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云桥邻近攸县县城,境内有攸水、S315省道穿过。该地地势平坦,良田万亩,人口稠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
上云桥得名,有一个传说。宋代以前,上云桥无桥,小溪旁住一老翁。老翁单身,妻儿皆无,摆一个小鞋摊。多年过后,老翁有了一点钱。见行客过溪爬上爬下,老翁心想,钱本来自行客,人老也无用场,不如用来建一座桥,积点来世阴德。老翁找来几个石匠,进山采来四条条石。将条石一边两条,一头搭溪中桥墩,一头搭溪边坡岸,平铺而成一座石桥。老翁善举,感动上帝。桥成之日,但见老翁徐徐升空,踏云而上,飘进天宫,成仙去了。人们激动不已,将此桥名为上云桥,意即是上云升天成仙之桥。这个传说还另有一说,修桥的老翁姓李名上云,人们将桥冠上他的名字,是为了纪念他的善举。
上云桥人文渐起,在明代以后,与当地姓氏有关。这一带居民,明初来自江西永新禾川,以颜、彭两姓为主。彭氏聚居彭家湾,颜氏聚居荷花形(今高岸村、老颜家塘弦)、船形屋场、下铺一带。
洪武元年,云桥彭氏家族的彭友信,赴南京参加廷试。考前有点空闲,上街闲走。时逢雨后,天空突现彩虹,一秀才打扮的人高声吟道:“谁把青红线两条,和云和雨系天腰?”彭友信应声吟道:“玉皇昨夜鸾舆出,万里长空出彩桥。”秀才大喜,问了彭友信姓名,相约次日于竹桥边会合,一同入朝赴试。次日一早,彭友信按时赴约,左等秀才不来,右等秀才不来,耽误了考试。想不到呀,那秀才竟是朱元璋微服私访。朱皇帝奇怪彭友信为何不来考试,派人去找,见彭友信还傻傻等在原地,大为赞叹:“此秀才有学有行。”当场任命彭友信为北平布政使(相当于今北京市长)。彭友信任了官,就在上云桥建了一座优钵林,作为彭氏家庙。
彭友信之后,颜氏家族走上了舞台,三登甲榜,四结皇亲,时号“一里三进士,七泽大皇妃”。
有明一代,云桥颜氏考中的三名进士,第一人是颜夔。颜夔自幼随父颜霖在云南征江府任上攻读,20岁,回攸县参加秀才考试。颜霖想先测试下,若有把握才让他回乡。谁料颜夔援笔立就,颜霖非常惊异,写诗鼓励他:“春云秋雾里,万里看鹏程”。那时,交通不便,等颜夔回县,县试已考过了,录取名册正送往府里。颜夔烦闷得睡着了。忽有金甲神人连连喊他,颜夔一下惊醒,急忙赶到县衙,跪在县官面前,泣求让他补考。县官见他万里之遥回乡应考,很是同情,便当场命卷,阅后大为惊奇,当即派人追赶信使,在录取名册上添上了颜夔的名字。几年后,颜夔考中庚子科举人。1454年考中孙贤榜进士,这一年才31岁,授官江西泰和县令,死后葬于长沙岳麓山下湘江边上的天马山。颜夔之孙颜守忠,1514年也考中进士,时年44岁,授官四川巴县县令。颜守忠之子颜嘉会,1538年考中进士,时年21岁,历任南直金坛、河南固始县令,一直做到云南按察司副使(相当于今省委组织部部长兼纪委书记)。1542年,颜嘉会与举人颜嘉善在上云桥建造金河庵,为颜氏家庙。
云桥颜氏科甲蝉联后,终明一朝,与朱家藩王“四结皇亲”。1385年,朱元璋第八子潭王梓就藩长沙。亲王府选妃,颜族之女颜三贞选配潭王为妃。颜夔继配王氏,是朱元璋的外孙女。王氏之母封怀庆公主,嫁永春候王宁,生下王氏。颜夔与王氏成婚后,生四子二女。长女嫁吉简王为妃。吉简王大名朱见浚,是明英宗的第九个儿子,为万宸妃所生,1477年就藩长沙。吉简王喜爱文化,曾刻先圣图及尚书于岳麓书院。崇祯年间,内阁中书颜国彦之子颜士昆,又娶吉王府郡主为妻,是云桥颜氏第四次缔结皇亲。
李老翁修的上云桥,因四个石条太窄,行旅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桥。来攸第二代颜如楚夫人胡氏,便出资进行增修。她派石匠采运来6条条石,条石呈长方形,每条长约3米,宽约半米,以石为耳,以石为斗,铺于溪上,加上原有4条,合成10条石,大大拓宽了桥面。
没过多久,大水涨滥,石桥侧旁一条条石坠下溪中。溪水消退后,胡氏夫人喊来劳力,让他们从溪中抬起条石,重新安放桥上。也是奇异怪事啊,哪怕你数十人一齐用力,条石只是丝毫不能搬动。一抬,天空就隐隐有雷声传来;不抬,雷声就自然消失无闻。旧时的人,有些迷信,以为是造化忌全,架10条条石,合了整数,故天地不能容,何况这桥原本就带有仙气。众人无奈之下,只好息手不抬。这条石就一直沉于溪中。
胡氏夫人修好石桥,考虑行人炎暑无处憩息,于桥边沿路手植了枫树10株,成活了7株。枫树有两人合抱那么粗壮,枝叶繁茂,亭亭如盖。从县城出来,走到接官亭,就能远远望见。炎暑天,行人纷纷赶到树下乘凉。有一些文人坐在桥边树下,吟诗作画。“七柳九石”号为上云桥一景。人来人往的,上云桥就成了小集镇。
岁月流逝,世道变迁。颜氏先人所植之枫树早已无存,但上云桥桥上之石却仍然存在。此桥在距今S315省道之西10米处,桥面仍存有6条条石,一边3条,分搭两头。小溪中间,为青砖叠起的桥柱。石面年深日久,已磨损数寸。