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之滨 奋进有“数”

  • 上一篇
  • 下一篇
  • 4

    2

    3

    5

    6

    7

    1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易楚曈

    通讯员/杨清

    长桌上,签约双方郑重落笔,真挚握手,热切交流。至此,175万元银行贷款注入株洲飞马橡胶实业有限公司,及时解决了企业资金链问题。

    今年7月,株洲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从众多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2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这是我市数字化建设成果,荣膺的又一项国字号荣誉。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5G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升级发展,株洲加速步入以数字驱动发展的智慧时代,从人民群众的吃穿住行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尽显快捷和便利。

    数字搭桥 为政府高效赋能

    2021年8月,我市成立市数字化建设工作专班,并部署关系全局、影响深远、制胜未来的重大集成改革——数字改革。

    改革全面启动以来,工作专班每周召开数字化建设协调推进会,一批批具有株洲辨识度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应用成果纷纷涌现。

    高起点编制的《株洲市“十四五”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积极对接国家和省部委,各项试点与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全面融合、无缝对接、整体推进。

    搭建的“数字立交桥”,整合党政机关机房、服务器等资源,28个委办局、108个业务平台入驻城市数智中心云底座平台,实现统一运维、集约使用。

    利用网站、微信等新媒体,构建的“幸福株洲监督服务微信群”“网格微信群”,在增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和公共服务“落地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党委政府执“网”能力。

    “株冶职工3区16栋的屋檐破损掉落,希望尽快回复。”5月28日,沈家湾社区第五网格的网格员邓琼将词条信息录入石峰区网格化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后,经区指挥中心审批交办,第二天,该屋檐便修复完毕。

    随着我市综合治理、综合执法、市场监管、便民服务等四大专项平台迭代升级。

    如今,全市党员干部网络办公,高效便利;社区智慧监管,精准管理;群众各类急事通过便捷渠道实时反映,快速办结。以网络为支撑的数字治理体系解决了时间、空间、距离等问题,也让株洲焕发出新的活力,城市变得更聪明、更快捷。

    数字惠民 为百姓幸福加码

    4月27日,到市民中心办事的李先生直呼“今儿运气真好”:以前开车走黄河南路全程需要20多分钟,十多个路口走走停停,而今天只用了11分钟,10个信号灯基本“一路绿灯”。

    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科技所所长肖卫红笑着解释:“这不是运气好,而是高科技,‘绿波带’助力司机朋友们‘一路绿灯’。”

    “‘绿波带’,就是在指定的交通线路上,规定好路段的车速,要求信号控制机根据距离,把车流经过的各路口绿灯起始时间,做相应的调整,以确保该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正好遇到‘绿灯’。”肖卫红介绍。

    目前,天元区64个路口信号灯已完成“换脑袋”“装眼睛”“接神经”。所谓“换脑袋”就是将过去的单点信号机升级为可联网、具备自我运算能力的智能信号机;“装眼睛”就是为交叉路口车道安装流量检测器,自动统计交通流量数据,信号机再根据流量自动计算信号配时;“接神经”则指交警部门建成大数据平台,为全市信号灯统一配备指挥大脑,让信号灯变得更加“聪明”。

    通过对路口信号灯进行“智慧”升级,该区7条干线车均延误由此前的33.33秒/辆降至28.34秒/辆,司机因红绿灯停车次数下降38%,提高通行效率12.7%,大幅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压力。

    “除运用‘智慧交通’平台外,其余业务系统的各项科技成果同样在护航城市运行。”市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介绍。

    “智慧消防系统”,采集和制作全市189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电子档案,加装物联网设备2万余套、市政消火栓监测设备3000套。

    “应急指挥管理系统”,实时监测1248个地灾隐患点、206个桥梁隧道、29个煤矿企业、85个危化企业、802个烟花爆竹企业,为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决策和处置提供数据支持。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接入市中心医院、省直中医医院等10家公立医院,市民通过公众服务平台即可在这些医院预约挂号、缴费、查询就诊记录。

    “电力大数据+环境监管平台”,治污采集设备覆盖全市936家企业;4家企业因数据分析未运行治污设备,被下达停产通知;6家企业被下达处罚文书,累计罚金200余万元。

    数字政务 为企解忧增动能

    廖凡凯负责株洲卓达房地产有限公司在建项目的水电气网手续申办,“以往的申报资料近乎塞满一车,不仅如此,还要往返住建、资规、城管等多部门与水、电、气等服务窗口。非常麻烦,跑得也心累。”

