冷气,冬天冒暖气。

    本文原载“风华中学历史组”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