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供水管道“听诊”的“医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凌晨时分,熊师傅深入地下管道听漏。

    配合施工人员对暗漏点开挖。

    探测水管走向和深度。

    衡山路,熊师傅在做水管爆管定位。

    夜间,在益民小区附近,仔细勘察居民反映的漏点。

    凌晨,长江路,撬开井盖检查。

    在路上勘测,确定漏点位置。

    湘水湾小区,熊师傅和同事在对居民反映的漏点听漏。

    深夜,进行下井听漏操作。

    “干我们这行没有老师,经验就是最好的老师。”一根听杆,一支电筒,一根撬棍,陪着听漏工熊立平走过了36年。而“听漏”这个行业,对于大多数人至今仍是陌生而新奇的。

    借助听音棒等工具,依靠听觉判断地下水管是否漏水。没错,听漏工就是一群深夜才出门活动的“地下工作者”,因为夜晚相对安静,耳朵也好使。熟悉“听漏”的人也称他们为城市里的“夜行侠”,他们还是行业内众所周知的“管线医生”,地下管道错综复杂,而他们却了若指掌、如数家珍。

    凌晨1点,马路上还依稀有些嘈杂,熊立平来到天元区某小区开始“听诊”。“上午巡查的时候,我就发现这里有水溢出来,现在安静了,更容易查到问题点。”他戴上头灯,翘起井盖。

    开盖后,他把听杆伸进井里抵在管道上,耳朵贴上听杆扩音处,反复几次都没有发现异常。“没有任何杂音时,说明管道是正常的,基本排除自来水管道漏水。”遇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一走了之,熊立平同样会做好记录,再告知相关部门作进一步的调查处理。

    “你们是在抓青蛙还是抓老鼠?”电筒的强光在黑暗中不停搜寻,引得过路居民好奇不已。虽然每天都穿行在株洲的大街小巷,但也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具体工作,甚至有人把他们当作小偷。“别人怎么看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为每一处供水管把好‘脉’。”熊立平说道。

    听漏,不仅要用耳,有时还需鼻子、眼睛齐上阵,只有不断的积累经验,才能准确“诊断”每一处问题。“即使师傅手把手地教,悟性高的人至少学一年才能摸到门道,真正掌握这门看家本领,得十年八年的苦功夫。”入行多年,熊立平还不忘师傅们的循循教诲,听漏除了掌握辨识声音技巧,还要细心观察发现问题,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干一行爱一行,才能长久的做下去。

    如今,株洲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听漏岗有13人,其中大多为熊立平的徒弟。“还有两年就退休了,我要竭尽所能把这些经验和技能教给他们,希望他们接好这一棒,当好城市的‘管道医生’。”熊立平说完摘下头灯,那满头银丝在黄灯下格外显眼。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