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廖智勇
通讯员/吴梦婷
国家要崛起或复兴,地区要繁荣或振兴,人才总是绕不开的议题。如何将人才请过来?令其心甘情愿留下来?是历史之问,也是现实问题的题眼。
株洲是全国闻名的工业重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尤为旺盛。如何在全省乃至全国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施株洲市科技人才托举工程便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托举套餐”诚意满满
2019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市州级“科技人才托举工程”,由市科协、市财政局具体组织实施,遴选出了10名托举对象进行集中扶持。重点支持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现代农业等十大产业和全市产业链相关领域人才,每人每年给予10万元扶持资金,连续资助3年。
除了资金支持,还为每一名托举工程入选者量身定制培养计划,选聘培养导师。托举对象在承担课题研究、开展技术攻关、出国培训进修、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学术组织推荐任职、各类重要奖项评比推荐等工作中享有优先权。
这份诚意满满、体贴入微的“托举套餐”让入选的科技工作者“饱腹”的同时,也心怀感激。
为青年人才成长“解渴”
李坚是608研究所某二级部门副部长,今年37岁,2013年博士毕业后扎根株洲。他坦言,“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是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福音,尤其是每年10万元资金扶持,给他的科研工作有很大助益。
“如果用于重大科研项目,这笔钱确实杯水车薪,可用于支持科技工作者个人成长,这笔钱却很‘解渴’。”李坚说。
《株洲市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实施方案》规定:托举工程项目经费主要用于托举对象开展科学研究、论文发表、学术交流、聘请培养导师、科研团队建设、参加国内外培训进修等相关工作。也就是说,该项目经费没有设置过多条条框框,只要对托举对象个人发展有利,都可以申请使用该经费。
“省级、国家级科技人才政策惠及对象大多是高层次人才,他们在业内已享有知名度,积累了相当的人脉和资源。而青年科技工作者要么刚走出校园,要么工作经验、阅历尚浅,正需要鼓励,需要借助平台开阔眼界、提高格局。”李坚说,市级层面人才扶持政策是青年人走向成功的第一份助力。
提振外地人才留株发展的信心
“我是这项工程的受益者,入选为托举对象,是我科研生涯浓墨重彩的一笔。”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徐绍龙说。
徐绍龙是山东人,毕业于浙江大学。之所以选择留在株洲,徐绍龙说是因为“尊重”二字。“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托举对象主要是株洲青年科技人才,第一批托举对象的遴选,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亲自担任评审组组长。
刚满38岁的徐绍龙是青年科研工作者群体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这三年来,他先后担任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副总经理,如今已经是中车株洲所研发岗位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他表示,“托举工程”最大的意义在于提振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信心,也让外地来株的青年人找到了归属感。
从“人才30条”等系列人才政策的出台到各类人才库平台的搭建;从“茶叙会”“早餐会”“新春慰问院士专家”等活动,到为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量身定制“托举工程”,让科技人才在株洲工作更有成就感和获得感,在株洲生活更舒心、更暖心。“株洲市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托举的不仅是人才,更是城市发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