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马文章 通讯员/张岳祥) 近日,记者从市应急管理局获悉,今年以来,各县市区将资源储量少、投入不足、技术落后等原因导致生产规模达不到要求的非煤矿山企业,通过资源开发整合、加大投入、加强技改等方式,引导非煤矿山行业健康发展。
据悉,我市共有非煤矿山114家,安全监管责任重大。应急管理部门推进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已基本形成企业分类监管、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基础信息“一张表”“一张图”“一清单”,使隐患排查治理、事故防范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落后产能退出不打折。对采矿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过期、长期停产停建矿山的“僵尸矿”进行安全生产许可证注销。目前,已对全市38家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进行注销;对尾矿库实施总量控制、只减不增,上半年全市已销号尾矿库11座。
信息化技术助力安全监管。我市依托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结合非煤矿山安全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摸清非煤矿山基础情况、安全风险点、重大问题隐患,形成全市非煤矿山分类处置规划“一地一策”方案。全面推进在用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安装,已完成“头顶库”在线监测系统安装和联网,其他在用库正在安装调试中,有望在年底前,全面完成未销号尾矿库的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
加强排查,违规必处罚。各级应急部门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化非煤矿山的动态监管,在全市开展了第一轮解剖式执法检查。截至目前,全市共发现隐患567处,立案20起,隐患整改率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