沩山“追梦记”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蓝天白云下的沩山村。

    村里农家乐老板们参加爱护环境会议。 受访者供图

    7月20日,天气火热,从醴陵市沩山镇通往沩山村的主干道——古窑大道上也是热火朝天,工人们正在加紧赶工,争取赶在8月底前,将这条原本6米宽的村道拓宽到9米。

    “拓宽道路所占田地都是村民们无偿腾出来的,不能辜负他们为了共同发展的心意。”村党委书张申球说。

    眼下,沩山村正从一个底子薄弱的“空心村”向乡村振兴村“转型”,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梦”,全体村民都成了“追梦人”。

    无偿腾地,共筑“致富路”

    古窑大道是从城镇通往沩山村的主干道,也是村子联通外界的唯一道路。这些年里,这条路和这个村一样,经历了从衰败到振兴。

    它曾是一条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是对其最真实的写照。后来泥巴路成了水泥路,又“进阶”成了整洁的沥青路。但近几年来,返乡的人多了,村里发展好了,游客也在增加,6米宽的古窑大道承载能力有些“吃力”,亟待拓宽。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农村发展的最朴素道理。今年3月,沩山村就把完成古窑大道的拓宽作为了“头等大事”,计划从6米拓宽至9米。但道路拓宽势必会占用两旁的农田和山地,村里也付不起土地征用的费用,征用土地算得上是“天下第一难事”。

    但这次却难事不难了。

    “修路是为了村里的长远发展,我们每个人都是受惠者。”“这些年,我们为了村里的变化,看好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齐心协力,用实际行动支持村里的发展。”村民们在合计之下,无偿腾出土地用于拓宽道路。

    如今,这条7公里长的道路还在拓宽之中,预计8月底可完工。

    “正好能赶上村里的旅游旺季,这条路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游客。”村民们期待。

    “约法三章”,为之长远计

    道路通了,2000多名游子带着务工攒下的“资本”陆续返乡创业。

    村民田保中回村开办了村里的第一个农家乐“沩山渔村”,如今一年收入就有几十万元,还聘用了10多名家门口的村民做事。

    村民刘学勤回乡开了“沩山古窑土菜馆”,黄子丰回乡开了“沩山石洞人家”,还有“幸福农庄”“醴沩山庄”等农家乐。

    去年,在长沙创业多年的村民张利也回到了村里,开设了村里第一家民宿——“乐上沩山”民宿。

    好山好水还“养”出了好豆腐。用沩山天然的泉水和传统手工制作的沩山豆腐一直很有名。路通了,宽带进村了,游客来了,让沩山豆腐供不应求。

    “如今,村里的农家乐已开至38家,沩山豆腐加工坊都有10多家,一年的游客接待量有数十万人次。”张申球说。

    农家乐越开越多,人多了,有些问题也许防患于未然。

    不久前,一场让沩山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会在村里召开,村里所有的农家乐经营业主参加。

    “千年古窑的文化底蕴,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是沩山村最大的禀赋,也是村里人的底气。无论何时,都不能破坏这块招牌。”会上,沩山镇负责人强调,现在沩山村游客多了,农家乐也多了,但老板们不能只做一次性消费,而要做成长久的生意。

    如今,村里的农家乐老板们自觉“约法三章”,即垃圾不乱丢,处理好垃圾排污工作;保证食材安全新鲜;店面装修及宣传上都突出“沩山”招牌。

    “沩山村是我们的家乡,这里的一切都是我们发家致富的资本。她好了,我们才会好,应当守护好。”“沩山渔村”老板田保中说。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