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遇上工业4.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智能吊挂系统。 株洲日报全媒体通讯员/安蓉 摄

    智慧无人仓储。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杨凌凌 摄

    自动化裁床。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杨凌凌 摄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杨凌凌 通讯员/罗金鹏) 当“互联网+”遇上工业4.0,会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中擦出怎样的火花?7月13日,欧微智能工厂在芦淞区竣工投产,集中了全省最前沿科技的智能女装生产车间里,一幅工业4.0图景跃然眼前,演绎着株洲服饰企业积极拥抱工业互联网的生动实践。

    生产提速

    年产量可达120万件服装

    位于芦淞区欧睿服饰产业园的欧微时尚集团(以下简称“欧微”),是一家成立10年的女装集团企业。在服装这个传统行业里,这家企业将数字信息技术融入生产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

    走进欧微智能工厂,忙碌的一线工人、多道人工工序……表面上跟一家普通的服装厂无异。但从生产到物流,欧微已经实现全环节的智能化生产、管控。在这里,工人只听数据的。

    “这是自动化裁床,电脑已经将衣服打样完成,只要机器一启动,便可一次性裁剪衣服上的所有布料,十分精准,还可以通过合理的排布让布料的利用率达到最高。”欧微董事长李玉龙介绍,自动裁床不仅减少了人工,还减少了布料浪费,生产效率可提高30%左右。

    在缝制车间里,记者没看到传统制衣企业车间内产品拥挤、工人忙碌、噪音绕耳的情景,恰恰相反,车间里无噪音,工人在各自岗位上有条不紊地操作,一排排U型的智能服装吊挂系统依次自动传送衣服。

    “智能吊挂系统既能控制产品不同部位的生产进度,又能及时发现、修改问题,它将复杂工序简单化,人工效率提升30%,使用空间节省20%。”李玉龙表示,整个智能工厂运行后,欧微的年产量可达120万件服装。

    管理提质

    人“找”衣服变衣服“找”人

    欧微品牌推广部总监王海龙告诉记者,欧微已在全国拥有300多家销售门店,1500余名员工。传统生产模式已无法满足公司生产需求,公司迫切需要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以实现快速反应和灵活应对的柔性生产。

    在欧微智能工厂一楼,是一个1500平方米的智慧无人仓储间。里面布满滑轨和传送带,机器嗡嗡运行,传感器的灯光来回闪烁,偶有大包的原料从传送带上经过,都像自己认得路一般,直奔要去的货位。

    而在机器人拣货区,有超过5000个标准存储货位,可存储约20万件衣服,10台机器人会根据仓储管理系统指令在区域内自动化出入库。交叉带分拣机环行线上,160多台小车同时传输,可以精准送到对应门店的收货框,每天可出库超过10万件衣服。

    李玉龙介绍,无人仓储依托5G工业互联网,连接生产、工厂、物流,使得所有机器人具备了自动组织与协同能力,通过货物搬运的时间、停留的站点、运行的轨迹等数据形成最科学的安排,达到在单位时间内的管理效能最大化,整体为人工作业效率的4倍。

    订单提升

    数字化解决产销矛盾

    欧微智能工厂的数字化变革,不是只套用了流行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地对企业组织、生产流程进行了再造。最为显著的一点是,数据成为车间流动的“语言”,驱动着产品制造的全流程和每个工人的劳动。

    此外,数字化转型解决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比如,在欧微智能工厂,你只需要一块手机屏幕,即可实时查询全国300多家门店的营业数据,由于服装季节性强,以往企业贸然接单容易产生一连串的影响。如今通过数据分析提前知道每一批订单的完成时间、主料与辅料的配比情况,能够确保公司优化产品结构,避免浪费生产材料。

    在缝制车间工位,女工陈姐的讲述很能带给人启迪。陈姐从事服装加工20年,经历过传统生产线和现代生产线。她说,从初级加工作坊到智能生产车间,生产效率提高了,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也有很大改善,现在更愿意成为体面的“搬砖人”。

    记者手记

    加“数”转型

    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欧微智能工厂竣工投产,是芦淞区推动服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芦淞衣,天下服”,也许你身上穿的服饰就来自株洲。如今,服饰产业,已经成为株洲最闪亮的名片之一。拥抱数字化的浪潮中,欧微、狐轩、魔美名作等本土龙头企业纷纷走上了智能化制造之路。此外,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成为推动株洲服饰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

    今年2月24日,在芦淞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芦淞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强提出,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服饰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支撑全市服饰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

    芦淞因传统产业而兴,走过康庄大道,也走过弯道、坡道。如今,借助“互联网+”“工业4.0”的赋能,我们相信传统产业将走上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