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场上的婚礼》: 粤韵书写烈士芳华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蔡嘉洋

    粤剧电影《刑场上的婚礼》以同名粤剧为蓝本,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广州的可歌可泣的革命爱情故事:周文雍与陈铁军,因为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而结下深情厚谊。为了地下工作需要,他们以假夫妻身份作为掩护朝夕相处。他们彼此心底都充满着爱意,但更多想到的是天下人的幸福,毅然选择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当中。起义失败后,他们双双被捕,在刑场上的他们,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婚礼,然后壮烈牺牲。这场婚礼既宣示着他们的纯洁无瑕的爱情,也充分展露着共产党员舍生忘死的革命情怀。

    周文雍与陈铁军是历史上真实记载的革命烈士,是镌刻在广州革命史的一座丰碑,他们的事迹激励了一代代中华儿女,2009年,周文雍、陈铁军夫妇一同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单。影片《刑场上的婚礼》,让观众更深刻地领略到了周文雍与陈铁军对爱人、对战友、对国家的真挚情感,周文雍与陈铁军的爱情是老一辈共产党人炙热的革命情怀的突出表现,展现出革命先烈的理想境界与信仰的力量。两人之间的爱情,是在险恶环境下艰苦斗争的革命爱情,他们心中深爱着彼此,但心中装的是对家国人民的大爱。从小家到大家,他们无私奉献,为中华复兴的共同理想而殚精竭虑、不懈奋斗,最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无怨无悔。他们的事迹被周恩来总理称为“这是人间最纯真、最高尚的爱情!”

    影片结尾感人至深,在广州红花岗畔的刑场上,在反动派黑洞洞的枪口前,周文雍与陈铁军骄傲地宣告着他们浓厚的革命情谊,抒发家国之大爱。“这刑场,就是我们正式结婚的殿堂,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这一句句自豪的呼喊,展现的是一种怎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枪响之后,导演运用蒙太奇的方式,接续了木棉花散落大地的镜头,既象征着两位烈士英勇就义,又是浓烈英雄情结传扬四方的彰显。木棉花是广州市的市花,被誉为“英雄花”,它颜色红艳,躯干壮硕,拥有顶天立地的姿态与壮士傲骨,花瓣的色彩就像英雄的鲜血染红了树梢。影片接下来呈现的是一段如梦似幻般的理想场景,周文雍与陈铁军在阳光之下放声高唱“扫去阴霾三千丈,来日看赤色神州,锦霞漫天艳阳沐四方,世代相传永莫忘”,这是对未来中国繁荣富强的礼赞与期许,在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一位位像周文雍、陈铁军这样的有志青年前赴后继,为国捐躯,这才迎来了新中国如今的旭日东升。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烈士芳华展现的是革命信仰的坚定,革命理想的崇高,革命精神的伟大!

    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我们自觉赓续优秀传统文化,反映时代精神,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用粤剧电影弘扬红色精神,是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粤剧被誉为“南国红豆”,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地域文化的生动反映。粤剧电影《刑场上的婚礼》作为传统粤剧与现代影像相结合的全新尝试,在保留粤剧艺术传统唱腔、身段、程式化表演的基础上,按电影规律对粤剧的形式进行了创新表达,舞台场景以广州起义纪念馆作为实地取景,运用科技手段还原了1927年的广州城,让观众身临其境,仿佛穿越回革命年代。影片采用了4K超高清技术进行拍摄,清晰还原了人物的表情、动作细节,呈现出比现场舞台更强的视觉冲击力与情感渲染力。影片的故事呈现与人物塑造也做到了精益求精,由粤剧表演艺术家欧凯明与崔玉梅联袂出演,力求原汁原味地呈现粤剧艺术的曲韵精华。两位老师为了塑造好角色,充分展现革命烈士的精神风貌与情感表达,花费大量时间刻苦研读的记载英雄的人生历程,史志、剧本等各类相关资料,甚至夜里依然挑灯夜读,揣摩品味人物的基调特征,这也体现了粤剧表演艺术家对作品演绎精益求精的匠心。

    因此,影片在院线上映时,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观看。戏曲艺术与影视艺术相融合的形式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影片里岭南地域文化与崇高革命精神并重,讲好了一部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有利于令革命思潮与粤剧艺术深入人心,既普及了戏曲美学,又弘扬了英烈精神。影片用粤韵书写了烈士芳华,是一部优秀的红色文艺作品,提升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为未来的红色文艺作品创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奠定了文艺精品的创作基础。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