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游 要“游”也要“学”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周蒿

    【推动“研学游”良性发展的关键,在于平衡游和学。】

    背上行囊,结伴去看看。随着暑假的到来,“研学游”一词再次刷爆朋友圈,成为许多孩子的假期标配。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研学游”让孩子们走出课堂“开眼看世界”,大大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从家长们的反馈来看,“研学游”火热的背后,问题也不少。

    “研学游”组织者、承办方五花八门,一些机构并不具备资质;旅游项目改头换面成为研学游项目,价格却翻了数倍;游中研学变成多游少学、只游不学、走马观花式的“打卡”参观……这些问题,让“研学游”变得低效甚至无效。

    推动“研学游”良性发展的关键,在于平衡游和学。笔者认为,这既需要市场发力,也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引导与监管。

    研学机构应在“研学游”产品升级上发力,通过精心设计路线、加强研学课程开发、完善研学基地建设等,让旅行体验与学科知识、兴趣培养、延展思考、动手实践等有机结合。比如,依托乡村游,开展植物认知、自然探索、劳作体验、农业科技等课程;依托株洲特色资源,开展工业研学、陶艺手作研学、红色研学等。

    相关部门也需要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加强对研学机构的监督等方式,让行业摆脱“野蛮生长”。比如,江西就发布了《中小学研学旅行》地方标准,涵盖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认定规范、课程设置规范、组织实施规范、评价规范等,以具体明晰的标准和规范,为研学旅行行业“立规矩”。这值得借鉴。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