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市民间河长炎陵大队负责人的邀请,我前往炎陵南片区洣水和斜濑水流域开展义务巡河活动。公益活动,又正值暑假闲在家,我便欣然应允。
我对洣水(河漠水段)熟悉而有感情,因为它从我老家水口镇木湾村穿村而过。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河漠水流域植被好,流水湍急,水资源特别丰富,且清澈可鉴,游丝草等藻类植物茂盛,大河中的鱼种类繁多,肥大味美,大河成了天然鱼塘。那时村民们家家户户餐桌上荤菜的主要来源就是河鱼,村子里的村民几乎都会去河里捕鱼,既解决了村民餐桌上好菜的问题,又为部分捕鱼高手提供了必要的生活来源。
河漠水不仅是天然鱼塘,还是我们童年的天然浴场。
木湾村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河漠水西岸,那时过河只有浮桥,木桥板横浮河面,被浮桥拦断的桥上端便是最理想的游泳场所,因为浮桥就是安全屏障,人累了可以直接从桥板上爬上岸。那个年代,我们村湾不论男女老少几乎没有不会游泳的。
夏天还未到,只要天气稍微热点,孩子们总是三五成群来到浮桥处游泳。会游泳的像一尾尾活鱼,时而鱼沉潭底打猛子,时而鲤鱼打挺跃水面,各显身手,自在畅快,好不快活。刚学还不会的,也没有关系,或用手扒着浮桥板,两条腿不停地拍水,身体也自然浮起来,或在浅水处,打水仗,水花四溅,欢声一片。
后来,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小水电的发展,河漠水不仅不再清净,还一段一段的断流,人们不再肆意在河中洗澡,河水里畅快欢笑的乐事也销声匿迹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早些年党和政府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如今早已是砍伐节制了,山场禁猎了,渔事禁止了……这一切举措都是为了留遍山翠绿,得满江清澈,还一片蓝天。
车子沿着景色秀美的106国道前行,河漠水就在公路下飘带一般与车辆向背蜿蜒而下。在河漠水大风垅河段(洣水炎陵右第038号界碑处)我们把车停在路边,五六百米长的小路引领我们走进澄清的河水。小路两边是一棵棵松树或杉树,如同一把把遮阳伞。
我们来到河滩上,深潭水色墨绿,望之森然,尺许大鱼则在潭水面,追逐嬉戏。清风从河面拂过,带着丝丝水汽。偶尔,鸟会掠过水面发出几声清脆的鸣叫。小鱼儿在河边茂盛的水草间闲游,岸边几棵古柳,半卧水中,细长的柳枝随风摇曳,硕大的躯干散发着岁月的银光。一幅清幽,几分闲逸。眼前这洣水河,让我从陌生中又回到了熟悉,又看到了童年时的影子。
车子一路走走停停,我们巡视了洣水的河漠水段,河漠水上游的浆溪、桃溪,还巡视了斜濑水中村段,其上游的平乐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徒步穿越全长980余米的过水行车两用的岗背山道任隧洞,巡视了岗背山河。
我们沿着隧洞往里走,洞壁渗出的水滴,滴答滴答落在头上身上。越往里越暗,漆黑一片;越往里越凉,寒气袭人。凉飕飕的,比在家吹空调舒服百倍。
带路的吴医生告诉我们,这个隧洞是“当代愚公”——攸县渌田乡大洲村农民过德生,率全家及亲友,凭着双手,苦干十一个春秋,克服重重困难,一锤一钎,一寸一尺,人工开凿出来的,于1990年正式通水。
一出洞口,便豁然开朗,一栋栋新建的砖混房子靠山边一溜排开,井然有序。岗背山河从岗背洞中穿过,小溪两边是国家投资上百万新修建的标准防护堤。小溪里有开车过来的游客,正在清澈的溪水中玩耍,欢笑声充盈着整个岗背村小峡谷。
河流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文明素质,也可以看出当地政府对河域管理的执政理念与执法力度。炎陵境内河域通过近年来的治理已初见成效,慢慢的又回归到了童年时代那熟悉的模样。
沿途返回,俯瞰河水,我想人们不是为了美而生活,但生活就像奔流不息的洣水的淘洗一样,天天在打磨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