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下的老师傅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原载《攸河文韵》

    王重之

    (一)

    朋友学军三番五次要我写一篇关于老师傅的文章,且题目都帮我拟好了,叫《马鞍山下的老师傅》。

    我知道学军心里一直有着马鞍山,有着对老师傅的这份特殊情结。人念着一个地方,一定是那里有着让他念的人和事。

    其实,我与老师傅也是故交,只是相识得比学军晚一些。

    2002年,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受聘于牛头湖村任秘书,老师傅在阴山港村也任秘书,常因公务在政府碰到,虽见面多却很少说话,只知道他姓李,名冬球。

    那时他是人大代表,不知他听谁说我写得一手好文章。开人大会时,特意打电话给我,要我晚上赶到县城的海悦宾馆帮忙为他写个提案。

    那一晚聊着写着到了深夜。后来,老师傅执意要我一起吃了夜宵再走。几个下酒的菜,几瓶二锅头,一起喝得有点醉意才罢。他,是个性情中的实在人。

    从此,他每年为村里修渠道、防渗山塘和硬化道路,打报告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文字上的事总是找我,一来二去,也混成如兄弟一样亲。

    (二)

    河畔的马鞍山奇峰突起,如一道青黛色屏障,史称为攸县西南之一把锁匙。山峰中间的凌云塔巍然直插云霄,远望如巨人横跨于马鞍之上。山下的大义渡,史上为南北连接湖广的商旅通道。据老辈人传,北伐战争时,叶挺将军带领先遣军在洣江对岸的渌田打响北伐第一仗后,于马鞍山下的大义渡过河,攻入攸县县城。

    这里民风淳朴,传统文化观念浓厚。年年端午前,远方打工创业的游子都赶回来出钱出力,自发组织龙舟队在洣水河进行划龙舟训练,“咚咚”的龙舟鼓声响彻霄汉。

    正因为阴山港村有着这样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山水风光,才吸引了许多人来这里游览。特别是周日,城里的许多大人带着孩子到马鞍山搞户外活动,拍抖音。登高望远,畅目抒怀,释放工作中的压力,增长孩子们的知识。

    (三)

    老师傅为了方便游客吃饭,在山下搞了个“农家乐”。他自己掌厨,没听他说跟谁学过,老师傅的一手好厨艺不知从何而来。狗肉、羊肉及家常土菜,色香味都调理得好。他的服务态度也好,炒完菜总要来到桌边跟客人打招呼,问菜能不能吃?口味咋样?然后将两手在衣襟上擦了擦,拿个一次性塑料杯倒满酒,这酒是阴山港特产,用米酿成的,醇厚不打脑,学军给取了个名字叫“阴山茅台”。

    去过马鞍山的人,只要见过老师傅的人,吃过他做的菜,没有不回味且留下深刻印象的。因而,学军给他冠以“师傅”之名,且在前面加个“老”字。久而久之,喊“老师傅”的人多了,叫“冬球”的人少了。

    后来,我当上了牛头湖村的支部书记,且连续两届选上了县人大代表,每年的人大会前,老师傅总缠着我为阴山港的事向人大建言建议,什么渠道和山塘防渗、道路硬化、荒山造林……内容广,且都是涉及村里的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的实际问题。

    阴山港村两委办公一直在一个废弃的小学里,老师傅任书记后,总是想改变办公环境,在没有立项的情况下,他多方奔走筹资,建起了一幢全乡规模最大的村组织活动中心。

    (四)

    老师傅一直有个梦,希望以马鞍山景区为中心,开通攸炎公路(攸县县城经阴山港至衡炎高速),对接衡东洣江风光带,完善马鞍山景区建设,发展特色农业,配套“农家乐”休闲服务设施,来实现乡村振兴。他一直在为这个梦努力着,奋斗着。 只是雄心犹在,岁月已老。

    2021年村级两委换届,全街道已满55岁的村、社区干部,全部都要退下来,老师傅已64岁了,当然在“撤离”人员之内。2021年6月我也辞了工作,回归田园,在红尘一隅安于自己的生活。惜缘的我,与老师傅也没断来往。

    有一天,老师傅在电话里告诉我:趁自己还能做事,想出外去挣钱,只是家中有老母,老伴身体不好,都要照顾,脱不开身,只好将自己的老房子修缮了一下,办个“农家乐”,随缘挣点钱维生。

    房子刚装修好,我请了几个玩得好的朋友到老师傅的“农家乐”吃饭,很丰盛的一桌子菜,特别是桌中间的一大盆狗肉香气诱人。结账时,老师傅叫我拿600元,我给了980元。老师傅推辞不接,我说:“接了吧!开张生意,图个吉利,希望你久发!”

    我骑上摩托车离开时,他又将双手举过头顶,向我摇着。我突然觉得站在初冬阳光下的老师傅真的老了,老得让我心痛!这痛来自于我们相同的经历。脑海里忽然响起在微信视频里听到的沧桑男声: 哥已不再是当年的哥,不再与春风对酒当歌;哥已不再是当年的哥,不再携秋水去揽星河……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