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口铁路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湘江南来北往,在她的中游,支流渌水自东向西注入湘江。湘江与渌水的汇接处,其地名历称渌口。沿渌水下游终端上溯,北岸的区域是渌口镇。

    渌水是一条小河,下游均宽约百五十米,傍渌口镇的南面流过。在渌水的下游有新旧两座铁路桥,是京广铁路粤汉段的第五大桥梁。新桥距湘江约五十米,老桥距湘江约百五十米,南北向横跨渌水。铁路桥全长约三百余米,为钢架结构,均有十坐钢筋混凝土桥墩。老桥是粤汉铁路修建时所建,新桥是京广铁路复线修建时所建。两座桥分叉平行,穿过渌水,桥的两端的铁路先合后分再合,相距约百米。

    京广铁路是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北段的京汉铁路于1900年始建,1906年通车;南段的粤汉铁路于1930年始建,1936年建成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竣工运营,原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正式合并为京广铁路。京广铁路复线于1958年始建,1970年通车。自粤汉铁路于1936年建成通车运营至1972年三十余年间,因时局动荡,铁路交通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桥的两端有专门哨所由军队驻守,凡路经此处的火车都要汽笛示意。

    上世纪上半叶,国家时局动荡,渌口铁路老桥,历经两次战争洗礼。抗日战争时期,衡阳战役爆发,渌口镇遭日军飞机轰炸,老街炸毁十之七八,老桥的两个桥墩被炸破损,后续日本陆军进驻渌口镇,成为日军的后勤补给基地,为缓解交通压力,日军在铁路桥的上方约50米处,架设了木桩便桥,现仅存木桩遗迹。解放战争时期的1949年6月,解放军挥师南下,国军白崇禧部南逃时,派兵把守,后卫部队接受上级指令,在主航道的八九十号桥墩已安放炸药,准备炸毁铁路桥撤退,以阻止解放军追击。但因本地中共地下组织与后卫国军周璇阻止而未能实施。

    距铁路桥约1公里处,原有个四等级的老车站,京广复线建成后,原车站被废弃,原址略有老屋遗存。新车站建成后,历有快车和慢车停靠。上世纪九十年代,京广铁路全线封闭且实现电气化改造,新车站已完全没有客车停靠,但所有原设依存。

    老辈传说:百年前的渌口老街,三街六巷九码头,八总格局,商贾林立,圣殿雄伟,祠庙幽深,其知名度和繁荣度远胜于现在的市区。其原由是渌水与湘江交汇,湘江上至郴州下通洞庭,送来本地域所需物品;渌水东向的醴陵攸县茶陵,甚至是江西产出的煤炭,沿渌水下行至湘江运出销售,人员往来便利,使渌口老街成为水路交通枢纽和货物聚散地。后来,现代铁路运输的兴起,快捷而远博。特别是株洲的铁路枢纽贯通东西南北,株洲新城迅速崛起,才使得渌口镇逐步成为株洲市的卫星之城。

    某日,而立渌口铁路桥头,观双子铁路桥,老

    桥桥墩灰朴成旧,墩基硕大;新桥墩灰白简练,直插江面不见墩基。近临老桥1号墩,抬头看1米见方的桥志,历经近百年的风吹雨打,已完全模糊,看不清一个字迹,仿佛已成为远去的历史;在新桥1号墩寻找,但没有桥志,显然被忽略。但两桥相同的是桥面十分钟便有列车“嗖”的穿过,没有轰隆声,没有汽笛声,没有了瞭望塔……近观赏沿江的风光带散步的人们,遥望远处的毗鳞的民居楼房。此刻,不得不令人顿悟时代在前行,顿感国家安宁与祥和。

    “天行健,地势坤”。星移斗转,江河奔流。百余年,京广铁路机车轮声隆隆,她纪实着中华大地的一段历史;作为这段铁路的重要关节之一,渌口的铁路桥同样也留下了渊远遗存……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