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如虎,城市准备好了吗?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清水塘和天厦工贸总部项目现场 “错面作业”(背阴面)。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楚/摄

    中交二航局渌口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现场,工人在施工。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楚/摄

    酷暑当头,商场成了“蹭凉”好去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楚/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楚

    通讯员/张曦予 徐海林

    书包、折扇、太阳帽,再牵个小人儿,8月2日星期二,上午9点40分,市民老王又带着三岁的孙女出门玩了,他们目的地说来简单:家附近哪凉快去哪儿。

    当日,株洲最高温度37℃。

    这些年,热,好像没有纪录了——每年都在创纪录。今年6月以来,持续高温天气席卷全国多地,高温预警都好像成了稀松平常之事。

    正因如此,无数个“老王”踏上“寻凉”之旅。

    只是,人们真的习惯了吗?

    1

    城市“反应”

    为什么选择9点40分出门?老王说,因为商场大多数是9点30分开门营业。

    他住在天元区炎帝广场商圈,附近有商超、广场。他说,在往年,早上8点多,广场上就有不少居民锻炼、休息。今年,很多时候晚上8点都明显人少了。

    “毕竟,夜晚室外气温动不动还有30℃”。老王说,也不好意思老待在商场,于是,商场的过道口又成为纳凉好去处。

    记者本人也有点撑不住了。寻街问巷,不到五分钟便大汗淋漓。坐上车,25℃的四档冷气对着吹,热气2公里未散。

    “满肚子燥气。”30岁的山西小伙儿刘高新也变得气恼。一般只在秋冬带茶杯的他,现在习惯包里放一个大水壶,2升容量。

    专家分析指出,今年,副热带高压强悍,不断向西延伸,而伊朗高压又渐渐向东扩展。相比以往,两大高压系统靠得比较近,直接导致了高温势力变强。

    大伙儿感受的热,体现在各类数据上。

    7月26日,株洲市气象台发布今夏首个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次日株洲最高气温升至40℃。这是时隔9年后,株洲再次发布最高级别高温预警。就在那天,整个7月,株洲已经出现19个高温天。

    去年,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指出21世纪前20年是中国百年以来的最暖时期,有记录之后最热的10年都出现在这段时间内。

    这给城市运转带来“烤”验。昨日,记者从国网株洲供电公司获悉,电力需求在6月攀升,今年已经创下极值。而城市供水自不用提,照样蹭蹭往上涨。

    “6月中旬就开始收到中暑病人,到现在接诊十几例,重度中暑5例左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刘安民介绍说,上周,一个军训的女孩甚至一度脉象微弱。

    2

    特殊群体

    气候如此,不得不关注一些特殊群体。

    这个夏天,石峰区响石岭街道李家冲社区网格员贺晓敏格外忧心忡忡。地处老城区,老旧小区多,没电梯,顶着酷热爬楼访问,这些都是日常工作,咬咬牙就过去了。问题在于,仅她负责的网格内,就有十几位高龄独居老人。

    “他们大多都有些基础疾病,除了上门办理退休资格认证等业务,我们有空还得去看看,有些重点对象还要认真嘱咐楼栋长,毕竟老人们受不得冷热。”贺晓敏说。

    在刘安民印象中,中暑接诊人群除了老年人外,外卖员、快递员、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一线作业人员也是易中暑人群。

    26岁的董勃是中交二航局渌口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部工作人员。半个月前,在烈日下做了3个小时围挡施工后,他突然全身乏力,头疼恶心,猛灌一瓶藿香正气水,在阴凉处硬是歇了一个小时才缓过来。

    天气越热,人们越不想出门,所以外卖骑手小李就越忙。炎帝广场3公里范围内,都是他的活动范围。这个夏天,每天上午10点左右,订单开始多起来。

    有好几次,他觉得自己顶不住了。有一个下午,1点左右,他在电动车上便忽然感觉眩晕。硬着头皮送完餐,走到车前,忽然一阵无法抵挡的呕吐。最终只能跟负责人说明情况后回家休息。

    庆幸的是,受访的几位最终都平安无虞,但并不是所有中暑者都这么幸运。这就牵涉出一种认知问题,我们联系了专家。

    按疾病轻重程度,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三种。热痉挛症状包括大量出汗、四肢痉挛等,热衰竭病人会出现头晕乏力、低热、精神萎靡等情况,热射病患者则表现为高热39℃以上、干燥无汗、深度昏迷,持续高热极易引发多器官衰竭。

    专家表示,中暑的处理最关键是迅速降温,对于热射病患者更是如此。如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晕乏力、精神恍惚、严重的口渴和出汗多等先兆症状时,应尽快转移到阴凉环境下,多喝含盐分的饮料或水,从而避免发展到热射病。

    3

    与“暑”共存

    既然无法躲避高温,那么就要找到与酷暑安全的共存方式。提供体面的、完善的防暑硬软件条件,是现代化治理应有之义,也是一座城市幸福程度的标尺。

    8月3日上午10点半,清水塘片区和天厦工贸总部建设工地上,项目已经进入装饰装修阶段,两位工人正在阴凉处作业。半个小时后,他们将结束上午班。

    错峰作业,上午班是7点至11点,下午是3点至7点,避开高温时段。错面作业,即选择背阴处作业,避免暴晒。

    “凉茶、水果、防暑物资都保证供应,每个班组还有防暑责任制,由班组长负责动态巡查中暑情况。”项目建设方湖南联合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袁杰介绍。

    一线环卫工人大多上了年纪,高温作业风险系数高。不久前,市城管局再次下发通知,提醒各区、各环卫保洁作业企业减少环卫工人室外作业时间,增加机械化保洁频次。

    这是入夏以来第二次环卫作业时间调整。从原本要求当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环卫工人采取换班轮休,到明确当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7℃时,环卫工人露天作业时间不能超过4个小时。此外,还明确中午12点至下午3点必须停止环卫工人露天作业。

    除了灵活变通共同防暑外,还有一些实在的人文关怀。

    7月19日上午,渌口区中医医院举行“健康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关爱环卫工人健康防暑义诊活动,为50多名“城市美容师”及志愿者送清凉。

    贺晓敏和她的同事们,也正在努力适应并调整,确保基层治理不出岔子。从6月开始,他们就加大了上门频率,针对老年人的各项服务,能上门办尽量上门办。

    而在一些医护人员看来,要重视中暑,更要对疾病有完整、正确的认知,亲戚朋友间没事可以多提醒提醒。

    7月25日,本报报道,一位70岁的患者平素节俭,不开空调,睡觉时还将风扇关闭,后昏迷在床,被其子发现送医。入院时,患者体温已高达42℃,医护人员迅速将其转入ICU。

    好在,最近两日,都下雨了,酷热的城市稍稍凉快一点,为烦躁的人们赢得一口喘气机会。

    “能干就干,干不了别勉强,不然挣的钱都给看病了。”23岁的外卖员小李说。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