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株创业 是最正确的决定”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漫画/左骏

    开 栏 语

    大千世界,平凡最美。幸福株洲,靠株洲人建设。一个个在株洲的普通人,通过奋斗托起城市大美,实现自身人生出彩。这些平凡人的故事,往往最动人,也最能折射时代的变迁。今日起,本报特开设《幸福株洲·人物剪影》栏目,为您讲述他们的故事。敬请垂注!

    人 物 简 介

    2004年,40多岁的台胞夫妻萧辰晏和郑圣泉来到大陆,结果第一次创业就栽了跟头。在朋友的建议下,2005年,他们来到株洲再次创业。在株洲的10多年间,他们凭借着一股韧性和对市场的审时度势,一次次闯过难关。如今,他们创办的湖南盈定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为电池自动化生产设备行业的“头部企业”。

    17年前,台胞萧辰晏和先生郑圣泉没听说过株洲,但他们还是选择了来此创业。他们原本以为,株洲只是个中转站,没想到,如今这里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40多岁时,他们来株洲闯荡

    40多岁,你会选择干什么?沉浸在中年危机中无法抽身,或是在一份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工作中挣扎。

    2004年,44岁的台胞萧辰晏及其先生郑圣泉敏锐察觉到大陆发展的蓬勃之势,他们决定换一种活法,带着所有积蓄来大陆闯荡。

    本以为可以大展拳脚,结果第一次创业就出师不利,他们与人合伙的紫砂壶厂,因为遇人不淑,自己又不懂经营,几乎把家当全搭了进去。

    进退两难时,因为郑圣泉一位朋友的妻子是株洲人,她建议他们来株洲再试试。

    彼时河西建设正酣,中小企业促进园刚投入使用,正在大力招商引资。尽管他们从来不知道株洲这个地方,但还是决定背水一战,来株洲闯一闯。

    和他们曾生活过的大阪和台北相比,2005年的株洲河西,离真正的都市还有一段距离。

    初来乍到,他们花了很长一段时间适应这里的“乡村”生活。过桥要收费。河西不少地方还是农村,种着大片的油菜,花开时节,蜂农们提着蜂箱采蜜。不文明的现象很普遍,乱穿马路、在公交车上吃东西……甚至连租个合适的房子,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房屋中介少且不专业,他们托人打听了一个月,看了几十套房子后,才租到合适的房子。

    但来自政府和民间的热心,他们也很快感受到了。对于台资在株洲办企业,株洲各级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让他们开办企业没有后顾之忧;租房的五六年里,即便是大半夜洗澡突然遭遇停电,求助房东,房东也是二话不说,马上找人来修。

    初次转型失败,欠下一身债

    2005年,他们在中小企业促进园租下厂房后,因为郑圣泉大学学的是工程机械专业,这次他们选择了熟悉的赛道,生产铅酸蓄电池。靠着稳打稳扎,他们终于在株洲挣到了第一桶金。

    但企业经营哪有永远的岁月静好。很快,国内一下子就涌现出2000家左右的同类型企业。为了占领市场,两家行业巨头率先挑起了价格战。在这场商战中,中小微企业根本没有太多还手能力,他们企业经营举步维艰。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求变。2010年前后,他们决定进军铅酸蓄电池上游,生产原材料。为此,他们压上自己前几年的积蓄,外加银行贷款,花费1000万元引进生产设备。完成调试后,满心欢喜地等着专家验收合格盖章认证,大干一场时,命运给他们开了个大大的玩笑。

    当时,公司和一家食品生产企业为邻,这家企业每天下午3点开始生产,香味时不时飘到他们企业的车间。

    这看起来无足轻重的香味,却成了他们原材料生产的致命伤。验收短短的20多分钟,萧辰晏觉得他们人生中最难捱的时刻。尽管他们向专家承诺,原材料生产不会和食品企业生产同步,但这并没有得到专家的认可,验收以失败告终。“腿就像灌了铅一样,一级台阶都上不了。”回想起当时的场景,萧辰晏历历在目。

    多年深耕,成行业头部企业

    1000万元投资打了水漂,企业转型失败。卷铺盖走人是不行,银行欠的债必须要还。

    生存还是毁灭,这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必答题。每天一睁眼,银行的债务利息又增加了一点。

    沉下心来,重新梳理行业发展趋势,他们决定将精力投入到电池自动化生产设备,“人力成本逐年上升,产业升级也是必然趋势,我们相信自动化生产是趋势。”萧辰晏介绍,2012年前后,自动化生产设备研发成功,迈出了再次转型的关键一步。

    好产品还得伯乐识。经朋友介绍,自动化设备得到了一家企业认可,累计采购了上千万元。企业终于成功转型,迎来良性发展局面。如今,已经成为行业头部企业。

    随后3年,他们顺利还完银行欠款。近10年来,郑圣泉带领研发团队,拿下了一个个国家发明专利、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荣誉。如今,他们的智能生产设备不仅畅销国内,国外市场进一步打开,设备卖到了沙特阿拉伯、越南、保加利亚等国家。疫情期间,他们的企业销售逆势而上,去年销售额破亿元大关。

    株洲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萧辰晏他们也越来越确信,来大陆创业的决定是正确的,只后悔来晚了。她说:“我见证了中国举办奥运会,一批批航空员进入太空,感受到了国家迅猛发展的澎湃动力,我们有幸见证并参与其中。”

    来株洲的这17年,萧辰晏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也感受到了株洲悄然发生的变化。如今,有序排队成为常态,跨江大桥从三桥修到了如今的八桥;城市范围越扩越大,渐渐有了现代都市气息;株洲还摘得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

    如今,株洲也成为他们离不开的城市,这里的人也成了他们的羁绊。员工成为家人一般的存在,“他们相信我,愿意和我共事,公司发展到今天,离不开他们的努力。”这么多年,萧辰晏一直记得2008年冰灾那年的场景,因为部分员工没有手机,休假的通知无法及时通知,员工用稻草绑着鞋子,走路来上班,没有人抱怨。

    上班时间,员工叫她萧总;下班了,员工叫她萧姐。农历新年,他们从台湾回来,总有员工提着家里的土鸡蛋、腊肉、茶油等土特产送给他们,他们也会带些台湾的特产回来,分享给员工。

    中秋、元宵等中国传统节日,包括两人的生日,萧辰晏总会叫上员工甚至离职的员工和员工家属一起过,“在一起吃饭,是中国人最朴素的情感表达方式,我特别喜欢聚在一起吃饭的热乎劲,每次差不多聚餐都得二三十桌。”

    如今,株洲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每天,他们向所有上班族一样,开着车从自家房子出发,到公司上班;下班后,不做饭时,就打开手机点个外卖;空闲时,约三五好友,聚个餐。他们还积极投身到株洲的公益事业中,给贫困的山村孩子买书包、买文具,一年到血站献血两次。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