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温琳
7月15日,对于株洲文艺界而言,是一个大日子。
当天,全市文艺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曹慧泉与全市文艺工作者代表齐聚一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共话株洲文艺的明天。
曹慧泉指出,株洲文艺家们要始终坚守人民立场,立足株洲、扎根株洲,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为加快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株洲文艺的春天到了。”文艺工作者代表纷纷表示,会后,他们将坚定方向,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本土声音,创作更多文艺精品,擦亮株洲品牌。
●工业城市株洲,文艺百花齐放
新中国成立以来,株洲从湘江边的一座小镇,崛起为享誉全国的百强之城。在那些热火朝天的岁月里,株洲文艺工作者们亲身感受了这座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艺作品。
知株侠了解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株洲涌现出了郑玲、夏劲风、聂鑫森等一批优秀文艺家,他们在各自领域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和代表性,为株洲赢得“诗城”“音乐之城”和“歌剧之乡”的美誉。
正如聂鑫森在座谈会上所说,他1965年来到工业重镇株洲,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50多个年头,无数的英雄业绩与模范人物,为株洲文艺工作者们创作提供了丰富、生动、取之不尽的素材。
近年来,株洲文艺界更是百花齐放。
在戏剧界,根据革命先烈何孟雄夫妻事迹创作的民族歌剧《英·雄》,获得第六届湖南艺术节“田汉大奖”第一名,作为湖南省唯一剧目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反映湘东风土人情及脱贫攻坚工作、歌颂“时代楷模”黄诗燕的大型花鼓戏《山灯》,斩获第七届湖南艺术节“田汉新剧目奖”。
在歌曲界,夏劲风作词的歌曲《好美的一个秋》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音乐金钟奖,江晖作词的《美丽乡村》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安门阅兵式群众游行“乡村振兴”方阵演奏曲目。
在摄影界,李晓英以弱光专题作品《诠释湘西场景、场景人物》,获得中国摄影最高奖——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她也被中国影界誉为“中国弱光摄影第一人”。
在文学界,聂鑫森、万宁、张雄文创作了《书鱼馆主》《麻将》《城堡之外》《雪峰山的黎明》《潮卷南海》等多部小说集、长篇小说或报告文学。
在舞蹈界,窦强创排的舞蹈作品《儿童团》《神农寻药之旅》《小小太空梦》,先后获得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比赛金奖,实现株洲在中国顶级少儿舞蹈大赛零的突破。
……
知株侠初步统计,近5年来,株洲共有105件文艺作品在全国获奖或展览,167件文艺作品获评省级金奖,获奖数量和质量均位居全省前列。
●五彩斑斓的株洲,文艺创作养分丰富
城市的发展和变迁离不开文艺作品的观察和记录,优秀文艺作品的诞生离不开城市的文艺土壤。
知株侠了解到,株洲既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遗存,也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更是我国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如何把这些资源利用、挖掘好,用文艺的形式呈现出来,是株洲文艺工作这些年思考的重点。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着力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以“红色、古色、绿色”融合统领文化品牌建设。
知株侠了解到,株洲文艺家们立足株洲、扎根株洲,以株洲“红色、古色、绿色”资源为基底, 正在积极打造一批具有株洲特色、株洲标识、株洲内涵的艺术精品。
市文联将开展“动力之都、创新名城、开放之城”重大主题文艺创作,开办专栏《一曲民谣颂湘赣》,带动乡村旅游和文化振兴,打造《匠心筑梦 青春不凡》栏目,宣传株洲青年工匠事迹,深挖炎帝文化,组建炎帝文化研究会,组织“毛泽东与株洲”等一系列革命历史题材创作。
市戏剧家协会计划打造一部8集话剧连续剧,再现毛泽东在株洲的革命故事,创作一部大型剧目《裂变》,反映株洲工业变迁史,制作一部关于炎帝文化的大型实景剧目,擦亮炎帝文化品牌。
市音乐家协会将用音乐串联文旅融合,传承好炎帝神农的音乐文化基因,讲好株洲故事,今年创作2首优秀本土歌曲,邀请王丽达、傅丽珊等株洲籍艺术家来演唱,推介株洲本土文化。
●制造名城株洲,需要文艺同频共振
一个城市的知名度,往往离不开她的文艺品牌,比如鲁迅于绍兴,莫言于高密,张艺谋于西安。
知株侠观察到,在座谈会上,不少文艺工作者和参会的部门领导都提到,要打造株洲独有的文艺品牌。
“升华株洲文化新格局,谱写制造名城美风景。”著名作家聂鑫森在座谈会上说,打造株洲文化品牌,离不开精品力作的诞生,关键是走出优秀的文艺创作人才。
他希望,经常性地组织艺术家到株洲的重大工程建设、重大科研项目现场,以及令人敬佩的大国工匠人物身边去,创造条件让他们触摸株洲、积累素材,激发创作灵感,让文艺创作与株洲的经济建设、城市变迁、百姓生活同步调、同节奏。
李晓英则提出擦亮暖色弱光摄影这张株洲文化名片。她曾用镜头记录了偏远的湘西,现在她希望让弱光摄影的镜头对准株洲,让这个株洲品牌登上全国影展。
著名设计艺术家汪田明说,艺术需要交流,思想需要碰撞,希望成立美术之家、艺术家工作室,集艺术家工作室和展览厅于一体,使之成为艺术家们交流、学习的场所,打造株洲美术的品牌。
市文旅广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喜兰提出,在城区能否建设株洲名人场馆,如聂鑫森文学馆、鲁晓波美术馆、李晓英摄影馆等,这既是艺术家的阵地,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窗口,会让制造名城、幸福株洲更有气质和风味。
无论如何,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终究要看作品,擦亮株洲文艺品牌最终靠作品说话。
正如聂鑫森所说,株洲是一方文化底蕴古老丰厚的人文热土,是一座风景诱人、年轻美丽的园林城市,是一尊日新月异的现代工业重镇,她让热爱文艺创作的文艺家们获得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株洲会涌现更多的优秀文艺家和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