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国控断面水质综合指数 改善率全省第一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廖明

    通讯员/胡海波

    8月的株洲,湘水如镜,倒映一江蓝天白云,甚是好看。

    8月3日,记者从株洲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的持续实施,我市“一江两水”水质持续向好。

    今年上半年,我市国控断面水质综合指数改善率位居全省第一,水质综合指数排名,也从去年的全省第七位,攀升至全省第六位,为近年来的最好成绩。

    目前,湘江、洣水水质持续保持Ⅱ类,渌水水质基本达到Ⅱ类,上半年我市31个国控、省控地表水监控断面,除渌水入湘江口水质为Ⅲ类外,其余30个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Ⅱ类。

    建章立制保好水

    坚持三水协同治理,全面保护湘江、洣水等“好水”的生态环境。

    治理水环境。坚决堵源头污染,全面淘汰落后产能、工艺和产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有效管控14家涉铊企业环境风险,积极推动2家园区外涉铊企业搬迁入园整治;坚持抓园区治理,完成全市8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深入推进尾矿库污染治理,完成全市43家尾矿库企业“一库一策”及治理任务。

    保障水资源。出台并落实《株洲市主要河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方案》,确保了全市流域用水总量持续控制在24.4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保持41.5立方米以内;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森林公园4个;全市生态公益林面积达483.75万亩。

    恢复水生态。全面建成湘赣边区段等示范河段3个,治理石亭段等重点河段3个,生态修复和治理店香河等重点支流3个;狠抓禁渔退捕,处置退捕鱼船818艘,处置涉渔“三无”船舶1857艘,均100%完成目标任务。

    此外,我市还通过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等专项执法行动,持续加强全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水处理厂、排渍站等重要区域监管,摸排确定湘江流域入河排污口591个,按计划今年完成53个排口整治,目前已完成45个。

    精准施策治差水

    针对渌江流域水质不能稳定达到Ⅱ类的问题,我市多措并举,助力水质提升。

    “治差水,关键要知道差在哪,然后才能针对性地精准施策。”株洲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专题调研和分析,渌水水质改善的关键,在于减氮、减磷,在于流域沿线畜禽养殖行业的规范整治,以及农药、化肥等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

    针对畜禽养殖污染,醴陵市率先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百日攻坚”整治专项行动,对5000余户养殖户进行整改,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

    围绕渌江流域治理问题,积极申报中央水环境治理项目,并重点对主城区雨污分流管网进行改造。渌口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PPP项目顺利实施,王家洲污水处理厂改扩建、老城区片区、湾塘片区和伏波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稳步推进。

    我市还与江西省萍乡市签订《萍水河、渌江河跨省界流域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合作框架协议》,对上游来水和水环境管理实施联防联控,有效改善了渌江水环境质量。

    在全市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务基础上,选取60个任务村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1年已完成30个,2022年选取30个任务村,已完成20个,预计今年底全面完成。

    此外,我市还于8月1日,正式制定发布《2022年株洲市渌江流域减磷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减磷实施方案》),明确以渌江干流、铁水为重点,在流域沿线实施涉磷企业排查整治执法、加强工业园区水污染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和运行、加强黑臭水体治理与管控、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9大行动,确保渌江流域总磷排放稳定达到Ⅱ类标准,补齐总磷超标的短板。

    株洲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尽管渌江目前的水质未能稳定达到Ⅱ类标准,但从趋势来看,各项指标均在向好,总磷等少数超标项,在《减磷实施方案》的指导下,必将大为改观。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