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答卷,请你来阅卷!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罗欣

    又到“期中考”交卷时。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国内经济的“三重压力”特别是俄乌冲突、疫情多点散发带来的严重冲击,株洲上半年成绩如何?

    记者从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了解到,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企稳回升、稳中向好,实现了“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有机统一,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

    1.GDP增长4.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个和0.2个百分点。

    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5.4个和1.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A类市州第1位。

    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

    4.新增国家重点培育“小巨人”9家,总数达到25家,居全国第17位。

    5.大力开展“市场主体培育年”活动,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25.2%,净增近7万户。

    6.新签约亿元及以上项目152个,引进“三类500强”企业项目28个、“湘商回归”投资项目57个。

    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54元,增长6%,快于经济增速。

    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4%,比去年底提升2.4个百分点;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5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80家;新增国家重点培育“小巨人”9家,总数达到25家,居全国第17位。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通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项目验收,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初赛中以第一名成绩胜出。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4.3%、29.9%;全国首款油电混合动力通用飞机、首列全自主研发磁浮3.0列车等一系列创新成果相继涌现。

    市场活力全面激发

    大力开展“市场主体培育年”活动,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25.2%,净增近7万户,新增“个转企”1767户、“四上”企业238家,居全省前列。

    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涉株省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53.7%,火车站东站房、新华桥拆除重建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竣工,北斗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

    一批平台经济、数字经济企业相继涌现。全省仅有的两家抖音服饰运营商落户株洲,直播电商销售额占全市零售总额比例达45%。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出台“民营经济十条”“支持企业家成长十大行动”等政策,开展千干联千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探索建立“企业办事不求人”、政企“早餐会”等机制,“一把手走流程”“交房即交证”、物流降本增效等工作经验获国、省推介。

    开展政银企战略对接,签订96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引入制造业转型升级、财信高分子新材料等产业基金,得到了更多低成本、长周期资金支持。

    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获得建市以来最大一笔中央专项资金。

    区域协调发展纵深推进

    全面落实省委“强省会”战略和长株潭都市圈建设部署,长株潭人才服务共享取得突破,我市高层次人才可享受长沙购房、子女就学和医疗同城服务。

    全面深化湘赣边区域合作,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和“十大工程百大项目”,100余个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成农村新建户用厕所2.5万个、幸福屋场建设100个。炎陵黄桃获评省“一县一特”农产品优秀品牌,茶陵获批创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攸县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醴陵入选全国县域农村居民收入百强县市。

    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

    一批制度性成果加快形成,铺排了6大类27方面149项改革,出台重大改革文件7个,制度性红利逐步释放。

    一些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改革不断突破,国企改革实现融资成本、项目成本、人工成本降低和融资额上升“三降一升”;株洲高新区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实现剥离,经开区社会管理事务完成移交。

    投融资改革为制造名城赋能,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48.6%,专项债发行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近2倍。

    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

    实施稳外贸百日行动,新注册外资企业13家;理顺B保中心体制机制,运营实现破零;株洲始发北京、上海高铁列车成功开行。

    大力走出去引进来,实施“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用好“招商引资28条”,抓好产业链招商、龙头企业招商、集群招商,新签约亿元及以上项目152个,引进“三类500强”企业项目28个、“湘商回归”投资项目57个;湘商大会签约项目32个,合同引资449亿元,为历届承办地之最。

    中国企业自主研发并出口海外的首列胶轮地铁列车成功下线,中车智轨中标马来西亚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软实力持续提升

    聚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开展集中宣讲330余场,组织“新思想进基层”微宣讲1万余场;央视新闻联播5次、新华社21次宣介株洲,省以上媒体发稿3000多条,打造了《一起向未来》全网点击量过亿的“爆款”。

    大力繁荣文化旅游事业,打响神农炎帝陵、五彩醴陵瓷、中国动力谷、红色根据地四大品牌,大力开展“株洲文旅推荐官”“株洲人游株洲”等活动。

    加大品牌营销推广,在2022全国城市传播热度指数榜上,株洲位居非省会地级市传播百强榜第54位,提升22位。

    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持续提升,湘江株洲段、洣水稳定保持II类水质,渌水持续保持Ⅲ类水质以上,夏季攻势行动进度居全省前列。

    狠抓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中央和省交办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率达97.6%,天鹅湖黑臭水体治理入选全省“十大典型案例”通报表彰。

    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现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加快转型,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6.9%。

    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持续推进

    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首次编制五年立法规划,稳步推进3部地方性法规修正和立法工作;支持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打造“株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

    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开展百会千企大走访、万企兴万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三百三助”等活动;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开展“株洲工匠”评选、“最美家庭”评选、“株洲@你”系列青年品牌项目等活动;加快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株洲,健全完善党政主要负责人述职述法、立法联动和立法协商等工作机制。

    民生持续改善

    全力保就业稳收入,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不断优化公共服务,加快中心城区学校建设,开展百所农村中小学升级行动,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推进九郎山职教科创城提质升级,“双减”工作和探索“家教社”共育经验在全国推介。

    开展“邻里医家亲”活动,建成红色健康驿站37个,健康株洲行动深入推进;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实现省级统筹。

    从快从实从细,科学精准防控疫情,确保“零输入”“零感染”,是今年全省三个没有疫情的市州之一。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大力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共组织6.8万人次参加各类培训,市县两级选派694名干部到乡镇、园区、企业和市直单位挂职锻炼,提拔重用“80后”县处级干部43人。

    选派驻村工作队458支、1000余名在职党员干部担任小区第一书记和驻小区工作队长,新建“两新”党组织750个,培育省市级标杆党组织43个。

    大力建设清廉株洲,共立案审查调查375件,其中县处级干部7人;建好用好“幸福株洲”“制造名城”监督与服务微信群,督促解决“急难愁盼”问题4.8万个。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