    然而,今年3月,当他再来到市民中心申报新项目“湖畔云芦”水电气网的报装手续时,“窗口只需递交两份资料,就能办完报装手续。”这让他感慨万分。

    如此效率,要归功于我市数字化建设。

    “省市政公用服务平台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后,办事重复递交资料成为历史。如今,公用服务单位的审核人员不仅能提取后台电子资料,线上还能即时完成要件审核,快速办结企业用户的申请事项。”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审改科工作人员介绍。

    “此次在市民中心办事,不但轻车简从,而且心情愉悦,1个工作日就办结了企业的‘心头事’。这样的改革,真走心!”廖凡凯点赞。

    在株洲,数字改革不单为企业“智”做“加法”,为群众办事更是“勇”做“减法”。

    得益于电子证照、电子印章、CA数字认证、电子合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等基础性应用日益深入,市民陶先生凭借一张身份证和门店招牌图片即可在市民中心办完开餐馆业务。

    二手房交易上门缴税的时代同样一去不复返。市民仅凭一张合同、两个证件,刷下脸、签个字,即实现二手房“一窗过户”。

    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市县两级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70%以上;“智慧株洲·诸事达”App上线285项高频便民服务,注册用户高达223万。

    数字建设 为经济解锁“新姿态”

    眼下,在各个园区,多家企业也正因数字建设历经一场技术变革。

    在醴陵陶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偌大的生产车间不再人满为患;伴随信号灯闪烁,一个个精致、圆润的盘碗从智能生产设备中鱼跃而出,企业也跑出年均增长18%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通过高算力云端独立AI服务器,湖南银和瓷业有限公司的“5G+智慧工厂-AI陶瓷质检”生产线,每日可检验容器型瓷器数量达5000个。

    “数字经济的重要意义不仅体现在对总量贡献上,更重要的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激发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化学反应’,应是我市发展数字经济的题中之义。”市工信部门有关人员表达出对数字经济的深度思考。

    循着这样的发展思路,株洲高新区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先行布局中德(株洲)产教融合示范园、人力资源产业园、共享经济总部基地、5G产业体验与产业链孵化平台等一批项目。云享信息落户株洲高新区一年时间,创造税收入库便达2.3亿元。

    数字刻画出株洲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度”。今年上半年,我市完成820家企业深度上云,培育出30个5G典型应用场景;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工业互联网项目入选2022年省级工业互联网试点平台;全市43个项目入选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化”重点项目。

    新业态点燃新动能,数字建设同样为农业发展插上转型之翼。

    芒种前后麦上场,男女老少昼夜忙。正值农忙时节,渌口区南洲镇河塘村的连绵水田却一片宁静,鲜少人影。刚播下的秧苗,犹如一丘“绿毯”被农田附近的铁塔“天眼”尽收眼底。

    今年6月,我市实施耕地保护“天眼”行动,探索推行利用基站铁塔安装摄像头,运用“天眼”等科技手段开展“人防+技防”的常态化监管。

    渌口区自然资源局执法监察大队队长陈园介绍:“这两年,全区新增耕地2686亩,以前每月例行巡查,要来回跑好几趟。现在有了科技手段的辅助,巡查效率提高不少。一旦发生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情况,‘天眼’就能及时发现。这就是数字农业的魅力。”

    科技赋能监管,问题化解在田头。目前,该区57个站点“天眼”已安装并调试上线,成为全省首批全域实现自然资源视频监控的地区。

    人人都是改革家,处处都有改革劲。“下一步,市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将继续强化数字思维,通过生成性学习,破除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促进数据资源协同与共享;聚力产业发展,提升经济发展空间,加速产业链上下游要素资源数字化及有效整合,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占新机。”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姜衡湘说。

    图片说明

    1.“一件事一次办”实现电脑端、移动端、自助端、窗口端“四端”协同。

    2.“电力大数据+环境监管平台”覆盖全市936家企业。

    3.株洲城市数智中心入驻28个委办局、108个业务平台。

    4.数字化建设助推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5.数字城管助力城区社会治理现代化。

    6.一站式城市移动综合服务平台:“智慧株洲·诸事达”App。

    7.社区智慧监管,精准到位。

    (本版图片均由株洲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提供)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